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激光领军人物之何成鹏:筚路蓝缕的“激光大师”

发布:guangdianren阅读:4004时间:2017-3-4 22:21:30

  

何成鹏 武汉三工光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人物简介

  何成鹏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高级工程师,中国光伏制造设备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现任武汉三工光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省激光行业协会副会长,湖北省激光学会暨武汉激光学会理事,曾先后获“最光谷”30人奖、第八届武汉市“十大”出创业家奖、武汉市“十佳”创业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称号等。

  1999年,创办武汉三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武汉三工光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主要专注在光伏产业激光加工设备的制造,为用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带领公司技术团队先后研制端面泵浦激光器、红外激光器、绿光激光器、紫外激光器、太阳能薄膜电池及晶体硅电池生产用系列激光设备、激光刻膜机、激光刻线机、激光微加工设备系列以及激光打标、激光切割、激光雕刻等系列产品。逐步形成以激光器、激光微加工设备为龙头的综合性激光设备制造企业。

  创业故事

  何成鹏:筚路蓝缕的“激光大师”

  光谷,这片20多年前的荒野岗地,如今已成为湖北最耀眼的财富与智力高地;从武汉地图上“容易被遗忘的角落”,到今天成为与北京中关村辉映的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光谷因一大批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科研人员、知本新星而迅速成长而熠熠生辉。

  何成鹏便是其中之一。

  在食堂里办起科技公司

  1997年前,何成鹏在一个激光企业做销售,发现激光雕刻机、印章机的前景广阔,于是在1998年辞职,到原武汉市第三机床厂食堂,租了一间30多平米的房间办公,成立武汉三工光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前身——三工光电科技,开始了创业之旅。

  在创业的前期,面对的是没有市场、技术薄弱、资金紧缺的三大生存挑战。设备的采购、设计、组装、销售及服务,都是何成鹏一人完成。

  这天,何成鹏接待了第一个前来洽谈业务的客户,由于房间塞满了零件,他只能坐在装零件的泡沫上和客户交谈。多少年后,忆起这件事,何成鹏对那位客户仍然心存感激,“正是他给三工带来了5万多元销售额,这也坚定了我创业的信心。”

  为了推销自己的企业,何成鹏经常和一些供货商朋友四处参加展会,那个时候,资金很紧张,他们经常是三个人开一个标准间,大家轮流睡地铺;有一次,四个人住进四星级宾馆,两个人睡床,两个人睡地铺,“那真是所谓的:我们一人扛一星。”

  2001年,三工得到一个机遇。何成鹏读大学时的老师——珈伟公司董事长丁孔贤,请他帮忙改造一台激光划片机用于制造太阳能。改造的时候他发现,那台划片机已经没法用了,就重新做了一台。新做的划片机,完全符合他们生产要求。后来,珈伟公司给了何成鹏10万元,帮他们采购设备零件,再做两台。

  进军太阳能领域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在帮老师做激光划片机的期间,何成鹏发现太阳能在国家扶持下发展迅速,对激光制造设备需求量很大。随后,他调研了世界激光应用领域技术和产品情况,发现中国的激光技术并不落伍,而激光加工却停滞不前,于是决定从事太阳能开发与生产这一领域。

  当时,全国已有10多家激光企业纷纷踏入了这个市场,虽然竞争比较激烈,但都是以雕刻机等简单的激光设备为主,产品单一,技术含金量不高。

  在激光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何成鹏,总结了一个规律:做出一台样机很容易,但把设备做好做精做出个性,却需要长期的积累。因而他决心通过研发提升公司竞争力,并确立了三工光电“专业化和实用化”的产品设计原则。

  “那个时候,我们没有资金,依靠的是国家的优惠政策。我们通过了一年的努力,研发了第一台太阳能激光划片机并取得成功。可以说,激光划片机是三工光电的灵魂。YAG系列的太阳能激光划片机的出世,填补了国内空缺,很快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其用户包括尚德电力、LDK等著名的上市公司。”

  为了更好地发展激光产业,振兴民族工业,何成鹏开始到处寻找合作者,这个时候武汉东湖经济开发区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找到了三工光电,通过对三工光电公司的考察和对市场的了解,管理中心很快就对三工光电投资了300万元。

  自主研发实现质的飞跃

  2007年,三工光电立项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成套生产设备”,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评审,获得100万元中小企业引导基金资助。自此,三工光电开始了质的飞跃。他们自主研发的“YAG系列激光太阳能划片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5%;“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成套生产设备”通过国家验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科技部专项资金承担,三工光电公司开发的第五代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刻膜机G5也通过了国家验收,其中技术指标和产能效率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的“SEF-G5太阳能光伏激光刻膜机”新产品成果亦通过鉴定。

