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基本信息
创刊:
1986年 • 月刊
名称:
无机材料学报
英文: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出版单位:
科学出版社
主编:
陈立东
ISSN:
1000-324X
刊号:
CN 31-1363/TQ
定价:
100元/期

本期栏目 2020, 35(8)

MORE

无机材料学报 第35卷 第8期

逯旭 1,2侯绩翀 1张强 1,2,*樊建锋 1[ ... ]王晓敏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1. 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 030024
2 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太原 030024,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 030024
Mg3Sb2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电性能和成本优势, 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由于Mg元素具有很高的饱和蒸汽压和化学反应活性, 因此Mg3Sb2在合成过程中含量难以精确控制。本研究利用固相反应/球磨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了不同Mg含量的Mg3(1+z)Sb2(z=0, 0.02, 0.04, 0.06和0.08)样品, 通过物相结构分析和热电性能测试, 研究了Mg含量对Mg3Sb2化合物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随着名义Mg含量的增加, 实际Mg含量在Mg3Sb2化合物中由缺失状态转变为过量状态, Mg3(1+z)Sb2(z=0, 0.02, 0.04)样品存在Mg空位(${{\text{{V}''}}_{\text{Mg}}}$), 表现为p型传导; 而Mg3(1+z)Sb2 (z=0.06, 0.08)样品中存在间隙Mg($\text{Mg}_{\text{i}}^{\centerdot \centerdot }$), 表现为n型传导。Mg3(1+0.04)Sb2样品在较宽温区(室温至770 K)内保持最高的热电优值, 该样品最接近本征p型Mg3Sb2化合物的组成和热电性能。本研究表明, Mg含量对Mg3(1+z)Sb2化合物载流子类型和浓度以及迁移率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Mg含量 Mg3Sb2化合物 载流子 热电性能 Mg content Mg3Sb2 compound carriers thermoelectric property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6(8): 835
作者单位
摘要
1 1.河海大学 力学与材料学院, 南京 211100
2 2.东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
在覆铜板绝缘层基体中添加导热陶瓷填料是提高其导热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AlN是一种导热率高、绝缘性好的陶瓷填料, 但其易水解的性质限制了实际应用。此外, 相比于陶瓷填料-树脂基体复合材料体系, 有关填料填充型覆铜板产品性能的系统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AlN进行磷酸酸洗, 获得了抗水解性能优异的pAlN, 进一步研究了不同pAlN粒径和填充量对覆铜板导热性、剥离强度、介电性能和其他性能的影响。为了获得更有效的填料分布网络, 采取了不同粒径pAlN级配填充策略, 探究了多种级配方案对覆铜板性能的影响, 获得了最优级配和综合性能优异的覆铜板。在最优级配为pAlN-50 μm60%-5 μm5%时, 覆铜板绝缘层的热导率增大至0.757 W/(m·K), 相比纯树脂覆铜板提高160%, 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剥离强度为1.012 N/mm, 弯曲强度为335 MPa)和介电性能(介电常数为4.499, 介电损耗为6.668×10-3), 同时吸水率低至0.53%。同时探讨了AlN填料在覆铜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系统研究了不同填充方案对覆铜板绝缘层性能的影响, 对其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氮化铝 导热填料 抗水解 级配填充 覆铜板 AlN thermal conductive filler hydrolysis resistance gradation filling copper clad laminate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6(8): 847
作者单位
摘要
1 郑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郑州 450001
2 Graduate School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Kyoto University, Kyoto 606-8501, Japan
3 厦门大学 材料学院, 厦门 361000
稳定可靠的高光子能量发光(620~650 nm)红光荧光粉, 对于构建低色温、高显指荧光粉转换型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至关重要。Mn 4+激活红光荧光粉是当前WLED用荧光粉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Mn 4+离子的能级跃迁与光致发光特性, 详细叙述了目前所报道的七种Mn 4+激活含d 0/d 10/s 0离子氧氟化物系列红色荧光粉(如Na2WO2F4:Mn 4+等)的制备方法、晶体结构及其发光特性。目前Mn 4+在氧氟化物结构中得到强R线发光的情况少, 微观配位体仍是[MnF6]或[MnO6], 其化学稳定性和量子效率研究也很缺乏。最后对Mn 4+激活氧氟化物红光荧光粉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白光LED 荧光粉 Mn4+ 氧氟化物 综述 white LED phosphor Mn4+ oxyfluoride review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8): 847
作者单位
摘要
同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1804
