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

2005-2011年激光行业分析报告

发布:fantuosmile阅读:2600时间:2015-5-4 20:44:09
  一、全球激光行业市场概况
  1、激光行业发展历程
  激光器是所有激光应用产品的核心部件,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于1960年,1961年夏我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研制成功。此后短短几年内,激光技术迅速发展,产生了一批先进成果。1962年出现半导体激光器,1964年,第一台CO2光纤激光器诞生。1965年,第一台YAG激光器诞生,1971年,第一台商用1KW CO2光纤激光器诞生。1990年以后,激光器发展迅速,各种类型的固体、气体、半导体和化学激光器相继研制成功。
  2、激光器的应用
  激光器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和液体激光器等,其中又以二氧化碳和光纤激光器的应用最为广泛。激光器由激励系统,激光物质和光学振腔三部分组成。
  3、激光应用市场规模巨大
  2011年激光应用市场规模260亿美元,其中激光器74.6亿美元,相关配套和应用185.4亿美元,同比均增长14%。2011年全球工业激光器规模在20亿美元,同比增长18%,工业激光器系统规模在71亿美元,同比增长16%。激光器与系统的产值比例大约为1:3.5。预计2012年全球激光器收入增长5%,达到20.6亿美元,激光系统收入增长4%,达到73.4亿美元。
  2011年全球工业激光系统东亚地区安装占比达到33%,超过欧洲成为最大的安装地区,其中将近85%的份额是在中国。因此中国未来是激光系统安装的一个重要市场。
  4、二氧化碳激光器总量最大,光纤增速最快
  二氧化碳激光器优势明显,应用广泛,其年产值占全部工业激光器的50%左右,并保持着可观的增速。光纤激光器作为新型激光器,2011年增速高达48%。目前光纤激光器的市场渗透率约为15%-17%,明年有望达到25%。
  二氧化碳激光系统产值约占工业激光系统产值的60%,增速为14%;光纤激光系统的产值增加近3亿美元,增速高达38%。
  5、应用领域
  工业类激光器包含三大应用方向:金属加工、打标和雕刻、半导体和微加工。其中金属加工(主要为大功率切割)占比70%,产值规模在14亿美元,打标雕刻约占17%,半导体和微加工约占7.5%。材料加工为激光应用领域第二大应用,2011年占比为26%,产值为19.4 亿美元。
  二、中国激光行业市场分析
  1、 中国激光系统市场规模在150亿人民币,复合增速超过20%
  2005年到2011年中国的激光市场复合增速在24%左右,2009年增速为15%,但全球激光市场却出现20%以上负增长。2011年中国激光系统市场规模在150亿以上。预计“十二五”期间,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
  在我国的激光市场应用结构中,2009年激光加工占43%的市场份额,主要包括:切割、焊接、打标和雕刻等应用。
  目前国内工业类激光加工设备的市场规模在百亿左右,预计在未来几年年均增速将超过20%。2011年国内厂商在中国本土的激光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80%,中小功率的占有率比大功率高,大功率市场也开始加速发展。目前国产激光器的市场份额只有20%,进口激光器的市场份额达到80%,特别在高功率激光器方面,因此国产激光器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2、高功率切割渗透率将大幅提高,国内企业提升快速
  截止2009年,高功率激光切割设备全球累计保有量在35000台左右,我国目前保有量估计在2500-3000台,相对中国制造业当量,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目前中国厂商高功率切割设备年出货量接近1000台,占到全球的20-25%,看好该行业在中国的长远发展,符合我国装备升级的需求。
  3、中小功率市场分散,增长迅速
  中小功率市场进入门槛低,生产厂商众多,市场分散,但增长迅速。中小功率激光切割和雕刻2012年市场规模在10亿左右,未来几年,该市场仍然能维持较高增长。
  三、全球激光厂商市场分析
  光纤激光器公司IPG的11年复合增长率34%,Rofin(罗芬)和Coherent(相干)分别达到12%和16%。
  中国激光行业代表大族激光2001年到2011年的复合增长率为42.4%,显示了中国激光行业的高速增长。激光行业毛利率基本维持在40%以上,由于推出新的光纤激光器,IPG的2011年毛利率走高到54%的水平。
  海外激光厂商的PE中值在16-28,2005-2008年的稳定期PE都在20左右,最新的8月31日的统计在14-20。参考标普500机械股和电子信息类股的估值,激光行业的估值更靠近具有成长性的电子信息类。这说明海外市场给予激光行业的估值也是成长股估值,不可与传统机械行业同日而语。这说明激光行业属于成长行业,具有周期性。
以上信息由中国光学期刊网负责整理,转载请标注出处。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