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基本信息
创刊:
1974年 • 半月刊
名称:
中国激光
英文:
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中国光学学会
出版单位:
中国激光杂志社
主编:
李儒新
执行主编:
罗毅
副主编:
骆清铭 张镇西 李学春 陈岐岱 顾冬冬 周朴
ISSN:
0258-7025
刊号:
CN 31-1339/TN
电话:
021-69917051
邮箱:
地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
邮编:
201800
定价:
155元/期

本期栏目 1983, 10(11)

MORE

中国激光 第10卷 第11期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激光
1983, 10(11): 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采用Laplace变换讨论了多光子吸收过程中的跃迁几率与能级移位,并具体应用于计算Cs原子三光子吸收过程,得出了与实验相符的结果。
中国激光
1983, 10(11): 749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
2 铁道科学院金化所
用一台输出功率约2千瓦的横向流动CO2激光器对碳钢、铸铁进行表面热处理。本文提出一个计算在激光扫描过程中金属温度变化的简便方法,得到的数据与实验结果相当符合。
中国激光
1983, 10(11): 754
作者单位
摘要
华中工学院
对六种碳素钢的激光淬火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能达到的硬度值,分析了组织变化规律及异常现象。
中国激光
1983, 10(11): 759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本文报导高重复频率Nd:YAG锁模激光器。研究了腔内光泵感生的热透镜效应,分析了热稳腔的条件。设计了两种热稳腔结构,并给出实验结果。激光器最高工作频率为30脉冲/秒,输出模式是TEM00模,序列能量~10毫焦耳,方向性~0.5毫弧度,最窄脉宽21微微秒。
中国激光
1983, 10(11): 765
作者单位
摘要
华中工学院激光研究所
为了提高锁模激光器输出稳定性,本文研究并解决了高效率声光调制器、高稳定度100兆周高频驱动电源、激光器腔长稳定、防震、稳流Kr灯泵浦电源、光反馈稳光等技术问题。
中国激光
1983, 10(11): 770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测量了汞卤化物(HgBr2,HgI2)含有Ne、N2、Xe时的放电光谱,用余辉法研究了它的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汞卤化物的(BΣu+→X2Σu+)态发射光谱是由电子碰撞、彭宁反应和碰撞能量转移引起的。
中国激光
1983, 10(11): 774
作者单位
摘要
华侨大学材料物理化学研究室
用引上法生长了掺锂KCl色心激光晶体,获得尺寸为φ25×100毫米的单晶,晶体中锂原子的含量可控制在10-3~10-2%(重量比)之间。测定了三种掺杂KCl单晶X-射线辐照后的吸收光谱。
中国激光
1983, 10(11): 778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铁基(Fe-Ni-P-B-C、Fe-B-C)和铝基(Al-Si、Al-Si-Mg-Mn)共晶试样在高重复频率YAG激光器处理前后的表面形态、金相组织、断口形貌等特征。结果指出经激光处理后的样品表面实现了非晶态转变,该非晶层具有一定的韧性和热稳定性。
中国激光
1983, 10(11): 782
作者单位
摘要
南开大学物理系
用激光外差法在温度500K下获得了本征GaAs的光声吸收测量。
中国激光
1983, 10(11): 785
作者单位
摘要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本文分析了使用有源辅助外腔提高连续波染料激光倍频效率的可能性,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这种技术可得到较无源辅助外腔高一个数量级的紫外线能量输出。
中国激光
1983, 10(11): 788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
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
给出在实际大气中测量DF/HF化学激光若干谱线大气衰减的一些主要结果,并与其他实验和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
中国激光
1983, 10(11): 792
作者单位
摘要
天津师范大学物理系
针对钛金属的性质,做了氧、氮、氢和空气对钛金属焊区的影响的试验,以及惰性气体保护焊接的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了采用惰性气体保护焊接的必要性。
中国激光
1983, 10(11): 795
作者单位
摘要
复旦大学物理系
本文介绍了用自制的交流液晶光阀进行实时边缘增强、相关处理和文件全息记录方面的初步实验。
中国激光
1983, 10(11): 798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对不同放大倍数的非稳定腔脉冲HF激光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光束质量明显改善,输出能量没有降低。
中国激光
1983, 10(11): 8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山大学物理系
2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
本文在[1,2]所提出的平面屏系统中光传播的矩阵理论和[3]中有关设想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和计算了一个这类新的光学元件的具体设计。这类元件的基本性质是:任意轴对称的高阶光束模通过一系列这类元件后,其输出波场中都几乎只包含基光束模成分。显然,这里面实现了某种把高阶光束模转变为基光束模的变换。因此,我们把这类光学元件称为光束模变换屏。虽然本文的设计还远不够理想:能量损耗太大,单个屏的模转换效率太低。但我们毕竟用一个具体的例子,从理论上证实了这类新的光学元件的可能性。
中国激光
1983, 10(11): 807
作者单位
摘要
永川光电研究所
中国激光
1983, 10(11): 810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中国激光
1983, 10(11):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