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1
论文 专题主席
特邀论文
自由空间中偏振调制光场的传输及控制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陕西省光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
激光相干性调控及应用
苏州大学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基于空间光场调控技术的光学微操纵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表面等离激元光镊技术
深圳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
基于光取向液晶的光场调控技术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光波弱散射过程中的统计光学特性
浙江大学物理系
激光脉冲整形在微纳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涡旋光场的集成光子学操控方法
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加速光的调控及其新奇应用
南开大学物理学院泰达应用物理研究院
研究论文
贝塞尔飞秒光束光学整流效应的研究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超快激光研究室, 光电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激光雷达双程路径上的光波闪烁效应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
空间滤波器失调对2 kW射频板条CO2激光器输出光束的影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覆石墨烯微纳光纤双折射与电光调控特性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省特种光纤与光纤传感重点实验室
海洋湍流中光学成像相关问题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
湍流大气中涡旋光束的光强分布及光学涡旋的漂移
山东理工大学理学院
湍流大气脉冲波束经漫射目标散射的统计特性
咸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不同路径下散射介质对计算关联成像的影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完美涡旋光束的产生及其空间自由调控技术
河南科技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调控抽运脉冲的时、空啁啾改善太赫兹波输出效率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超快激光研究室, 光电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应用分级凹槽阵列转换表面等离极化激元为空间任意弯曲光束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矢量场完全相干与偏振的内在关联
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轴棱锥聚焦贝塞尔-谢尔模型光束产生空心光束
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省光传输与变换重点实验室
赵建林,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光学工程和物理学学科带头人,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光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光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高速摄影与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光学学会、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微纳光子学与信息光学。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面上项目、航空科学基金项目等近40项。编著光学教材3部,参编学术专著3部。在Scientific Reports、Small、Applied Physics Letters、Physical Review A、Optica、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Applied Optics、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6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7项、软件著作权5项;获陕西省科技奖二等奖、第7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及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等荣誉奖励。
蔡阳健,男,1977年12月出生,博士,苏州大学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获物理学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瑞典皇家工程学院,获电磁场理论专业博士学位。2006-2009年在德国爱尔兰根马普光学研究所(原爱尔兰根马普光学研究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并获德国洪堡基金。2009年加入苏州大学,被聘为特聘教授。长期从事激光光场调控、光束传输、大气光学等研究,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230多篇,他引2900多次,获发明专利授权5项。作为第二参与人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项基金、霍英东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入选“2010 年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入选Elsevier发布的“2014年中国高被引用学者榜单(物理学和天文学)”和“2015年中国高被引用学者榜单(物理学和天文学)”。曾担任国际刊物Optics & Laser Technology 副主编 (2012-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