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讯

歌崧光学强势挺进摄像头镜头市场

发布:dy阅读:2314时间:2015-8-19 19:05:46

  歌崧光学,强强联手的富二代要干什么?

  近日,一家名为“歌崧光学”的公司频频亮相国内手机摄像头模组行业,引起了业界的关注。那么,这家大家还并不太熟知的企业有什么来头呢?为此《慧眼网》记者对此企业进行了解和调查。

  通过了解,我们得知原来这是2012年6月,由两家有名的上市公司歌尔声学和谷崧企业集团共同出集2亿元人民币所设立的公司。其在大陆的生产基地就位于歌尔声学所在地:山东省潍坊市。歌尔声学大家知道,是一家从事电声行业微型电声元器件和消费类电声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上市公司(上市代码002241),在声学方面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企业。而谷崧企业也是台湾的上市公司(上市代码3607),是闻名全球的塑胶零件制造专家。经过多年的积累,谷崧在各种产品的制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那么,歌崧光学这个由两家上市公司强强联合所产生的富二代企业,又定位在哪里呢?

  原来歌崧光学脱胎换骨于2006年就发育的谷崧的精密光学制造部门,在与歌尔强强联合后,在山东建立了净化车间达两万多平方的生产基地。歌崧光学的愿景是立足于光学镜头制造,让人们看得更远、更广、更清晰。其产品线规划为定焦、变焦镜等镜头光学组件的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游戏机、NB、MID、DV、投影机、数位相机、汽车、Smart TV、CCTV以及最近最火的HMD等领域。

  歌崧光学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冲击并成为全球一流的光学研发制造企业。

  歌崧光学何来成为一流光学企业的勇气?

  从成立一开始,歌崧光学就以成为一流的光学企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那么歌崧光学何来成为一流光学企业的决心和勇气呢?

  要成为一流的光学企业,这不仅仅是来自两个上市公司“富爸爸”有钱就可以做到的。为了实现这一规划,从一始,歌崧光学就从高标准来进行资源配置。

  我们都知道一家好的光学公司,必须具备四方面的能力:一是领先的光学设计能力;二是卓越的量产制造能力;三是高精度化的模具制造能力;四是创新能力。

  1、光学设计方面

  歌崧光学将其研发中心设立在有雄厚基础和技术积累的台湾,在台中有研发一部、台北有研发二部,由来自日本/台湾/国内的数十位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强大的研发团队,确保歌崧光学研发制造能力涉及到各种的定焦/变焦镜头。目前公司在大陆取得多项专利,同时在美国、台湾也取得了数项专利。

  2、量产制造能力

  歌崧光学在山东潍坊设立了自己独立的产业园,目前不单拥有两万多平方的无尘车间,且投入了新设备,歌崧光学的设备精密化程度高于同行。如非球面超精加工机,均为业内最高规格等级的设备,其产品的测量精度更是达到奈米级精密量测技术。

  

  歌崧车间一览

  3、模具制造能力

  特别强调的是,歌崧光学的母公司之一,谷崧企业集团有强大的精模制造能力和水平,歌崧光学也传承和吸纳了母公司在精密模具制造方面的基因和能力,这是国内其它一些光学镜头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相比国内的同类光学企业要到日本或台湾制作模具,这一优势也将大大缩短产品的研发生产周期。

  4、创新能力

  通过歌崧光学团队的创新能力与技术积累,较同业缩短了研发时间,且改善出适应歌崧自身需求的自动化生产设备。这些无不体现出歌崧光学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也是一家光学企业立于竞争不败之地的重要基石。

  歌崧光学在光学镜头行业还能做些什么?

  受益于强大的研发能力及精密制造能力。成立的短短几年时间,歌崧光学已经在非手机的一些镜头需求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比如在VR领域,歌崧光学与全球顶极的虚拟实境公司合作,已具备设计与量产能力,并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和尊敬。让歌崧人骄傲的是,曾经是世界最高大楼的台北101大楼,其安防镜头正是歌崧所生产;在车载镜头方面,歌崧已经切入日本高端车型镜头市场;带有歌崧镜头Sport camera 产品也开始切入国内市场;此外,配有歌崧镜头的IP-camera 也在智能家居方面打开了欧美市场;医疗镜头也与国内大厂有了合作;歌崧的光学镜头在无人机上也有了应用等等。

  基于强大的研发实力,歌崧光学可以承接研发和制作各类光学镜头模组,从光学变焦模组到手机用的各像素手机镜头,乃至于业界开始关注的P+G的Hybrid镜头模组等。

  针对手机市场和汽车市场,歌崧光学已经开发和准备好了系列产品,以满足这两大块市场对于镜头模组的需求。特别是针对手机摄像头市场,歌崧光学已开发出从HD到5M、8M、13M的产品,并与相关的芯片及马达厂商进行适配,且已可量产。据悉,国内品牌厂商已经开始有项目导入采用歌崧光学的手机镜头。《慧眼网》从歌崧光学市场部了解到,公司将会重点开发国内手机品牌市场。

  通过以上分析,歌崧光学作为光学的新生力量,已经快速切入光学市场,并具备了成为黑马的潜力。


来源:光电工程师社区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