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女科学家访谈系列:梁晓燕:我只是一颗螺丝钉

发布:dengying阅读:4620时间:2015-1-30 10:44:57

  编者按:梁晓燕是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实验室的一名研究员。她为人低调,不张扬,你基本找不到关于她的任何报道。但是她工作出色、为人谦和,在本刊策划2015年国际光学年女科学家报道活动时,第一个就想到了她。

  关于采访,也是几经努力之下,她才勉强答应。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她仍然不忘低调的本色,再三强调着她只是一颗螺丝钉,这也帮助我一早定格了本文的标题与基调。

  【中国光学期刊网讯】她喜欢旅游,但因经常加班,只能把旅游作为退休后的计划;她喜欢养花,在路边看到有卖小植物的,便会顺手买一盆回家;她喜欢看电影,喜欢和朋友小聚;她的梦想是做个科学家;她,就是本期采访的女科学家——梁晓燕。

  其实梁老师的大名一直耳闻却未曾蒙面,这次能够采访到她,心中不免有些小激动。对于工作,梁老师不愿过多的介绍,她认为那是团队的努力和成绩,她只是其中的一颗螺丝钉;但是梁老师很乐意分享她的成长历程:“其实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如果你认真去做了,都会对你后续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影响。”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颗螺丝钉激发出的正能量吧!

  缘起

  说起梁老师对数学的兴趣,不得不提一下她的父亲。梁老师的父亲从事桥梁工程,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经常会带回家各种各样的趣味数学游戏,有些类似现在的奥数。虽然有些难度,但梁老师对于解答这些数学题,乐此不彼。她常常脑子里装着这些问题上下学,有时要反复琢磨好几天才能解答,可能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锻炼了她的专研能力。

  上高中后,物理的推理和逻辑吸引了她,兴趣自然转到物理上。在高考填写志愿时,梁老师坦言,起初她并没打算报考物理系,虽然她的物理成绩很好,对激光方面却一无所知。只因当时高考物理成绩出众,才被山西大学物理系录取。接触到光学后,她才发现自己“对光学挺有灵感的”。就这样,从本科、硕士、博士再到博士后,她选修的专业都是物理,一路走来,虽然辛苦,但也是乐在其中。现在,做激光研究俨然已经成为了梁老师生活的一部分,一种习惯,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

  修身

  其实在中科院物理所读博士之前,梁老师曾有5年的授课经验。谈起这5年对她的影响,梁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在山西大学电子系授课的这5年,让我受益匪浅,自己清楚到让别人也清楚,这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梁老师在学生时代曾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在上学时,有一次老师问她一个问题,她心里很清楚,但是就是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为此,老师责备说,“你讲不清楚,就是不懂”。当时,她很不服气。当了老师以后,她才明白当初老师说这番话的深意:“对于一个问题,自己要清楚它的前因始末,并且得让别人也听懂、明白。”深知“表达”意义的梁老师,为了让深奥的科学理论更加通俗易懂,每次2小时的课时梁老师都要花费至少8小时的备课时间。而每一年的备课,也加深了她对同一知识的理解,使她对同一个问题理解得更深、更透。

  从此,梁老师养成了一个习惯:做任何事情,都喜欢把它“吃透”,理解得更深一些。现在梁老师不仅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也是一名博士生导师。在与她的博士生交流时,她一直追求把一个深奥的科学问题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完全受惠于那几年的积累和磨练。“深奥的东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其实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经过这几年教书,我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提高了很多,表达能力也大幅提高。”梁老师感慨道。

  传承

  2001年,梁老师去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继续从事激光技术研究,从此开启了2年的留学之旅。

  当时所在的实验室有近五十人,但只有她一个中国人,她立志,要将德国人的先进技术掌握到手,日后报效祖国。随着与德国人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她发现发达国家的科研也是普通人踏踏实实做出来的,国际先进水平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遥远,只要我们抱着同样的科研态度,也可以达到他们的水准甚至超越他们,另一方面,德国人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染了她。

  德国人在实验过程中得出的任何推导公式和科学实验都需要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即使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也必须提供可靠的数据才能得到认可。她自认为已经是非常认真、仔细的人了,但是在他们面前,还是自叹不如。梁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测量一束光的质量时,光束在穿过平面镜时会有些许形变,尽管是微乎及微的,但是他们认为这种光测量出的参数是不准确的,要求用反射光进行测量,把所有可能引入的误差全部考虑到,并排除掉,那样的实验数据才是最完美的。

  梁老师进一步补充说,他们对实验器材的管理也非常严格。例如最普通的镜片,他们的镜片品质都非常高,并且每一个镜片都会清楚地标注出镀膜时间和参数性能,并用专门的资料夹封存,整齐地摆放在柜子里,这种管理提升了整体的使用效率和成本。

  回国后,梁老师也秉承了德国人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管理方法。她常对学生们说:“如果是实验需要,我们可以买好的仪器设备,但是在使用中每个人必须珍惜它,用心爱惜每一个镜片、每一个器材。如果是因为个人不爱护造成的器材损伤,这个我是绝对不能原谅的。”

  取舍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早在九十年代开始就一直致力于超强超短激光技术及强激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并始终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梁老师回到上海光机所也是被这里杰出的工作和优良的研究条件所吸引,她非常庆幸能够加入如此优秀的团队:“我觉得自己非常普通,只是遇到了好的时代和加入了好的团队,这个团队里有太多优秀的人才,是这个优秀的团队在带着我成长,所以,我非常感谢这个团队的领导和同事。”

  进入实验室后,梁老师主要从事超强超短激光技术的研究工作,基于啁啾脉冲放大(CPA)和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的(OPCPA)技术路线,实现拍瓦(1015瓦)量级的超高功率激光输出。这种激光器为人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极端物理条件,在多个研究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应用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对激光性能的要求。梁老师介绍说,这是一个国际上发展很快的研究领域,每一个新的目标都是一次挑战,每一次能量和性能的提升带给她的快乐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她说激光很美,她喜欢激光,多年来每当一台新的激光器第一次调出光,她的心总会像光束一样闪一下,有一种“心在开花”的感觉,激光束方向的准直、波长的单一也带给她好多启迪:做一件事,只要专一,一定能做好。

  优秀的平台能够帮助人更快地前进。2006年,她被入选为中科院“人才”,被评为2007-2008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012年,该团队研究的“飞秒拍瓦级超强超短钛宝石激光技术及其重要应用”荣获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她认为,在自己的工作领域,能在技术上取得一定突破,在本领域保持一定的特色和领先,这样,等到慢慢老去,回首往事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有价值的。

  面对着工作上的如火如荼,对于家庭,梁老师始终心感亏欠。逢年过节,在别人一家人和乐地享受着假期的时候,仍然能在实验室里看到梁老师只身忙碌工作的身影。她承认,家庭和工作两不误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每个人都必须做出取舍。家里的事情都尽量简单化处理,虽然她陪孩子的时间比较少,也因此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够获得家人的支持,也成为了她工作的一大动力。

  将兴趣变成一种习惯、不断提高自身修为、努力学习他人优点、不卑不亢、爱家庭爱生活爱工作,这就是一颗小螺丝激发出的大能量。虽然梁老师只是众多科研工作者中的一个缩影,但她体现了前辈们一丝不苟地生活态度。最后,借用梁老师的一句立志的话,希望能够给予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更多的正能量:“大多数的名人名言都是真的,任意选一句你欣赏的,相信它,并做到,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推荐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