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信息

名古屋大学比东京大学更强吗?名古屋大学:我在光学圈诺贝尔奖比较多

名古屋大学:听说我被中国激光钦点了?

没错! 小编这次为大家盘点了日本光学。

日本是一个光学强国,在半导体技术、激光技术、镜头、光学仪器等领域排名世界前列。知名大学、研究院所及光学公司的科研实力强劲,培养了众多光科学家。

在这些光学研究机构中,东京大学和名古屋大学绝对算得上“优等生”,但谁比谁更强呢?小编真不好说。

东京大学号称日本教科金字塔的最尖端,科研实力雄厚,拥有近20个光学研究室,创造出许多世界一流的成果,具有世界级的学术影响力。

名古屋大学是日本最年轻的旧帝国大学,在6所“老大哥”面前,很容易被人“忽视”优异成绩。年轻嘛,学术氛围相对自由,再加上外部雄厚资金支持,还有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加持,在光学领域的学术水平丝毫不亚于东京大学这样的名校。


知名光科学家

2014诺奖“三剑客”: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带来了节能明亮的白色光源。

ISAMU AKASAKI(赤崎勇)
 

日本著名半导体科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 Fellow。现任名城大学终身教授、名古屋大学特别教授及名誉教授。1989年发明了GaN pn结蓝光LED,之后发明了高亮度GaN蓝光LED,并凭此获得2014年诺贝尔奖。2009年被授予京都先进技术奖,2011年荣获IEEE爱迪生奖章,2014年荣获日本学士院奖·恩赐奖,并获得日本政府紫绶奖章、文化勋章、三等旭日中绶章勋、文化功劳者等多项表彰。

为了表彰赤崎勇教授的研究贡献,名古屋大学于2006年在该校内建造了赤崎纪念研究馆,用于未来的各项研究工作。

HIROSHI AMANO(天野浩)

日本电子工程学专家,现任名古屋大学工学研究科教授。天野浩在名古屋大学完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全部学业。1989年,正在名古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天野浩和其导师赤崎勇共同发明了蓝光LED,并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奖。

曾获电气学会论文发表奖、光电子会议特别奖、美国IEEE/LEOS工程管理奖、应用物理学会奖、英国等级奖、武田奖、SSDM Award、日本结晶成长学会论文奖。

SHUJI NAKAMURA(中村修二)

日裔美籍电子工程学家,现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工程学院材料系教授。1993年在日本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Nichia Corporation)就职期间,基于GaN开发了高亮度蓝色LED,获得了2004年诺贝尔奖。

由于在蓝光LED方面的杰出成就,中村教授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包括仁科纪念奖(1996),IEEE Jack A.莫顿奖,英国顶级科学奖(1998);富兰克林奖章(2002),2003年中村教授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NAE)院士。2006年获得千禧技术奖。



其他光科学家

Shinji Yamashita
       

东京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教授,美国光学学会会士。研究领域包括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器、光纤激光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在光纤激光器领域,包括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光子晶体的超快脉冲产生和信号处理,用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快波扫描色散调谐激光器具有开创性贡献。

Koji Sugioka
   

RIKEN- SIOM联合研究中心部门负责人,东京电机大学和东京理科大学客座教授,博士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激光精密微加工国际研讨会创始人之一,是超快激光加工技术领域的带头人,美国激光学会和日本激光加工学会董事会成员,SPIE和OSA会士。

Kazuro Kikuchi
      

东京大学先进科技研究中心教授,他开发的相干光通信技术达到了前所未闻的速度,在光学通信方面做出了重要突破,有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曾获2014 年美国光学学会John Tyndall奖、IEICE 成就奖、Ichimura奖、日本IBM 科学奖、樱井纪念创新奖、Hattori Hokosho奖、Ericsson 通信奖、Shida Rinzaburo奖、日本首相奖和NEC C&C奖。

Makoto Kuwata-Gonokami

东京大学教授,现任东京大学校长,工学部量子相位电子学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激光光谱学,光子科学,包括半导体的非线性光谱学,高密度现象,冷原子和微空间结构。

Yasuhiko Arakawa
      

东京大学教授,纳米量子信息研究所、光子电子学中心主任,国际光学联合会主席(2014 - 2017)。曾获OSA Nick Holonyak Jr.奖,JSAP成就奖,IEEE David Sarnoff 奖,日本首相奖等诸多奖项。于1982年首先提出了量子点及其激光器应用的概念,做出了半导体量子点激光器的先驱性工作。此外,在单原子激光、空腔极化效应的发现以及在电信波长上运行的单光子发射器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Kobayashi Yohei(小林洋平)
    

