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李培学: 青岛将成为国内3D打印的一线创新城市

发布:opticseditor阅读:782时间:2017-11-8 20:01:24

11月8日,由三迪时空承办的2017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IM3D打印产业融合高峰论坛在青岛香格里拉酒店召开。作为2017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六大平行主题论坛板块之一,此次高峰论坛汇聚了众多3D打印领域知名企业高管以及专家学者,围绕3D打印的创新应用实践以及新型产业生态构建等重大命题,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凝聚智慧实现产业新突破,促进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推动深化合作、共创未来。

在论坛开幕式上,工信部赛迪智库增材制造研究室主任、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常务李方正博士表示,构建国际智能制造新生态圈,就要深化3D打印、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模式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在更高层次、更高标准上搭建思想理念融合沟通、技术创新交流合作的平台,不断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不断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航天科工集团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候继伟,高分子材料领域专家、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润雄,“人才”特聘专家、山东中科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张远明,三迪时空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培学分别进行了《3D打印在航空航天中的技术应用》、《3D打印技术用高分子材料》、《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先进制造》、《3D打印技术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应用》的主题演讲。

“经过几年的发展,青岛市3D打印生态圈已经确立,产业链日臻完善,涌现出了像三迪时空这样优秀的3D打印企业,形成了业界瞩目的‘青岛企业群体现象’。3D打印等创新性的新兴技术逐渐成为真正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内涵式发展的‘主引擎’。”青岛市经信委卞成副主任说。

三迪时空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培学表示,“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用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3D打印的灵魂就是创新,它的生产方式足够绿色,能够促进区域协调和开放合作,更能适应共享经济时代,更鼓舞人心的是,“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的先进制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实体经济、现代供应链,几乎每一项都于3D打印密不可分。3D打印是制造工具的工具,是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提质的有效手段,是中国经济从中低端加速迈向中高端的有力载体,3D打印不仅紧密的契合了新发展的理念,更顺应了时代社会发展的大潮,这才是未来中国发展真正的风口。不久前,青岛获批国家特大城市和中国制造2025的示范城市,先进制造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内容列为了青岛发展的战略规划当中,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青岛的发展目标,加以时日,青岛将成为国内3D打印产业的一线创新城市。

李培学说,三迪时空作为青岛乃至山东省唯一一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服务型示范平台,服务于千千万万的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以及消费者用户,今年以来公司渠道下沉、服务下沉,三迪时空网络渗透率不断提高,下游行业应用飞速拓展,目前涉及航空航天、**、造船、生物医疗、教育、机械制造、智能机器人等企业10万家,占有3D打印行业客户中95%以上的份额。近来公司发现,单一的互联网平台服务并不是解决市场实际需求的唯一方案,线上与线下必须实现融合,从而提供最短的覆盖半径和最高的服务效率,因此三迪时空在青岛即墨、烟台、重庆、深圳布局了智能3D打印加工中心和高端设备生产线,明年设备销售和加工服务产值争取超过3亿,公司创立了全国第一家3D打印体验中心,青岛天幕城店开业短短几个月就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消费者,即墨古城、深圳海上世界、无锡新区、济南高新区等魔法工厂竞相开业,公司目标是三年内在全国建设1千个魔法工厂。

作为从青岛发展起来的3D打印平台企业,三迪时空从布局国内到目前已经开始走向全球。李培学说介绍说,今年6月,三迪时空在德国汉堡正式成立了中国第一家3D打印企业,在G20汉堡峰会期间,德国公司的总经理受邀在论坛上代表中国3D打印企业做演讲,德国基尔市市长访问团来到青岛,签署了战略性合作协议,下一阶段,三迪时空将继续融合拓展全球3D打印优势资源,为国内各领域提供3D打印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多个重量级的国际合作项目将陆续落地,公司与欧洲最大的3D打印平台合作组建全球范围内的3D打印联盟,实现全球3D打印资源的共享。同时,三迪时空将和世界知名研究机构定制生产用于基因检测的生物芯片。和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合作,开展3D打印在仿生结构当中的应用,联合开发大尺寸、宽幅3D打印设备,扩展3D打印技术在更广阔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在9月份成立的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和研究院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联合德、英、美研究机构、院校和专家成立国际增材制造协会,地址在德国柏林,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外3D打印健康快速发展。

高峰论坛上,李培学主持了高端对话,与众位专家就3D打印智能制造生态圈发展现状及构想分别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及建议。李培学表示,3D打印产业发展需要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尤其在人才、技术等方面要走国际化的创新融合发展之路,不断创造新动能、打造新制造、催生新经济,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来源:青岛新闻网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