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激光卫星通信网络中心在丹佛揭幕

发布:Attosecond阅读:927时间:2018-3-19 17:20:25


日本政府计划的'ETS-IX'工程测试卫星的艺术渲染效果图,目前预计其将于2021年发射。该卫星将搭载由BridgeSat和AstroTerrace合作开发的用于高速通信的光学前端。图片来源:三菱电机。

美国的BridgeSat公司正在开发用于卫星的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网络,称已在丹佛开设了其新的网络运营中心(NOC)。

据称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这样的中心,它将扮演作为公司监控、管理和控制所有运营功能(包括光学地面站OGS网络和客户载荷数据库)的枢纽的角色。

“网络运营中心的开幕是一项行业里程碑,它将革命性地推动全球通信领域的发展,它将为低地球轨道(LEO)和对地静止地球轨道(GEO)卫星提供比传统的射频(RF)解决方案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基于激光的地面网络。” 该公司宣布说。

BridgeSat公司的全球网络旨在通过具备良好的卫星可见性以及地面网络接入性的战略性地点,为拥有“多个”光学地面站的商业卫星客户群提供服务。

得到了伦敦上市投资公司Allied Minds的支持,BridgeSat公司成立于2015年。BridgeSat一直在开发紧凑、低成本的光下行链路技术,并已与英国的Surrey Satellite Technology公司签署协议,以建立所需的激光终端。

NASA和欧洲空间局(ESA)都已经将大量资源投入到能够发送大型数据集(例如用于环境监测或监视的高分辨率图像)的激光空间网络的开发中,其传输速率远远高于常规的RF下行链路的可能速率。

BridgeSat公司看到了在商业开发商中涌现出的类似机会,在评论丹佛网络运营中心的发展时,其首席执行官Barry Matsumori表示:“随着世界上第一个激光卫星通信NOC的开通,BridgeSat再次贡献了一项将有助于革新卫星系统架构的创新。”

曾在高通、Virgin Orbit以及SpaceX担任过高级职位的Matsumori先生补充道:“对于新的卫星通信选项有需求的企业和政府机构来说,这是一项里程碑,而且它表明对于BridgeSat而言,'Space 2.0'不只是营销炒作。”

BridgeSat最近完成了一系列高级人员的加盟,包括战略和业务发展的新任副总裁Rick Sanford,他去年年底从SST的美国业务中加入了该公司。

Sanford在加入BridgeSat时表示:“激光通信的太空应用一直是近二十年的目标。 BridgeSat公司是第一家专注于将当代光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到空间通信终端设备的美国公司,这些终端设备设计适用于CubeSat和SmallSat的外形尺寸以及功率限制方面的要求。”

去年10月,BridgeSat公司还签署了一项协议,为日本政府的、由三菱电机公司(Mitsubishi Electric)制造的“ETS-IX”工程测试卫星开发光学通信系统,即所谓的“高级激光仪器高速通信”(HICALI)计划。

根据该协议,BridgeSat公司将与另一家美国公司AstroTerrace合作为HICALI提供光学前端。 “当ETS-IX于2021年发射时,HICALI预计将通过地面与位于日本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上的ETS-IX卫星之间的光通信链路提供10 Gb / s的数据传输速率。”BridgeSat宣称。

BridgeSat公司首席执行官Matsumori在描述与AstroTerrace以及日本的国立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的合作时,他表示“非常荣幸”,并说:“他们是空间光通信领域里的先驱,并且与我们拥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共同推动这项技术以惠及全球,并将BridgeSat公司的解决方案从LEO延伸到GEO。”

BridgeSat公司还正在与激光通信终端(LCTs)领域内的另一个开发商Tesat,在“互操作性解决方案”上密切合作,以确保这两种技术相互兼容。Tesat在新兴领域拥有更广泛的发展历史,已经提供了用于欧州空间局(ESA)“哨兵”卫星任务及其他项目的激光终端。

这两家公司去年表示:“这次演示的目标是扩大卫星运营商对光学空间终端与地面网络的选择范围,以提供比传统RF系统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以及更好的安全性。通过获得与Tesat 的LCTs的兼容性,BridgeSat地面网络将进一步扩大其在关键任务中的应用。”

来源: http://optics.org/news/9/3/3

本文受译者委托,享有该文的专有出版权,其他出版单位或网站如需转载,请与本站联系,联系email:mail@opticsjournal.net。否则,本站将保留进一步采取法律手段的权利。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