东京大学副教授,曾任日本先进工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NIST访问研究员。从2016年起担任NEDO项目“高亮度高效率的下一代激光技术”负责人。



光学研究机构

日本的大学一般将学院称为部,研究室很多以主任名字命名,是日本研究室的一大特色。

名古屋大学

名古屋大学(Nagoya University)创办于1871年,于1939年被命名为“名古屋帝国大学”,是二战结束前日本国内七所帝国大学之一,1947年正式更名为“名古屋大学”。是一所日本顶尖、世界一流的著名研究型国立综合大学,日本中部地区最高学府,级国际化大学计划”A类顶尖校,培养了多位诺贝尔奖、沃尔夫奖得主。

Takenobu实验室目前在研的项目有新型功能材料、碳纳米材料物理性能、有机设备、柔性电子、电子驱动的有机激光器等。电子驱动有机激光器研究在Nature Materials、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及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飞秒激光光谱系统

KISHIDA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有在强相关的电子系统和有机电荷转移复合体中的光学性质和激光光谱、非线性和线性光学光谱、纳米碳材料超快光反应、在纳米材料的电场效应和有机铁电材料的光学性质、生物材料的光学性质。

东京大学

东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yo)创建于1877年,是一所本部位于日本东京都文京区的世界级著名研究型综合大学。东京大学是日本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亚洲最早的西制大学之一。作为日本最高学术殿堂和七所旧帝国大学之首,其在全球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培养了多名诺贝尔奖、沃尔夫奖、菲尔兹奖得主。

理学部下属的研究室

Shimano实验室利用超赫兹时域光谱学的超快激光光谱学技术,通过对集体激励或单粒子激励的观测,研究相变现象的动力学行为。现阶段正在进行研究有太赫兹霍尔效应、光学控制超导等。

合田研究室的主要研究是基于激光的分子光子学,目标是发展创新的激光分子成像和光谱学技术,并结合多维分析技术,将彻底改变生命科学和医学。

光学科学实验室用先进的激光研究光学科学。目前,正专注于开发基于超短脉冲激光的超快光谱学和显微技术,包括光学频率梳。此外,目标是建立跨学科或多学科的科学,将光学与纳米技术或微流体相结合。

Hiro Sakai(酒井弘)研究室对原子、分子和光学物理进行实验研究,并在Nature和PRL上发表过多篇文章。研究内容主要有:利用强激光场控制气相分子的取向和方向;非微扰性高阶非线性光学过程(多光子离子化、高次谐波生成),以及在原子和分子中的超快现象为代表的高强度激光物理;在软x射线区域中产生单个阿秒脉冲并控制其偏振状态,以及在控制原子和分子中电子的超快动力学中的应用;利用x射线光电子衍射技术与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脉冲进行分子摄影。

工学部下属的研究室

香取研究室(东京大学)&香取量子计测研究室(理化学研究所)于2001年提出“光学晶格时钟”,并于2003年实验成功。2016年在《自然·光子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精度达到每150秒的频率不确定度只有5×10-17。晶格时钟现在提供了18位的时间测量精度(相当于30亿年一秒的误差)。

除此之外,研究室还对激光冷却和捕获中性原子、原子芯片的发展、使用中性原子的量子计算、激光源、真空技术、电子电路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开展研究。

Furusawa & Yoshikawa研究室的研究领域主要为混合量子隐形传态、用于通用量子计算的非经典态的光学产生。多篇文章发表于Nature、Nature Photonics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知名期刊。

Yamashita & Set实验室利用自主研发的新型波长调谐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型的高速波长扫描激光器,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系统中进行生物医学诊断。实验室还开展了包括使用纳米碳(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非线性光学、光子学、光电子器件的光学器件等研究,应用于光学通讯、计量、测试和测量、生物医学成像、三维激光分析和光纤传感等领域。

Gonokami-Yumoto-Ideguchi组目前的研究有以下几方面:在半导体晶体中使用稀释制冷机,产生100–mk的激子气体,以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研究激光冷却、中性原子气体的量子统计现象;从THz到VUV的各种波长区域的相干光产生,以及它在光谱学上的应用;利用人工纳米结构和物质的对称性来控制光的偏振状态;利用偏振定制的光脉冲产生的多子波的波形;通过时间分辨激光光发射光谱研究固体电子态的动态行为;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发展飞秒光频率梳,并应用于凝聚态系统的光谱学。

