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成像”专题半月刊封面文章合辑
2020年,《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开启“先进成像”专题半月刊出版模式,即每月下半月全部出版先进成像方向的文章,栏目涵盖成像系统、全息成像、红外成像、计算成像、图像处理、机器视觉等成像方向。
期刊每期会遴选优秀文章及封面文章。2020年 “先进成像”专刊共出版文章495篇,包含优秀文章118篇,封面文章12篇。其中封面文章均为约稿文章,涵盖杜克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等,包括领域内知名专家如金国藩、白瑞迪、曹良才、邵晓鹏、卢荣胜、陈理想、刘正君等大家作品。
为此,特意汇总了此专刊的封面文章,希望能给业内人士以参考。
1、题目:计算成像技术及应用最新进展
作者:邵晓鹏,刘飞,李伟,杨力铭,杨思原,刘佳维
第一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本文从透过散射介质成像、偏振成像、仿生光学成像、三维成像及计算成像光学系统设计等典型的计算成像技术出发,对“更高、更远、更大、更小”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光场信息的获取、挖掘及深度利用,突破成像探测距离、成像体积及功耗的限制,实现从“不可能”到“可能”的跨越。
2、题目:机器人视觉三维成像技术综述
作者:卢荣胜,史艳琼,胡海兵
第一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本文针对智能制造领域机器人视觉感知中的三维视觉成像技术进行综述,系统地总结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机器人视觉成像方法的特点和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内容涉及飞行时间三维成像、点线扫描三维成像、色散共焦成像、结构光投影三维成像、光学偏折成像、单目与多目立体视觉三维成像和光场成像等。
3、题目:关联成像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封面文章)
作者:吴自文,邱晓东,陈理想
第一单位:厦门大学
本综述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详细介绍了纠缠双光子关联成像、(赝)热光关联成像和计算关联成像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尤其是近年来微光相机(ICCD)的出现为关联成像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及最新进展。针对热光关联成像的物理本质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对关联成像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展望。
4、题目:基于压缩感知算法的无透镜数字全息成像研究(封面文章)
作者:张华,曹良才,金国藩,白瑞迪
第一单位:清华大学
本文对本课题组在压缩数字全息成像技术的研究工作进展进行介绍。在物理机制方面,对无透镜全息编码成像中孪生像与二阶项噪声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对压缩感知成像算法的去除噪声的物理机制进行解释和揭示;在算法设计方面,构建了分块并行计算的高速压缩数字全息重建算法,提高重建效率;在三维显微成像方面,开发了基于双角度编码照明的无透镜全息成像技术,实现高精度三维层析成像。同时基于所开发的压缩全息成像重建算法,对多层掩模版和粒子流场等三维物体实现了大视场数字全息显微成像。
5、题目:光片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及应用进展(封面文章)
作者:于湘华,刘超,柏晨,杨延龙,彭彤,但旦,闵俊伟,姚保利
第一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本文介绍了光片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特点;综述了光片荧光显微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发展出的新原理、新思路和新方法;例举了光片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在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讨论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6、题目:自适应光学在荧光显微镜中的应用
作者:刘立新,张美玲,吴兆青,杨乾乾,郜鹏,薛平
第一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介绍了 AO 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近年来 AO 技术在荧光显微镜成像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7、题目:纳米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进展综述
作者:吕寒玉,邹晶,赵金涛,胡晓东
第一单位:天津大学
概述了纳米 CT成像的基本原理、分类,以及纳米 CT 系统的实现方式和优缺点。在具体技术细节上,重点分析实现纳米 CT成像的光学元件的原理、性能、加工制造的瓶颈和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纳米 CT成像系统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纳米 CT成像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8、题目:变参数计算成像技术研究进展(封面文章)
作者:郭澄,耿勇,翟玉兰,左琴,温秀,刘正君
第一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本文以多距离探测、横向扫描以及旋转扫描等三类多参数成像系统为核心,介绍了多参数相位恢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最新进展。
9、题目:点扫描移频超分辨显微成像进展
作者:陈宇宸,李传康,郝翔,匡翠方,刘旭
第一单位:浙江大学
详细介绍了点扫描移频超分辨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10、题目:高稳定性定量相位显微技术
作者:温凯,马英,张美玲,王宇,付驰,郑娟娟,刘立新,郜鹏,姚保利
第一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着重介绍了物参共路数字全息显微技术和单光束定量相位显微技术。
11、题目:拉曼光谱技术在肿瘤诊断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祁亚峰,刘宇宏,刘大猛
第一单位:清华大学
主要综述了近三年拉曼光谱技术在各种类型肿瘤诊断上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常规拉曼光谱诊断、拉曼成像诊断与探头结合光谱诊断三方面展开介绍,并对拉曼光谱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12、题目:高速超分辨结构光照明显微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作者:赵天宇,汪召军,冯坤,梁言生,何旻儒,云雪,雷铭
第一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本文回顾了SIM 技术的重要原理与技术进步,重点介绍了 SIM 硬件设计与图像重构算法中关键的实验要点与技术难点,列举了现阶段SIM 在生物成像中的部分应用,探讨了 SIM 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