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基本信息
创刊:
1974年 • 半月刊
名称:
中国激光
英文:
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中国光学学会
出版单位:
中国激光杂志社
主编:
李儒新
执行主编:
罗毅
副主编:
骆清铭 张镇西 李学春 陈岐岱 顾冬冬 周朴
ISSN:
0258-7025
刊号:
CN 31-1339/TN
电话:
021-69917051
邮箱:
地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
邮编:
201800
定价:
155元/期

本期栏目 1984, 11(12)

MORE

中国激光 第11卷 第12期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激光
1984, 11(12):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2 澳大利亚新洲大学理论物理系
应用高能电子来直接放大激光的条件,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结果是:①高能电子在高功率激光场中运动是一保守场运动,由此得到同位相耦合的条件;②为保证电磁波从电子束获取能量要有合适的耦合角。指出这一新型自由电子激光的实现是可能的。
中国激光
1984, 11(12): 705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2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
本文从色氨酸和酪氨酸的分子结构出发,运用HMO模型计算得到了它们的分子轨道能级,从而对它们的双光子吸收选择性激发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
中国激光
1984, 11(12): 71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运用时空类比的方法讨论了超短光脉冲的产生和传输的问题。将光栅衍射类比超短脉冲的形成,讨论了脉冲形状和伴脉冲的出现;用光束横截面在自由空间传播的衍射扩散类比超短脉冲在群速度色散介质的传输效应,分析了脉冲加宽、啁啾以及用位相共轭镜进行补偿的可能性。
中国激光
1984, 11(12): 715
作者单位
摘要
复旦大学激光物理研究室
报道了利用光学频谱分析系统对注射针尖进行质量检验的实验,给出了测!数据统计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对针尖尖锐度的检测已达到针尖曲率半径之极限范围,对于针尖平度数a>0.02毫米的次品针尖检出率η>94.5%。
中国激光
1984, 11(12): 718
作者单位
摘要
暨南大学
本文介绍了一台以Z-80微处理机为主机的光强数据采集系统,并将它用于激光微光束的半径测量。对于微米量级的光束,测量误差为1%。
中国激光
1984, 11(12): 722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所
利用直角棱镜耦合器,实现了同时激励波导模的传输条纹和m-线,从而使它兼有对称棱镜耦合器的耦合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测试方法及测量结果。
中国激光
1984, 11(12): 725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求解了在横流放电激光器中的一维热转移方程。讨论了放电功率密度、气流速度对气体密度分布、温度分布以及光学传播特性的影响。
中国激光
1984, 11(12): 727
作者单位
摘要
复旦大学激光化学研究室
研究了以TEA CO2单脉冲激光辐照在Pt-Rh(10%)等金属表面上引发的NH3+O2复相爆燃反应。Pt-Rh等表面的存在明显地降低了引爆反应所需的激光功率密度。该反应的引爆阈值与激光的频率、不同的金属表面和处理方法、以及NH3+O2混合气体的总压力和分压比都有关。此外,还测定了该爆燃反应所产生的化学发光光谱,并讨论了反应机理。
中国激光
1984, 11(12): 732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强激光作用下H型聚乙烯醇碘薄膜人造偏振片的透过率呈反常特性,本文给出了对此现象进行的实验研究及其机理解释。
中国激光
1984, 11(12): 737
作者单位
摘要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室
测量了自制的声光锁模器最佳驻波频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变化速度约为8.0千赫/℃。以此为依据,研制了微型恒温炉和控温电路,保证了声光主动锁模Ar~+激光器能稳定地运转5小时以上。
中国激光
1984, 11(12): 740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描述用来测量各种红外光学材料在1.06和10.6微米波长上表面和体吸收的激光卡计技术。测量结果表明,在我们的实验装置上采用长棒状样品很容易获得10-5厘米-1范围内的吸收系数。
中国激光
1984, 11(12): 74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3 清华大学物理系
中国激光
1984, 11(12): 747
作者单位
摘要
南开大学物理系
中国激光
1984, 11(12): 749
作者单位
摘要
辽宁省电子技术研究所
中国激光
1984, 11(12): 750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市儿童医院激光室
2 南京市儿童医院病理室
3 南京市儿童医院外科
中国激光
1984, 11(12): 753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激光
1984, 11(12): 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