先进技术研究院

Takahashi实验室基于光子的先进制造科学,利用倏逝波能量的纳米立体成像。在半导体工业中,处理纳米缺陷的超分辨高灵敏度光学测量。利用光催化剂纳米颗粒直接制备三维微结构。基于局部光子能量主动控制的细胞-微型工厂的研究,作为未来的微生产系统。基于回音廊模式共振的微球体测量。

生产技术研究所


(左)四中频带量子点太阳能电池(右)柔性量子点太阳能电池

荒川·岩本研究室1982年由荒川和岩本首次提出量子点,目前正在研究最终光物质相互作用包括基于量子点和光子晶体的腔量子电动力学,发展先进的量子纳米器件。目前,实验室承担了国家项目“纳米量子信息电子学优秀中心”,旨在通过开发基于量子物理的新型器件实现未来信息社会(2006-2015,总计约为日元62亿)。

光子学与电子学融合中心(CPEC)主要研究领域为铁磁体中自旋波辐射的控制,石墨烯中的量子传输,硅基量子点激光技术,利用第四族和相关材料对光源进行基础研究,利用表面声波处理移动自旋相干性。

尼康成像科学组2006年由尼康公司捐资建立,该组提供专业镜头设计师培训,并教授如何使用专业的设计软件工具来设计镜片,旨在创造加深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之间交流的机会,他们是未来日本光学产业的领导者,通过产学研结合来巩固全球竞争力。

2006年10月,东京大学建立了纳米量子信息电子研究所(NanoQuine),一个由校长直接领导的跨部门组织。研究所的目标是实现基于纳米技术、纳米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未来先进电子技术的技术创新,并指导年轻的研究人员,使其在未来发挥领导作用。促进了与国内几家领先企业、国内大学和海外大学的工业和研究合作,以便成为纳米级量子信息电子学领域的国际“最先进”的卓越研究中心。

合作单位包括夏普、NEC、QD laser、日立、富士通,依托实验室包括量子点实验室(qdot)。

前沿科学研究生院

Okamoto&Kida 实验室使用光谱覆盖范围从可见光区域到太赫兹区域的各种超快激光研究相关的电子系统和低维材料,如过渡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复合体、有机分子化合物和碳纳米管。通过这些先进的激光光谱技术,我们探索了来自强电子相关性和低维材料的新光学功能,旨在阐明观察到的现象背后的机制和设计新材料。

固体物理研究院

激光和同步辐射研究中心(LASOR)开发出具有超高精度、高强度和超短脉冲激光性能的新型激光器;并利用同步辐射技术研制了最先进的软X射线。LASOR中心负责基于激光和同步加速器技术的新型相干光源。目的是为光子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合作提供交叉科学。大部分的研究活动都是关于新型极致性能的激光器的发展,使用SPring-8的BL07LSU线路进行实验。

Itatani实验室研究领域有发展光束整形的强光源,软x射线阿秒脉冲的产生,在强激光场中对超快过程的相干控制,以及飞秒到阿秒时间尺度上的超快软x光谱学。实验室整个设施都是在一个大型无振动地板的温度控制的洁净室中设置的,这对使用高能激光进行阿秒实验至关重要。

秋山研究室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半导体激光器、太阳能电池、材料物理;萤火虫、水母、海萤火虫等生物发光、生物化学发光测量标准。

小林实验室研究先进的激光技术及其应用,利用飞秒光源开创了载波包络相依赖现象、阿秒物理、精密光谱等新的研究领域。目前正在开发适用于应用领域的Yb光纤激光基光纤梳齿,XUV频梳和高功率啁啾脉冲放大器系统。



日本光学学会简介:

日本光学学会成立于1952年,是日本应用物理学会的附属学会,其目标是通过学术会议、出版物和其他活动促进与光学和光子学相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本光学学会发行了两本学术期刊,每年举行各种专题讨论会、专题会议、研讨会和与光学和应用光学相关的教程课程。

小编的真心话:日本光学的资料足足有103页,共盘点出21位光科学家、15家研究机构及10本光学著作,只好分成3期推送给大家。请大家且看且珍惜!

 

来源:中国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