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基本信息
创刊:
1964年 • 半月刊
名称: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英文:
Laser & Optoelectronics Progress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出版单位:
中国激光杂志社
主编:
范滇元
执行主编:
邱建荣
副主编:
戴琼海 张龙 张雨东 曹良才
ISSN:
1006-4125
刊号:
CN 31-1690/TN
电话:
021-69918427
邮箱:
地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
邮编:
201800
定价:
120元/期

本期栏目 1971, 8(7)

MORE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第8卷 第7期

N/A 
作者单位
摘要
本文为美帝第一次光通讯专辑的序言,它是光学装置作为大地与空间的通讯媒介的赞成与反对意见之间争论的结果。在与专门研究光学的科学及工程人员讨论的基础上,估计了目前的光学器件、系统及理论水平。也试图涉及历来通讯工程人员所面临的一些特殊问题,这些人在从电子世界转向光子世界的时候,需要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和“物理直觉”与之适应。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1
作者单位
摘要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1
N/A 
作者单位
摘要
本文评述了已装配在实用装置中的激光通讯系统。虽在一九六五年前研制的系统大都属试验性质,这里仍叙述了历来为人们感兴趣的早期实验。一九六五年以后,技术与元件的可靠性大有进展,才有可能研制了几种有趣与成熟的系统。这里列举了这些系统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运转特性。目前的趋向表明将使用红外波长,注入式激光器,锁模/脉沖编码调制系统,光外差探测及自动指示与跟踪等。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12
N/A 
作者单位
摘要
本文报道使用空心阴极与较普通的放电技术的连续锌离子激光器的噪声谱的研究情况。从目前的工作中发现,与以前设计的用于锌离子激光器的放电管相比,这种空心阴极的工作方式有两个非常显著的优点:第一,输出光束的噪声水平极低;其次是从离子的高能级跃迁时,单位长度上的增益有明显的提高。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20
N/A 
作者单位
摘要
迄今所报道的亮度最大的可见光Q开关激光器最近已交付给史密森天体物理观测台阿加西斯站。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21
N/A 
作者单位
摘要
早期设计的激光器样机的平均输出为1千瓦,但更大型的器件将有可能运转于平均输出达100千瓦处,比现有的这类激光器的输出超出一千倍。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22
N/A 
作者单位
摘要
已对一种连续二氧化碳(混有气体动力激光器的增益作了实验测定与理论计算。研究的温度范围是800~2000 °K,压力为2~16大气压,以及CO2,N2,He气体的所有混合范围。最佳增益温度为1600 °K, He和CO2的克分子份数约各为40%与20%。增益基本上与压力无关。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23
N/A 
作者单位
摘要
本文叙述了最近提出的获得可控脉宽的Q开关激光脉沖技术的实验结果。采用置于运转在0.946微米的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谐振腔内的碘酸锂倍频晶体,既提供了输出耦合,也提供了易于调节的非线性损耗机构。已获得在0.473微米处、能量稳定的范围为200亳微秒到1微秒的可控脉宽。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25
N/A 
作者单位
摘要
一种机械的光削波器已经制造出来,它对连续的激光束进行调制以产生激光的矩形脉冲,其宽度可变,上升和下降时间均为解析的确定函数,且均约为0.5毫微秒。这种系统如做小的改进,即可产生上升和下降时间短到0.25毫微秒的脉冲。这种仪器将用来测量萤光寿命以及光电倍增管与光二极管及其有关电路的上升时间。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27
N/A 
作者单位
摘要
关于用适当方法来约束热核等离子体的研究,一直是仅仅集中在利用磁场这方面。至于利用射频电磁场的问题,约在10年以前就放弃了,主要是因为空腔壁上欧姆能量损失过大,使得从热核、射频约束的等离子体获得净能量在概念上完全不可 能。然而,超导空腔研究的最近结果,除掉了这种能量限制,而激光等离子体的技术则 可用来进行一种实验,以研究射频约束几何 形状中等离子体的稳定性。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29
N/A 
作者单位
摘要
对激光的巨大传输能力的早期探索是把希望寄托在直径仅为几微米的玻璃纤维上。美帝本迪克斯公司已提出了纯度很高的纤维,据说每公里的传输损耗低于20分贝,他们还希望使损耗值减小到分贝/公里。康宁玻璃公司首先获得20分贝的传输损耗值,在此以前,日本电气公司曾透露用光学纤维装置得到的传输损耗为50~150分贝/千米。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29
N/A 
作者单位
摘要
美帝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的宇宙航行学部将研制一种5300埃的激光调制器,它可能用在美帝空军的卫星通讯计划上。此计划由空间和导弹系统组织以及赖特一帕特森空军基地航空电子学实验室联合进行。麦克唐纳的活动是这一计划的进展所依靠的八项关键元器件的研制活动之一。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30