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具有高灵敏度、卓越制冷技术、自由旋转测试头、多种形变模式和连续频率温度扫描模式等优点, 能表征材料在交变应力(或应变)作用下的应变(或应力)的响应、蠕变、应力松弛和热机械性能等, 广泛应用于塑料、热固性材料、复合材料、高弹性体、涂层材料、金属和陶瓷等材料的研究和评估。本文简要介绍了DMA进行动态力学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DMA在铁电相变、低频弛豫特性和铁电疲劳研究方面的应用, 以及DMA在铁电/聚合物复合阻尼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在对PZT陶瓷和单晶、BaTiO3陶瓷等常用材料的铁电弛豫特性分析中, DMA表现出比介电表征更为敏感的特性。现在DMA已成为研究铁电材料的重要工具之一。
动态热机械分析仪 铁电材料 低频弛豫 铁电疲劳 阻尼 综述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ferroelectrics low frequency relaxation ferroelectric fatigue damping review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8): 857
作者单位
摘要
1 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 上海牙组织修复与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200072
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上海 200011
3 上海健康医学院, 上海 201318
生物陶瓷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引导组织再生特性, 并可提供多孔的表面形貌和孔道结构, 以促进新生组织的长入, 在硬组织修复和骨组织工程支架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临床应用。当前, 生物陶瓷支架仍然存在骨诱导活性差、生物功能单一、力学性能差等缺陷, 极大限制了它们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应用范围。本文从生物陶瓷支架的功能改性角度出发, 对材料实施表面功能涂层修饰、微纳结构改性、功能元素掺杂、力学增强等策略, 及其在改善植入体生物相容性、促进成骨活性、药物递送、抗肿瘤和抗菌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并对功能改性生物陶瓷支架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生物陶瓷 骨组织工程支架 表面改性 微纳结构改性 元素掺杂改性 药物递送 综述 bioceramic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 surface modification micro-/nano-structure functional element doping drug delivery review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8): 867
李锐 1王浩 1付强 2田子玉 1[ ... ]钱逸泰 1,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山东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 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济南 250100
2 北京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100871
3 山东大学 物理学院,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济南 250100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合肥 230026
锂金属负极以其最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g -1)和最低的电化学电位(-3.04 V (vs SHE))被誉为电池界的“圣杯”。但是锂金属电池的缺点也尤为明显: 充放电过程中锂金属电池容易在负极不均匀沉积从而产生锂枝晶, 锂枝晶的产生会造成固体电解质介面(SEI)膜的持续破裂, 不稳定的SEI膜又会加剧锂枝晶的形成, 进而刺穿隔膜, 导致电池的循环性能下降, 产生安全隐患, 所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负极均匀沉积金属锂尤为重要。本研究使用商业化的铜网, 通过碱性溶剂的氧化和空气气氛煅烧, 在铜网表面形成均一的亲锂氧化铜纳米片阵列。铜网的3D结构可以有效减小电流密度, 亲锂的纳米片阵列可以降低锂的沉积过电势, 均匀沉积锂, 有效抑制锂枝晶的产生。在电流密度为3 mA·cm -2的半电池测试中, 稳定循环230圈后库伦效率稳定维持在99%以上; 搭配磷酸铁锂(LFP)全电池测试, 在1C(0.17 mA·mg -1)条件下可稳定循环300圈, 容量保持率为95%。本研究为锂金属负极3D集流体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3D铜基集流体 氧化铜纳米片阵列 表面修饰 锂金属负极 锂金属电池 3D Cu current collector CuO nanosheet array surface engineering lithium metal anode lithium metal battery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8): 88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大学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2 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 北京100048
为配合6H-SiC中化学无序对其导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本研究运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 采用LAMMPS软件对6H-SiC的线性级联碰撞过程进行了模拟, 给出了在不同能量、不同种类PKA(Primary Knock-on Atom)的情况下, 6H-SiC单次线性级联碰撞和多次线性级联碰撞过程中主要点缺陷的演化过程, 并统计了多次级联碰撞后化学无序的演化和六种点缺陷各自最终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 级联碰撞产生的Si-Si键比C-C键更易形成且更加稳定, Si-Si键主要由SiC反位缺陷形成, C-C键主要由C间隙原子聚集形成, PKA的种类及初始能量影响点缺陷的产额和化学无序的程度, 但不影响六种点缺陷各自的占比。
