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基本信息
创刊:
1981年 • 半月刊
名称:
光学学报
英文:
Acta Optica Sinica
主管单位:
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中国光学学会
出版单位:
中国激光杂志社
主编:
龚旗煌
执行主编:
赵建林
副主编:
邵建达 刘文清 华灯鑫 张旭苹 刘辉
ISSN:
0253-2239
刊号:
CN 31-1252/O4
电话:
021-69916837
邮箱:
地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
邮编:
201800
定价:
150元/期

本期栏目 1998, 18(3)

MORE

光学学报 第18卷 第3期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 201800
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光纤光栅外腔分布布拉格反射激光器的波长转换技术。获得了8nm的波长转换间隔;对注入信号的灵敏度、转换信号之间的反相特性等进行了测量研究。讨论了波长转换的机理和该技术的特点和优点。
波长转换 分布布拉格反射激光器 光纤光栅 
光学学报
1998, 18(3): 257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山大学电子系, 广州 510275
运用量子系统的密度矩阵理论,采用迭代法计算了光泵NH3分子远红外超辐射和腔式激光的频谱特性和相应的最佳工作气压。理论计算表明相对于超辐射方式,光泵腔式NH3分子远红外激光具有宽带辐射以及纵向调谐特性,且总的输出光强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提高,最佳工作气压也较低。在实验上对用TEACO2-10R(8)和9R(16)泵浦的NH3分子远红外超辐射和腔式激光器产生的远红外辐射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相符。
光泵远红外激光 超辐射 腔式激光器 
光学学报
1998, 18(3): 262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 201800
主要对种子注入的单纵模BBO光学参量振荡器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研究。利用多纵模的He-Ne激光器为种子注入源,在选择了合适的光学参量振荡器(OPO)谐振腔和锁定技术后,成功地获得了单纵模光学参量振荡。种子注入功率小于1mW,线宽小于600MHz。
种子注入 光学参量振荡器 单纵模 
光学学报
1998, 18(3): 268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学院, 天津 300072
2 Opto-Electronic Network Research Laboratory, Opto-Electronics Research Laboratories, NEC Corporation, Japan
采用10GHz基准时钟光和10Gbit/s的数据脉冲信号光注入到锁模激光二极管,降低了周期抖动,当注入功率为-5dBm,在基准时钟光波长等于锁模激光二极管的光波长时,获得的最小抖动为0.25ps,采用混合锁模激光二极管,在注入功率为+27dBm时,其Q值达3000。
时钟光脉冲 光时分复用 锁模激光二极管 周期抖动 
光学学报
1998, 18(3): 272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 201800
对两种Nd:YVO4晶体的内腔倍频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实验对比,Ⅱ号晶体的倍频效率比Ⅰ号晶体提高一倍,斜率效率达到31%。此外,用1W国产半导体二极管泵浦一块浓度2%的晶体,其最高输出绿光达108mW,降低输入泵浦功率,单频绿光功率大于10mW。
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 内腔倍频 高效率 
光学学报
1998, 18(3): 277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徽机电学院基础部, 芜湖 241000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构分析开放研究实验室, 合肥 230026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并通过不同条件的热处理得到了一组不同氧含量的Nd0.9Ca0.1Ba2Cu3O6+x样品。用X射线衍射确定了样品的相结构。随着氧含量的增大,结构发生从四方到正交相变。进一步用红外吸收谱研究了体系的结构变化特征。谱图上642cm-1,578cm-1,538cm-1峰的出现及位移,与氧含量引起的结构变化是一致的,并讨论结构与超导电性的关系。
结构相变 红外吸收谱 
光学学报
1998, 18(3): 281
作者单位
摘要
云南大学物理系, 昆明 650091
在双原子分子核运动的薛定谔方程中,计入分子的振转相互作用项,在Morse势近似下得出的波函数除与振动量子数有关外,还与转动量子数有关。本文用该波函数编程计算了BS分子A带系A2Π→X2Σ+及C带系C2Π→X2Σ+法兰克-康登(Franck-Condon)因子(简称F-C因子)。计算中转动量子数的取值由J=0至J=200,其结果适用于低温、高温和强激波条件。
薛定谔方程 振转相互作用项 法兰克-康登因子 
光学学报
1998, 18(3): 286
作者单位
摘要
1 山西运城高等专科学校物理系, 运城 044000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系, 西安 710071
用一种模型对两波耦合进行了分析,导出了强度和相位的解析式。对影响两波耦合的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了对BaTiO3光折变晶体的两波耦合的测量结果。
