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上海 200240
提出一种基于随机分布偏移相位的轧辊表面峰值密度(PPI)和粗糙度范围可控的无序激光毛化技术。利用多光束干涉原理,分析轧制带钢表面反射光之间形成明暗相间条纹的机制。基于光线追迹方法,研究凸台微结构在等间距分布基础上的偏移产生的随机分布相位,对轧制带钢表面单一波长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的影响,以使带钢表面多种波长反射光干涉条纹叠加形成的莫尔条纹近乎消失。轧辊表面凹坑微结构中心间距随机偏移与衰减性“拷贝”获得的轧制带钢表面凸台相同,采用理论与模拟分析得到的均匀分布中心间距随机偏移,利用激光雕刻方法对轧辊材料样件进行无序激光冲击毛化,毛化样件表面粗糙度为3.79 μm,PPI为179。所提出的基于均匀分布偏移相位的无序激光可控轧辊毛化技术,实现了PPI和粗糙度范围可控的轧辊毛化,并且可灵活控制轧制带钢表面质量。
表面光学 多光束干涉 激光毛化 冷轧轧辊 均匀随机分布 偏移相位 
光学学报
2024, 44(5): 0524001
作者单位
摘要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4
为了进一步提升传统金属纳米结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衬底的检测灵敏度和均匀性,提出了银修饰开放纳米腔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AAO)复合结构的SERS新衬底,利用AgNPs(Ag nanoparticles)表面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银纳米粒子之间的热点效应,以及AAO结构的开放纳米腔的腔增强效应,实现了高灵敏度分子检测。采用液-液界面自组装方法将AgNPs修饰到AAO腔体中;利用FDTD(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仿真软件对结构的电磁场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开展了系统的拉曼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SiO2-AgNPs衬底,AAO-AgNPs的拉曼光谱强度提高了4.7倍;以R6G(rhodamine 6G)为探针分子,AAO-AgNPs衬底的最大分析增强因子约为2.38×1010,检测极限可达10-16 mol/L;此外,实验验证了该复合结构的多分子检测功能。
表面光学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银纳米颗粒 阳极氧化铝模板 复合结构 
光学学报
2023, 43(23): 2324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
2 中国福建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05
为了提高抗反射硅表面制备的加工质量、缩短研制周期,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域处理的面向激光加工过程的声波信号在线监测及分析方法。利用声信号的时频谱图分析了0~30 kHz内的声信号与激光烧蚀形成的表面微结构特征尺寸之间的相关性,具体分析了激光功率及加工次数对微结构深度及声信号各频率幅值变化的影响。以声信号作为输入,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对加工质量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监测激光加工时产生的声信号能够明确反映被烧蚀硅表面是否形成周期性微结构,且微结构宽度不同,其对应的声信号频率组成也不同。在微结构宽度固定的情况下,归一化后的声信号特征参数随微结构深度线性变化,且受到激光功率变化的影响忽略不计。以硅基表面5%的反射率作为加工质量分界线,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加工质量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的准确率可以超过90%。结果表明:声波在线监测可以有效应用于评估表面加工质量,为抗反射硅表面制备过程的实时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表面光学 激光烧蚀 抗反射硅基表面 声发射信号 实时监测 人工神经网络 
光学学报
2023, 43(9): 0924001
张伟丽 1,2,*史肖阳 1,2洪瑞金 1陈兴凤 1,2[ ... ]易葵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
2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薄膜光学实验室,上海 201800
高透过率的窗口材料是光电系统高精度和稳定性的重要保障。金刚石材料集优良的光学特性以及高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等特性于一身,是性能优异的宽波段窗口材料。但金刚石在可见光及红外波段的高折射率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构筑减反射微纳结构抑制金刚石表面反射损耗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金刚石减反射微纳结构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微纳结构的减反射机理以及激光加工和离子刻蚀两类加工方式的基本原理及工艺条件,总结了两种方式制备的表面微纳结构对金刚石透过率的影响,对比了各类制备技术的优缺点,并简单介绍了金刚石的应用前景,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表面光学 金刚石 微纳结构 减反射机理 激光加工 离子刻蚀 应用前景 
中国激光
2023, 50(8): 08024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青岛市光学光电子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100
2 青岛科技大学数学物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设计了一种可用于中红外波段探测的双层花瓣结构光学天线,利用有限时域差分方法,分析了结构参数、入射光偏振方向对单层天线共振波长及尖端电场强度的影响。在优化单层结构的基础上,计算了双层天线层间距(h)介于0.1~0.8 μm时,不同入射波长下上层天线尖端电场强度与入射光电场强度比值。为研究下层天线对于上层天线电场的增强机理,固定入射光波长,扩大天线层间距h(0.1~3.6 μm),对有无上层天线两种结构,分析相同探测点电场强度比随h的变化。结果表明,h<1 μm时,上层天线尖端电场增强主要来自于双层天线耦合增强,其中h<0.2 μm时,上层天线尖端场强随着距离h的减小而降低,主要因为近场耦合导致上层天线尖端能量转移到层间;h>1 μm时,上层天线尖端电场增强主要来自于下层天线反射光的干涉增强。
表面光学 光学天线 表面增强红外吸收 耦合增强 干涉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1): 0124001