点缺陷 化学无序 线性级联碰撞 分子动力学 辐照 point defects chemical disorder linear collision cascade molecular dynamics irradiation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8): 889
周帆 1,2毕辉 1黄富强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1.中国科学院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50
2 2.上海科技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海 200031
3 3.北京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
活性炭因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结构而被广泛应用于吸附水处理中的污染物。稻壳具有独特的组成和微观结构, 是制备活性炭的优质碳源。以稻壳为原料, 利用过饱和KOH溶液的预活化和活化双重作用, 在不同温度下制备出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 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逐渐增大。900 ℃下制得的活性炭具有超高比表面积, 达到3600 m2/g, 总孔容为3.164 cm3/g, 明显优于商用活性炭(YP-80, 比表面积为1310 m2/g, 总孔容为0.816 cm3/g)。具有最高比表面积的稻壳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达到983 mg/g, 几乎是YP-80 (525 mg/g)的两倍。通过吸附动力学拟合, 吸附亚甲基蓝的过程与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一致, 表明该过程为化学吸附。
稻壳 超高比表面积 活性炭 吸附 亚甲基蓝 rice husk ultra-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methylene blue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6(8): 893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山大学 化学学院, 生物无机和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275
本工作主要研究Mn 2+离子掺杂的类刚玉系氧化物Zn3TeO6(0<x≤2.0)的晶体结构与光学性质和磁性的变化。Zn3-xMnxTeO6粉末样品通过固相反应合成。Mn掺杂量的相图表明, x<1.0时保持单斜(C2/c)结构, 1.0≤x≤1.6为单斜(C2/c)和三方六面体混合相(R-3), x≥1.8时完全转变为R-3相, 且x=2.0时形成ZnMn2TeO6, Te-O和Mn/Zn-O键长增大, 八面体发生更大畸变。X射线粉末衍射结构精修也表明R-3相中Zn/MnO6为畸变八面体。随着Mn 2+掺杂含量的增加, Zn3-xMnxTeO6系列化合物不仅结构发生变化, 其颜色也由浅变深。紫外吸收光谱中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 400~550 nm处的吸收增强, 样品的光学带隙也由3.25 eV (x=0.1)逐渐减小到2.08 eV (x=2.0), 分析表明, 可见区吸收的增强是源于MnO6八面体中Zn/MnO6八面体中Mn 2+离子的d-d跃迁, 导致样品由浅黄色逐渐变为暗黄色。 磁性测试表明, 固溶体的反铁磁转变温度随着Mn 2+掺杂量的提高而逐渐增加, 且掺入的Mn 2+离子以高自旋态 存在。
Zn3TeO6-Mn3TeO6 晶体结构 磁性 紫外吸收光谱 Zn3TeO6-Mn3TeO6 crystal structure magnetism 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um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8): 895
作者单位
摘要
1 昆明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昆明 650093
2 楚雄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楚雄 675000
由于热耦合能级(TCLs)差的影响, 传统稀土上转换(UC)光学温度传感技术的灵敏度受到了极大限制, 探索超灵敏温度特性上转换发光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技术价值。本工作研究了1550 nm激光激发下Er 3+单掺BiOCl的上转换发光及温度传感性能。在近红外激发下, BiOCl:Er 3+展现出强烈的670 nm红光发射、弱的525和542 nm绿光发射、微弱的406 nm紫光发射以及983 nm 近红外发光。该上转换材料体系的红绿光发射表现出强烈的温度依赖性, 在300~563 K温度范围内, 4F9/2/ 4S3/2非热耦合能级绝对灵敏度(SA)达到95.3×10 -3 K -1, 是 2H11/2/ 4S3/2热耦合能级的22倍; 同时相对灵敏度(SR)达到了1.19% K -1。1550 nm激发下BiOCl:Er 3+的强烈红色上转换发光和高灵敏温度传感特性在显示及光学温度传感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上转换发光 温度传感 BiOCl 1550 nm激发层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temperature sensing BiOCl 1550 nm excitation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8): 902
李雪渊 1,2王宏刚 1,3田柱 1朱建辉 2[ ... ]康利涛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太原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太原 030024
2 烟台大学 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烟台 264005
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潍坊 261001