光折变晶体 两波耦合 耦合常数 
光学学报
1998, 18(3): 291
作者单位
摘要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苏州 215006
理论上分析了双向环形气体激光中背散射和饱和效应对光场统计性质的影响,求出了强度相关函数的有效本征值。与实验测量值比较表明,具有背散射的全饱和激光模型与实验吻合得更好,而其它激光模型偏差较大。
双向环形激光 背散射 饱和效应 有效本征值 
光学学报
1998, 18(3): 295
作者单位
摘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 哈尔滨 150001
理论分析了线偏振光波的偏振方向对GaAs半导体双光子吸收的影响,实现了GaAs半导体材料中不同偏振方向的双光子吸收光限幅,提高了双光子吸收光限幅的性能。
双光子吸收 光限幅 偏振 
光学学报
1998, 18(3): 299
作者单位
摘要
1 云南大学物理系, 昆明 650091
2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昆明 650011
3 华中理工大学激光技术国家实验室, 武汉 430074
应用一般形式的统一色噪声近似得到了染料激光色立方模型光强分布的福克-普朗克方程。导出了光强分布函数,描述了光强涨落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以及色泵噪声对光强涨落的影响。
色泵噪声 统一色噪声近似 光强涨落 
光学学报
1998, 18(3): 303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 杭州 310027
2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所集成光学室, 上海 200233
利用标量波动衍射理论,通过对光栅槽面的数值积分,计算了罗兰圆型集成二维凹面光栅像点的光强分布。给出了光线追迹法难以得到的光栅槽面沿光栅圆不同方位刻划所引起的成像点对于光栅方程式计算位置的偏离;在对色散和分辨力的分析上,获得了与光线追迹法很好的一致性;分析了光栅的槽面数、光源的模场宽度以及因工艺产生的槽面圆角对光栅成像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光栅的波像差和光线像差的计算。
罗兰圆 凹面光栅 高斯束 
光学学报
1998, 18(3): 308
作者单位
摘要
北方交通大学光波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044
对利用零级抑制均匀相位掩模版结合球面透镜制作啁啾(Chirp)光纤光栅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适合于制作啁啾参数较小的光纤光栅,当所制作的光栅啁啾参数较大时,将导致严重的光谱不对称性和包层模耦合。
光纤光栅 相位掩模 啁啾光栅 
光学学报
1998, 18(3): 314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南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成都 610003
利用“神光Ⅰ”输出的~500J、1.05μm,~200J、0.53μm激光和“星光Ⅱ”输出的~70J、0.351μm激光,实验研究了激光与金圆盘靶作用产生的等离子体对激光的吸收,获得了激光10°、45°入射Au盘靶吸收的波长关系。实验结果与一维平面等离子体吸收模型计算的结果基本相符。
激光等离子体 吸收 吸收模型 圆盘靶 
光学学报
1998, 18(3): 318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光纤实验室, 合肥 230027
对两种扭转光纤环行腔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表明这两种结构能有效地保持法拉第效应,可用于电流传感和光纤陀螺。另外这两种结构对环境温度影响有较强的抑止作用,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法拉第效应 扭转光纤 环行腔 本征偏振态 
光学学报
1998, 18(3): 324
作者单位
摘要
北方交通大学光波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044
对三包层的大负色散、负色散斜率的色散补偿光纤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了各个参量对色散曲线的调节作用,发现色散补偿光纤只有在一定范围的拉丝芯径内,以牺牲负色散数值才能获得大负色散斜率;采用在光纤拉丝时旋转预制棒的工艺减小了光纤的偏振模色散,并进一步改进国内已有的改进的化学汽相沉积(MCVD)光纤生产工艺,研制出了较高水平的色散补偿光纤。
色散 色散补偿 色散补偿光纤 改进的化学汽相沉积工艺 偏振模色散 
光学学报
1998, 18(3): 330
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大学物理系, 南京 210093
描述了一种新型的计算全息,它在双通道计算全息基础上通过对物谱加正的或负的二次位相因子,能一次对四个不同的物进行编码,再现时在四个不同的方向上分别产生它们的像,并具有自成像的特性。文中给出了实验结果。
四通道自成像计算全息 二次位相因子 离散傅里叶谱 
光学学报
1998, 18(3): 334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师范大学信息光学研究所, 金华 321004
2 四川大学化学系, 成都 610064
3 四川大学信息光研究所, 成都 610064
在有关明胶材料吸水机理的基础上,结合明胶全息图退化的有关实验结果,提出重铬酸盐明胶全息图(以下简称为明胶全息图)的吸水退化模型。并对明胶全息图稳定性的实验结果从机理上进行解释。结果表明,这一模型对现有的实验结果能给出满意的解释,因此它对进一步提高明胶全息图稳定性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明胶 重铬酸盐明胶(DCG) 明胶全息图 全息图的稳定性 
