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

量子点光学薄膜从这里走向世界

发布:opticsOJ阅读:248时间:2017-11-15 23:18:43

一年多前,重庆大学唐孝生研究员的量子点光学薄膜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但现在他研究的量子点光学薄膜已经进入中试阶段,纯国产的量子点屏幕即将面世。从实验室成果到领先世界的量子点产品,这样的变化要从唐孝生团队入驻重庆感知科技孵化器说起。“我们走的是专业路线”重庆感知科技孵化器是由重庆仙桃数据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深圳清华研究院旗下的力合天使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于2015年1月成立的。“和综合性孵化器不同,我们走的是专业路线。”重庆感知科技孵化器总经理王兆波介绍,孵化园以感知科技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集产、学、研、资于一体,主要服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行业创新创业团队与企业。

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感知科技孵化器目前已吸纳10个博士团队25名博士32名硕士,研究领域包括桥梁检测、危房检测、光纤传感应用、机器人智能识别、智慧交通、道路高分子材料、石墨烯水处理应用等。同时,通过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已吸纳7位博士加入企业项目攻关,有力提升了孵化器的科研实力。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孵化器的科研实力,加大国内外科技项目与人才的引入,2016年6月感知科技孵化器还成立了国际协同创业孵化平台——重庆感知科创智能技术研究院。依托深圳清华研究院的国际机构和渝北区创新驱动平台,对接国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项目,引入先进科研成果,形成集产、学、研、资于一体的国际化的产业创新平台,引入量子点背光显示薄膜项目、功能水处理炭膜项目、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报警系统项目、城市污水流量探针项目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其中许多项目是首次来到重庆。

王兆波介绍,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发展,感知科技孵化器围绕产业定位、企业创新创业需求构建了完整的服务体系和科研平台,为科技企业提供全面创新创业孵化服务。通过创客空间、仙桃数据谷等,感知科技孵化器已成功打造了重庆首个“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产业孵化链条,让创新创业项目一步步成长壮大。根据企业的成长周期,感知科技孵化器建立了从企业创办到成长加速不同阶段的“4+2”服务平台,涵盖了人才培养、产品开发、市场推广、投融资等一系列服务。“4”代表4个软件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解决企业共性服务需求,采用一站式后勤托管;教育培训平台解决企业个性需求,以活动的形式,为企业提供政策、财税、资金、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专业解决方案,自成立以来,感知科技孵化园共举办各类活动70余场,服务超过600家企业5000人次;投融资平台方面,孵化器自建种子基金400万元,同时引入招商银行、浙商银行、力合创投、天使圈等多支资本力量,打通企业融资渠道;导师辅导平台方面,感知科技孵化器依托股东力量,建立了一支以冯冠平教授为首的包括优秀企业家、专家学者、专业投资人在内的创业导师团队,为企业提供咨询指导。“2”是两个硬件平台。让王兆波引以为傲的是,除了专业的软件服务平台,在硬件平台上,感知孵化器的先进性让其他孵化器望其项背。园区投资近50万,为入园企业搭建“感知云平台”公共云服务平台,免费开放给企业使用。同时,园区投资了600万元,搭建了研发测试平台,包括MEMS(微机电系统)检测平台以及量子点研发平台。孵化器按企业需求及未来发展方向,采购相关研发测试设备64套,不仅可进行智能硬件设备分析检测以及量子点新材料方面的研究,同时为企业提供培养专业人才、技术外包、学术交流、成果转化等服务。平台于2016年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已为孵化器内外20余家企业及高校科研团队提供检测、测试等服务。

重庆大学“人才”特聘研究员唐孝生,2013年从新加坡回渝,从事下一代显示技术量子点的科研工作,自主研发了“新型钙钛矿量子点薄膜”核心专利技术。但是,在学校里并没有专门针对量子点的研发平台和中试设备。2016年6月,在重庆感知科创智能技术研究院成立之际,唐孝生作为人才引进入该院担任副院长,其研发团队也同时入驻感知孵化器,实验室专门购置设备并搭建了完整的量子点研发平台,目前研发成果已经进入到中试阶段。相比现有的量子点薄膜,他们的产品具有成本低、稳定性高、半峰宽窄、荧光效率高、最终产品实现不含“Cd”有毒重金属元素等优点,下一步将继续利用感知科技孵化器的孵化优势,将企业打造成我国“量子点光学薄膜第一品牌”。

据介绍,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感知科技孵化器入驻团队及企业共获得知识产权150件,在申请知识产权97件,承担市区科技计划项目15项,成立博士后工作站2个,获得“研发机构法人化试点”2家,挂牌企业3家。感知科技孵化园分别获得重庆市孵化器、重庆市众创空间、国家级众创空间、重庆市创业孵化基地、重庆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的授牌,并荣获重庆市“十大品牌众创空间”荣誉称号。目前,园区已在准备申报国家级专业孵化器、国家级专业众创空间工作,并计划上市,力争2018年成为西南片区的标杆专业孵化器。

来源:中国科技网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