锌锰(Zn-MnO2)电池具有高安全性、高环保性、高性价比的优点, 适用于大规模储能电池。然而, 金属锌负极在充放电中会因为“尖端效应”而产生锌枝晶, 造成电池容量衰减甚至短路失效。本研究通过添加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SiO2)和海藻酸钠(SA)将电解质转化为准凝胶电解质, 有效抑制了锌负极表面的枝晶生长, 以及由之造成的Zn-MnO2电池性能衰减。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 采用准凝胶电解质的Zn-MnO2电池在1800次循环后容量保留率可达78%, 而使用普通电解质的Zn-MnO2电池在1000次循环后容量已基本衰减为0。进一步探究准凝胶电解质对锌沉积行为的影响, 发现准凝胶电解质的三维网络结构可以提高锌离子分布的均匀性, 降低电池容量衰减速度与失效风险。
锌锰电池 锌枝晶 准凝胶电解质 海藻酸钠 二氧化硅 zinc-manganese battery zinc dendrite quasi-gel electrolyte sodium alginate silica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8): 909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材料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
2 东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620
3 东华大学 先进玻璃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 201620
在GeTe中掺杂In能够引入共振能级, 但其微观结构对热电性能的影响还不明确。本研究采用熔炼-淬火-退火并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的方法制备了系列Ge1-xInxTe样品, 采用XRD、SEM、激光导热仪和热电性能分析系统(ZEM-3)对其微观结构和热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In元素的掺入, Ge1-xInxTe的晶胞体积减小、人字鱼骨结构变小、晶界增多, 导致晶格热导率降低, 获得的最低热导率为2.16 W·m -1·K -1。同时, 掺杂In引入了共振能级, 降低了载流子浓度, 使塞贝克系数以及功率因子增大。当In掺杂量x为0.03时, Ge1-xInxTe在600 K时获得最大ZT值1.15, 比GeTe提升了26.4%, 表明调整Ge1-xInxTe的微观结构可以有效提升热电性能。
掺杂In 热导率 GeTe 热电材料 In dop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GeT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8): 916
作者单位
摘要
1 河北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省无机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 石家庄 050024
以松木碱解液代替NaOH溶液作为锌盐沉淀剂,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Zn2SiO4-ZnO-生物炭三元复合材料(SOB-x-y, x代表松木粉的用量, y代表NaOH浓度), 通过不同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 研究了光催化H2O2降解甲硝唑的性能。结果表明, 制备的催化剂由枣核状硅锌矿型Zn2SiO4介晶、多边形六方晶相ZnO和松木生物炭构成; 与纯六方晶相ZnO相比, 它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与孔容、更小的带隙能和更弱的荧光发射, 因而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活性。Zn2SiO4-ZnO-生物炭对甲硝唑的光催化H2O2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 其催化活性随NaOH浓度的增大而提高, 随松木粉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 以SOB-3-4的性能最优。SOB-3-4的速率常数(k)和降解率(η)随pH的降低而增大, 随H2O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 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甲硝唑的降解率随其初始浓度的升高逐渐越低。当初始pH为3、催化剂用量为0.4 g/L、H2O2投加浓度为80 mmol/L及甲硝唑初始浓度为300 mg/L时, k为2.68×10 -2 min -1, 反应3 h后η达到99.70%。本研究结果对处理难降解制药废水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Zn2SiO4-ZnO-生物炭复合材料 松木碱解液 水热合成 光催化 甲硝唑 Zn2SiO4-ZnO-biochar composites pine alkali hydrolysate hydrothermal syntheticsis photocatalysis metronidazole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8): 923
魏玉全 1,2,3杨勇 1,2,*刘盟 1,2郦其乐 1,2黄政仁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50
2 中国科学院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结构陶瓷与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 200050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采用高能球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出非晶SiBCN粉末, 并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法制备SiBCN/HfC复相陶瓷。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场发射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等研究了高温热处理对其物相组成与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机械合金化制备非晶SiBCN粉体过程中引入的氧, 使BN氧化生成B2O3。