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访华工激光法利莱的总经理李斌

发布:muzhiming1987阅读:2352时间:2014-8-27 21:57:07
      华工激光法利莱的总经理李斌总是很忙,记者预约采访后,等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见到他。
      他确实很忙。自从跟神龙公司合作,实现国内首个激光焊接白车身之后,很多车企都慕名找上门来。要知道,在汽车制造过程的激光应用中,汽车白车身(指完成焊接但未涂装之前的车身)焊接难度最大,国内市场被国外巨头垄断了40多年,直到李斌团队的出现。
                                     华工激光法利莱总经理李斌

      叫板国际巨头 光谷无名小卒偏向虎山行
      回想起2009年2月之前,李斌直言,法利莱还是一个无名小卒。
     那时,国内汽车制造中的车身激光焊接业务,全部由外企垄断,如意大利的柯马,瑞士和瑞典公司合办的ABB等。“当时有人好心提醒过我们,你们想闯进车身激光焊接的圈子,几乎不可能。”李斌告诉记者,因为做车身焊接的自动车间,没有办法看样品。如果没有成功的先例,车企很难选择你。而汽车激光焊接的圈子很小,车企的选择不多,就那么几家外企。
      但李斌不信邪,同样不信邪的还有在华科做研究、担任法利莱顾问的老师们。
      全程参与此事的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邵新宇说,其实从很早的时候,华科大的激光、机械装备、材料等专属院校就与企业一起联手,准备跟国际巨头掰掰手腕。“我们的实验室在车身焊接上下狠功夫,做了很多的理论性实验,对于激光焊接上的难点和技术特点,我们和法利莱做了大量功课,掌握了其中的难点,并给出了几种解决的方案。从实验室传来的数据来看,我们是有信心做好的,并不输给任何一家外企。缺乏的只是一个机会。”
      这并不是纸上谈兵,在操作层面也不乏支持者。
      时任神龙汽车车身设计工程师的宋辉说:“我们当时有个想法,车身焊接由外企垄断,对于车企和行业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和华工激光法利莱一拍即合,他们的方案,都会第一时间跟我们当时几位负责的工程师沟通,看在具体实施中是否有效。我们一直想证明,国内的企业在车身激光焊接上,是不输给外企的。”
     就这样,一个由华工激光法利莱制作产品,华科大充当后备科研力量,神龙汽车作为平台的体系形成。他们摩拳擦掌,准备跟长期垄断市场的国际巨头们“叫叫板”。

      两次“硬碰硬” 外企40年垄断被宣告终结
      第一次与外企掰手腕,这个团队输了。
      2007年,东风标致508的车身焊接第一次招标,李斌觉得机会来了。“论技术,我们不输给这个行业的外企;论实力,神龙是看过我们的实验数据的;论价格,为了证明自己,我们可以不要利润。”他积极地与法利莱的技术团队、华科大的团队以及神龙的相关工程师沟通,信心满满地送去了竞标方案。谁知几天后,该项目仍被一家外企顺利承接。“我们差点因此放弃了。”李斌对记者坦言,“当时有人劝我们,激光行业涉及领域还有很多,肉多得很,没有必要啃硬骨头。我们也曾考虑过,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呢?就在我们想打退堂鼓的时候,神龙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尽管执行方不是我们,但我们的方案是可行的,只是汽车行业有长期以来的惯性,新手想踏进这个圈子太难。”
      又一次机会,出现在两年后。
      2009年,同样是东风标致508的车身焊接,这次则是在神龙的第二工厂,这一次华工激光能入围吗?李斌说,不知道,但再不拼命,就怕彻底没机会了。
      这一次,比上次设计更加认真。李斌回忆说:“通宵作业了好几次,几乎天天都是凌晨回家。”学院派的邵新宇也不轻松:“这次我们长了个心眼,不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经验,怕我们做坏吗?我们自己做实验,做样品,找第三方的组织做对比报告,用数据说话,我们真的不比这些巨头差。”
      当时的神龙公司,不仅多次了解相关方案,各层领导还亲自考研各类数据、实验结果,最终才决定选择华工激光法利莱。同时参与竞争的,还有柯马、ABB以及另外一个国际巨头CFER。
      当年2月,华工激光法利莱与神龙汽车正式签署协议,承接神龙公司的东风标致508车型的顶部车身的焊接,这个40多年以来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圈子,终于被国内企业打破。

      汇聚“产学研”优势 光谷将培育更多“法利莱”
      付出终有回报。
      2012年4月1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下文,就东风标致508白车身激光焊接应用中的“悬臂式线束吊挂装置”,授予法利莱实用新型专利使用权。
      2013年4月3日,法利莱的“白车身顶盖激光钎焊工艺控制装置”再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今年,我们申请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还申请了工业部的一项专利奖项,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获奖的问题不大。”李斌说。
     “获得专利只是一部分,白车身激光焊接的突破,正是我国对于企业和学院的‘产学研’方式的最好诠释。我们负责研究产品,企业负责推广产品,双方一起针对市场的相关要求,第一时间做出应对。”邵新宇认为,此次成功的背后,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重要思路:怎么避免只是追随者?如何实现“弯道超车”?他说,像白车身焊接,为了打破行业固有格局,大家都没有赚钱,但是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跟在外企的后面,必须思考怎么走到行业的前沿去。
      东湖示范区科技和创新局战略发展研究院的邓华博士认为,正是像法利莱这样的企业,让光谷这个开放的平台大放异彩。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创局副主任周星对记者表示,对于这种在行业内牵头的企业,相关的政策肯定会给予一定的帮助,以鼓励更多的企业争相效仿。
    “在光谷,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法利莱’,勇于挑战行业巨头。”周星透露,为了更好地鼓励企业,光谷的政策还将更多的偏向企业,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今年,光谷率先在全国启动知识产权特区建设,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已有300人入驻,已处理专利申请6000件,光谷正打算做一个华中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把科技成果的信息、资源集中起来,发挥“产学研”的强大能量。


来源:华工激光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