作者单位
摘要
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870
为了研究涂层表面光反射偏振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PBRDF)建模方法。该方法先利用傅里叶变换完成对涂层-基底双层粗糙表面的三维重构,再根据微面元理论和菲涅耳方程求解单个面元上反射与折射的随机过程,最后应用偏振光线跟踪技术和蒙特卡罗方法对重构表面的偏振光散射过程进行统计求和,从而得到涂层表面的PBRDF。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建立的PBRDF正确,且相比于现有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最后分析了入射角、表面粗糙度、基底材质及涂层光学厚度对涂层表面光反射偏振特性的影响规律,以为其表面的探测和测量提供理论依据。
表面光学 涂层表面 蒙特卡罗方法 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偏振特性 
光学学报
2022, 42(22): 2224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东北林业大学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 上海新跃联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提出了一种由对称的类H型谐振腔和独立枝节组成的表面等离子体金属‐绝缘体‐金属(MIM)波导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法研究了该结构的Fano共振及其光学传感特性。结果表明,该结构可实现Fano共振,最大折射率灵敏度和品质因数分别为1078.33 nm/RIU和1259.2。同时,研究了结构几何参数对Fano共振的影响,并进一步实现了Fano共振线型和波长的独立调节。所提出的等离子体MIM波导结构在集成光子器件和纳米光学传感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表面光学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Fano共振 光学传感 有限元分析法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2, 59(21): 2124002
作者单位
摘要
华北电力大学数理系,河北 保定 071003
利用超表面实现对光的操控是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设计了一种U型单元结构,通过将结构以斜对称的方式放置并改变结构的几何参数,实现了透射光从0到2π的相移;采用线偏振光、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作为入射光,通过结构优化实现了具有偏振不依赖性的光束异常折射的光束偏转器,其折射角为22.4°,并探讨了超透镜的功能,为超表面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表面光学 超表面 光束偏转器 超透镜 偏振不依赖性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2, 59(19): 192400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光学光电子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100
为了解决目前水中纳米塑料颗粒难以富集和检测的问题,基于金(Au)纳米粒子和聚苯乙烯(PS)纳米粒子的混合流体,使用自搭建的光操控-显微拉曼系统实现了PS纳米粒子的光热效应捕获和检测,并研究了混合流体中PS纳米粒子的光热效应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信号增强效果。结果显示,PS纳米粒子(80 nm)的运动速度受到金纳米粒子粒径和浓度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增加光热阱中会形成直径为30 μm的Au-PS聚集体。PS纳米粒子的SERS信号强度在聚集体内比金溶胶基底提高了7倍,并且密度随着聚集体半径的扩展先增加后减小。该方法实现大量PS纳米粒子的光热效应捕获和SERS检测,显著提高PS纳米粒子的SERS信号强度并且降低了检测限。该方法在纳米器件自组装、环境污染监测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表面光学 光操控 光热效应 纳米塑料 金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光学学报
2022, 42(16): 1624001
蒋超伟 1刘博 1张耘溢 1孙景勇 2,3,4[ ... ]姚建华 2,3,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宁夏 银川 750001
2 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
3 高端激光制造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3
4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针对高压隔离开关铜触头表面修复与改性的需求,以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为增强相,Cu为黏结相,通过激光辅助低压冷喷涂的方法在Cu基材表面制备了CNTs/Cu复合涂层。首先,采用化学镀铜的方式对CNTs进行表面金属化处理,以提高其密度并增强其与Cu黏结相的界面结合;然后,对喷涂距离、扫描速度、激光辐照功率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利用能量色谱仪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复合涂层的微观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喷涂距离为15 mm时,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效果较好;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涂层内部具有相对较好的致密性,涂层/界面结合状态较好,涂层表面平整。随着激光辐照功率的增加,涂层厚度和宽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并在800 W时涂层的厚度达到最高。由于激光的加热软化效应以及CNTs表面铜镀层的保护作用,CNTs能够均匀分散于复合涂层中且能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表面光学 激光技术 激光辐照 低压冷喷涂 宏观形貌 微观结构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2, 59(7): 072400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