光学学报
1998, 18(3): 339
作者单位
摘要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北京 100084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X切LiNbO3上的行波电极偏振无关干涉型光开关。达到的指标为:串音小于-14dB,偏振无关的开关电压为19V,带宽达到6GHz以上。进一步减小定向耦合器部分中光波导间距的分级步距,串音可达到-20dB以下。
集成光学 光开关 光波导 
光学学报
1998, 18(3): 345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光学与光子学研究所, 上海 200030
2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 上海 200052
提出了在极化有机聚合物电光波导调制器中使用局域极化结构。利用该结构,能够在电光调制器中实现完全对称的推挽操作。由于将集成光学电光调制器中常用的平面电极改为使用上下结构的微带电极,并且将槽线结构用于接地电极,使器件性能发生变化。文中对反映光波与微波相互作用强度的重叠积分进行了详细计算,并对器件性能的改变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局域极化结构的使用,将大大提高器件的调制性能。
局域极化 重叠积分 调制器 
光学学报
1998, 18(3): 351
作者单位
摘要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北京 100084
分析了光纤传感器进行双参量测量时,系数矩阵的态性对待测量精度的影响,提出采用对系数矩阵进行预处理的方法,使得处理后的矩阵由病态变成良态。用这种方法对文献[4]和文献[5]给出的系数矩阵分别进行了处理。处理后,文献[4]系数矩阵的条件数从342降低到4,文献[5]系数矩阵的条件数从161降低到3,传感器输出不确定度降低了两个数量级。
光纤 双参量传感器 传感器误差 
光学学报
1998, 18(3): 357
作者单位
摘要
浙江大学信电系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 杭州 310027
针对保偏光纤给出了利用双波长偏振干涉型传感器同时测量应变和温度的一般理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理论的可行性。对30cm长的bow-tie型光纤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变化70℃,光纤长度变化500μm测量范围内,最大误差分别为±2.5℃和±8μm。由于这一传感器只利用了正交基模的偏振干涉,因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光纤传感器 偏振传感器 应变测量 温度测量 
光学学报
1998, 18(3): 361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系, 西安 710071
利用非线性光导开关的雪崩注入模型,讨论了光导开关工作偏压、光导开关材料的深能级杂质浓度、光脉冲能量等参量对非线性光导开关输出脉冲延迟时间的影响,给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非线性光导开关 延迟时间 雪崩注入模型 
光学学报
1998, 18(3): 365
作者单位
摘要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 杭州 310027
介绍一种新颖的全光型硅微机械流量传感器。给出该传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的理论分析,并阐述传感器样品的测试及结果。流量传感器具有带脊型波导的悬臂梁结构。悬臂梁用作器件的敏感区,而检测光束可以在脊型波导中传输。
流量传感器 微机械 悬臂梁 光波导 各向异性腐蚀 
光学学报
1998, 18(3): 369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长春 130022
介绍了一种具有两次透射的无光焦度校正透镜组的准施密特系统及其设计思想和方法,并给出了一个设计结果。焦距2.7m,相对孔径F5.5,视场角3.42°。在全视场范围内成像质量达到了衍射极限。
光学学报
1998, 18(3): 373
作者单位
摘要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南昌 330034
结合光栅Talbot效应和莫尔技术,利用有限角计算机层析算法,借助电孤等离子体物理方程,对自由电弧三维温度场进行了诊断研究。
莫尔偏转术 计算机层析技术 电弧温度场 
光学学报
1998, 18(3): 376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 201800
LiAlO2和GaN的晶格失配率只有1.4%,是一种很有希望的GaN外延生长衬底材料。本文利用温度梯度法生长出了透明的LiAlO2单晶,并通过化学浸蚀、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同步辐射X射线貌相术对晶体中的缺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LiAlO2在钼坩埚中无籽晶自由凝固结晶时,是沿(100)方向生长。用温度梯度法生长的LiAlO2晶体质量良好,晶体中无气泡和包裹物。在LiAlO2(100)晶面上测得的位错密度为(3.8~6.0)×104cm-2,晶体中的主要缺陷为亚晶界或镶嵌结构,可能是由于温场不稳定、生长速率太快造成的。
晶体生长 缺陷 同步辐射 X射线貌相 
光学学报
1998, 18(3):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