在陶瓷烧结时部分HfC发生氧化生成HfO2, 使1600 ℃热处理后, HfO2经碳热还原反应还原成HfB2, 并在陶瓷基体内产生气孔。在1650和1800 ℃热处理过程中, HfO2被还原成HfB2后, 基体中的HfC按照HfC + 2C + B2O3 = HfB2 + 3CO反应转化为HfB2。引入氧使SiBCN/HfC陶瓷在高温下发生物相转化, 陶瓷基体也因气体产物的挥发变得疏松多孔。因此, 控制氧含量对SiBCN/HfC复相陶瓷的高温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SiBCN HfC HfB2 高温热处理 SiBCN HfC HfB2 high temperature heat treatment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8): 93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大连理工大学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盘锦 124221
2 大连理工大学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吸附与无机膜研究所, 大连 116024
采用廉价的大孔α-Al2O3作为载体, 通过二次晶种诱导+两步变温水热合成工艺, 成功制备出薄而致密的高性能T型沸石膜。该方法能够充分发挥晶种的诱导成核作用, 通过改变两阶段水热晶化温度和时间来控制晶种外延生长和晶体生长方向, 最终获得了连续、无缺陷的a&b取向T型沸石膜。实验过程中详细考察了第一阶段的晶化温度、晶化时间以及第二阶段的晶化温度对沸石膜表面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并将最优两步晶化条件下制备的膜用于90wt%的异丙醇/水渗透汽化分离, 在75 ℃下膜的通量为3.84 kg·m -2·h -1, 分离因子大于10000。
T型沸石膜 两步晶化 a&b取向 渗透汽化 T zeolite membrane two-stage crystallization a&b orientation pervaporation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8): 939
作者单位
摘要
1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防灾减灾中心 电网输变电设备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029
2 中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沙 410083
3 中南大学 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083
以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作为基体材料,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轻质、环保的隔热涂层。为解决基体材料与涂层之间热膨胀系数差别大导致易于开裂的问题, 同时实现具有高反射率和低热导率的目标, 通过添加聚氨酯、TiO2、SiO2、Al2O3等填料制备连接层、阻隔层、反射层等三个不同功能层形成复合隔热涂层。通过优化涂层脱落时间、反射率、热导率等, 得到连接层、阻隔层、反射层最优厚度分别为80、120和90 μm。优化后的隔热涂层具有优异性能: 涂层的反射率高达0.95, 导热系数为0.048 W·m -1·K -1, 隔热温差为20.1 ℃; 耐热冲击性能良好, 190 ℃的最大失重率为3.7%, 并在随后保持稳定; 在160 ℃连续保温4 h后表面变黄, 但无明显脱落现象, 同时, 纳米填料颗粒保持原状态。
隔热涂层 二氧化钛 空心玻璃微球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 thermal insulation coating titanium dioxide hollow glass microspheres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epoxy resin composites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8): 947
丁昇 1宁锴 1袁斌霞 1潘卫国 1,2[ ... ]刘建峰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电力大学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 200090
2 机械工业清洁发电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90
3 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 南宁 530004
Fe-N/C催化剂在氧还原反应中的作用机理对于开发高效、可持续使用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在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但目前仍存在很多的难以攻克的问题。为了揭示纳米结构与电化学活性的关系,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具有高电化学活性的Fe-N/C氧还原催化剂, 该催化剂含有Fe-Nx位点和被氮掺杂的碳纳米管包裹的Fe/Fe3C纳米晶体两种具有氧还原反应电化学活性的纳米结构。尽管不含贵金属铂, 本研究合成的Fe-N/C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仍显示出较高的ORR活性, 半波电势为0.86 V(vs RHE), 质量活性为18.84 A/g(0.77 V(vs RHE), 极限电流密度为-4.3 mA·cm -2。同时, 电子转移数为3.7(0.2 V(vs RHE), 说明Fe-N/C催化剂中4电子ORR反应的比例较高。石墨烯包覆的金属Fe/Fe3C纳米晶生长N-CNTs后, 材料的导电性有所提高, 并且Fe-Nx活性位点在Fe/Fe3C纳米颗粒表面分布均匀, 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活性。本研究为非贵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继续深入研究以及广泛应用于商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依据。
电化学 催化剂 纳米材料 氧还原反应 electrochemistry catalyst nanomaterial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8): 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