N/A 
作者单位
摘要
由于强的连续或脉冲激光束 通过大气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听以美帝海军研究实验室曾经开展了一项研究,以了解热散焦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使激光束由于发散度的增大而强度大为减弱。传播媒质被光束加热,其结果是媒质的折射率减小,使媒质具有负透镜作用,从而发生散焦现象。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30
N/A 
作者单位
摘要
美帝空军已挑选两家大的航空空间公司,初步设计一种利用激光在卫星之间以每秒1千兆比特之速率传输数据的通讯系统。这两家公司是麦克唐纳·道格拉斯与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系统将于1975年作空间应用。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31
N/A 
作者单位
摘要
美帝海军在深海潜水艇上安装了一种声波全息照相系统,此系统已首次实时显示出水下物体的三维图象。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31
N/A 
作者单位
摘要
由于CO2谱线的均匀加宽特性,人们通常假定:反旋模式的竞争与熄灭将使采用普通环状谐振腔的CO2激光陀螺不能稳定工作。美帝通用电气公司电子学实验室的雅可布斯(G. B. Jacobs)已在一种小型流动CO2气体系统中获得相当稳定的陀螺效应,锁频在1千赫的量级。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32
N/A 
作者单位
摘要
瑞士布朗·博维里研究中心发明了一种激光系统,它能测量从1千米/秒到0.01毫米/秒的流速。这种技术可用于任何透明液体,只要其中包含有衍射颗粒。此系统使He-Ne激光束通过玻璃管聚焦为一个微细的点,并射入准备测定流速的液体。由三个垂直方向读出光束频率,从而计算出总的速度矢量。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32
N/A 
作者单位
摘要
美帝运输部正在研制一种用来发现半哩至3哩以外的雾提的激光器件。这种器件即将由海岸警卫队使用。该队目前已拥有电视摄象装置,但它只能发现雾的一般情况,而不能发现单独的雾堤。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32
N/A 
作者单位
摘要
放映影片时所要考虑的限制之一是通过影片的光能量,过多的光意味着过多的热,它能将影片烧毁。据美帝斯坦福大学的汉谢(T. W. Hanoch)说,他们已研制成一种可放在银幕与影片之间的光放大器,用来免除足以烧毁影片的热量。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33
N/A 
作者单位
摘要
美帝海军第一次成功地试验了能够实时显示可鉴别的图象的水下光学系统。这表明声波全息照相可作为一种水下观察和探测系统。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34
N/A 
作者单位
摘要
据来自华盛顿的报道,美帝空军经数年研究激光制导炸弹后,已赶紧着手进行其秘密的Pave系列计划。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35
N/A 
作者单位
摘要
美帝电气科学工业公司研制成三种全激光电阻微调器,可以用在从研究发展直到全部计算机控制的生产线上。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36
N/A 
作者单位
摘要
美帝密西根大学科技学院雷达与光学实验室等单位的四个研究人员合作,应用全息照相技术拍摄出动物眼球内部的等高线轮廓图。这是第一次安全而成功地应用全息照相千涉量度学来研究活的视网膜。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37
N/A 
作者单位
摘要
美帝空军航空电子学实验室把金额为144000美元的一种轻便激光目标照明器的研制合同交给国际激光系统公司。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37
N/A 
作者单位
摘要
继美帝空军在其Pace Way计划中取得激光制导炸弹的成功,以及海军与海军陆战队取得导弹制导系统的成功之后,海军与陆军各自对大炮发射的火箭与地对地导弹的激光制导发生兴趣。据透露,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将提供作新应用的系统,供海军和陆军试验。该公司正为海军研制一种“大斗犬”的激光制导导弹(它是“小斗犬”导弹的变型),同时也在修改陆军的“小约翰”地对地导弹,使能用激光引导。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38
N/A 
作者单位
摘要
美帝哈德伦公司接受了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马歇尔飞行中心的合同,发展一种脉冲泵浦的Q幵关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38
N/A 
作者单位
摘要
美帝西耳伐尼亚电子系统公司已研制出一种铟砷磷光电阴极,可大大改进使用空间激光器与望远镜的光通讯系统的性能。其检测方式是把光波转换为电流,并加强光信号。其高效率是将几种半导体结合安置,以释放材料中以往未被俘获的电子获得的。据说,此种装置探测红外光时,其效率为现有阴极的30倍。其最有效的应用为检测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的红外光。在探测可见与紫外光时,其效率也较普通装置高。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1, 8(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