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 安徽 合肥230026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安徽 合肥230026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安徽 合肥230026
4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贵州 贵阳550002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北京100710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在淮河流域确定的唯一一处重要的龙山文化时期遗址, 安徽省蚌埠市禹会遗址出土了大量彩石, 引起考古学界广泛关注。 本文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 X射线衍射(XRD)、 激光拉曼光谱(LRS)、 热释光光谱(TL)等多种光谱分析手段, 并结合电子探针(EPMA)分析结果, 对禹会遗址出土“红-黄”彩石不同颜色区域的元素、 物相组成及经热历史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该矿石主体为褐铁矿, 有大量石英夹杂, 表层黄色物质主要为针铁矿(α-FeOOH), 红色物质主要为赭石(α-Fe2O3+粘土+硅土); 内部主要是隐晶质针铁矿, 并含有一定数量铬铁矿、 二氧化锰, 及少量重晶石和金属铋。 该类彩石并无人工热历史, 应属于一种性质独特、 地质起源复杂的多金属天然矿石, 大量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中, 可能与某种原始信仰和特殊祭祀活动有关。
禹会遗址 “红-黄”彩石 光谱分析 Yuhui site Red-yellow colored stone Spectroscopic analysi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33(9): 2305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