  “SEF-G5太阳能光伏激光刻膜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已在国内推广使用,替代了进口,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展示出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目前,三工光电产品拥有各类型号的太阳能成套设备、激光划片机、激光刻膜机、包括绿光和紫外在内的激光打标机、激光切割机、激光雕刻机、端泵全固态激光器、绿光激光器、紫外激光器等30多种产品。其中激光刻膜机填补国内空白,激光划片机替代进口。

  “这些新产品的研发成功,能为中外企业提供全套的激光应用解决方案和完善的系统服务,铸造中国诚信企业品牌新形象。”这一切更增加了何成鹏通过自主研发来赢得市场的决心。

  金融危机中创收8000万

  2009年全球经济受金融海啸重创,中国也未能幸免,一大批中小企业的生存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而这场经济危机却让三工光电显出了英雄本色。

  “这场金融风暴确实对我们影响不大。随着我们新产品的不断研发、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本的降低,再加上光伏产业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我们三工光电在全球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取得了骄人的业绩。2007年,我们的销售收入不足2000万元,2008年,我们的年销售额达6700万元,而到2009 年,我们的销售收入达到了8000万元。 这一年12月,江苏强生公司一举斥资1000万元订制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成套生产设备。”

  “中国技术更新太快了,或许一年甚至半年就会有新技术出现,我们三工光电必须在短时间内得到客户认可,不断研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产品,确立领先地位!2011年3月份三工光电又成立了激光加工中心,这标志着三工光电的激光设备加工手段多样化,市场应用广泛化程度逐步加强。”

  历经十几年的发展,武汉三工光电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武汉市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世界知名的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厂商。三工光电现已拥有8个事业部,现有员工200余人。拥有一批长期致力于激光技术与应用的资深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还拥有多项国家专利,并获得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与国内外科研机构有着紧密而广泛的合作,在全国各地设有40多个代理商和办事处。

  创新未来,振兴民族工业

  何成鹏始终站在激光技术与应用的前沿,以“发展激光产业,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秉承“以顾客为中心,与客户共成功”的经营理念,坚持“专业化和实用化”的产品设计原则,注重产品质量,将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设备视为企业责任,在他的带领下,三工光电先后获得自营产品进出口权、欧盟产品CE认证,是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承担单位,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国家实验室电磁兼容认证、3A认证,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1项成果鉴定;获国家外经贸委外援项目指定产品单位;成为国家太阳能协会理事单位;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明星企业的“优秀创新企业”;获得湖北省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武汉市创新型试点企业;连续五年获得东湖开发区“瞪羚企业”称号。

  三工光电研发产品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已在国内推广使用,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三工光电与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均有紧密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近年来,三工光电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加强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和知名度及美誉度建设,利用行业展会、媒体广告、网络推广等多种渠道,拓展市场影响。在品牌建设方面捷报频传。三工光电的发展也得到媒体广泛关注,从2011年开始加强品牌宣传的投入,全年共参展近40个国内外展会,在光博会上李鸿忠书记、王国生省长、张昌尔副书记亲临三工光电展台。

  在2014年,三工光电投资了5000多万元,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二产业园内新建完成了2栋工业厂房以及1栋研发办公楼综合楼,总建筑面积达 23166.68平方米,建成了技术先进、生产线完整的激光加工成套设备示范基地。这将进一步完善我省激光产业链建设,促进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效带动我省激光上下游产业发展。打破国外公司对我国高端的、关键性的电子专用装备的市场垄断,对我国电子行业、微电子行业、制造装备业、激光加工业等相关科学研究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战略意义,务实“武汉光谷”激光产业核心区域产业集聚的产业规模,促进社会就业。三工光电将坚定不移的在创新产品的路线上走下去,紧跟时代步伐。

  未来,有许多期待与梦想,每一个三工人都会为三工光电的发展挥洒汗水,贡献力量,为三工光电美好的明天添瓦加砖。我们坚信,只要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三工光电定会再创辉煌!

  人物故事点评

  “做出一台样机很容易,但把设备做好做精做出个性,却需要长期的积累。”三工光电始终秉承“专业化和实用化”的产品设计原则,通过自主研发来赢得市场。创业期的艰苦奋斗,成长期的精益求精,发展期的步步为营,成熟期的决策有度,让我们看到:何成鹏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来源:激光制造网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