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著名分析师 Benedict Evans:激光雷达只是“桥梁”产品,自动驾驶的未来不能靠它

发布:opticseditor阅读:436时间:2018-3-20 10:57:40

在很多人看来,激光雷达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来说很重要。但在分析师Benedict Evans看来,激光雷达能否成为自动汽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取决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毕竟,激光雷达只是它的一个替代方案而已,也就是作者在本文中所说的“桥梁”产品。


1999年,当WAP成为移动的未来时,SIM卡背后的行业组织研究出一种方法,用SIM上的可编程空间来构建完整的WAP浏览器。这意味着移动运营商不必等待消费者购买内置WAP的新手机,就可以将WAP浏览器推送到已经在使用的所有的手机上,并让用户立即开始使用这些服务。

如果你曾从事过SIM行业相关的工作的话,这看起来就是一个神来之笔。但问题在于,那些没有内置WAP浏览器的手机,也没有专门的数据网络接入(当时是GPRS)。所以,将WAP浏览器推送到这样的手机上几乎是毫无意义的。

这就是一个“桥梁”产品的极端例子。所谓的“桥梁”产品就是指:很显然X是做一件事的正确方法,但交付X的技术或市场环境还没有出现,或者是成本太高了。当下有一个方法Y,能够起作用,但效果并没有那么好。这里的Y就是桥梁产品。

为已经在使用的手机推送WAP浏览器服务,是一个桥梁产品。事实上,WAP本身就是一个桥梁产品。即使在1999年,实现WAP浏览器的“正确”方法是以某种形式将网页放到手机上,这是不言而喻的。在日本,电信公司NTT DoCoMo在1999年初用i-mode推出了这款产品,手机和网络不足以做到这一点,但WAP是可以实现的。

事后看来,不仅仅是WAP,还包括2007年以前的整个功能手机中的移动互联网,包括i-mode、带有简化的页面和简化的浏览器以及从链接滚动到链接的导航键,都是桥梁产品。但“正确”的方式是将手机打造为一台真正的计算机,具有真正的操作系统和真正的互联网。我们无法在1999年制造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手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技术都是一个桥梁产品——即使你知道将来可能会有更好的产品出现,但你总会交付现在可以交付的东西。当你推出这种桥梁产品时,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你有足够长的时间窗口让人们在“正确”的方法变得可行(或下一个桥梁产品出现)之前使用它吗?

你当下能做的事情本身足够有用吗?

WAP有5年左右的一个时间窗口,但它的体验太糟糕了,即使它推送到了手机上,也没有人使用它,这是一场惨败。相反,i-mode有一个十年的时间窗口,尽管不完全是“网络”的,但它却是一个很棒的产品,在高峰期的时候,日本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在使用它 。与此同时,Firefox手机项目的问题在于,即使你喜欢这种体验主张——“几乎与Android一样好,但可以在非常便宜的手机手机上运行”——但在低端Android手机关闭时间窗口之前,价格差距太小了。

然而,有时候,我们并不清楚哪种技术是桥梁产品。有时候,“正确”的方法并不存在。但通常情况下,它确实是存在的,但成本非常高。因此,问题在于,“成本低,糟糕”的解决方案是否比“成本高,良好”的解决方案更方便实现。在更广泛的技术行业中,廉价产品通常会变得变得更好。PC成长并杀死Sun和SGi等专业硬件厂商的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然而,在移动领域,它往往是相反的——昂贵的优质产品比便宜的劣质产品更容易实现。例如,运行基于UNIX的操作系统的多点触控智能手机粉碎了功能手机,短程的本地无线系统(DECT,CT2,PHS)在公共服务中败给了蜂窝。

在我看来,当前最为明显的桥梁技术是用于制造自动驾驶汽车的激光雷达。从原则上来说,每个人都会同一这样的观点: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我们仅凭着视觉驱动就能制造出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毕竟现在人们在开车的时候并没有使用激光雷达。现在的激光雷达传感器非常昂贵(每辆车需要几个,价格达数万美元),而且体积庞大。但是该领域研究人员的共识是,计算机视觉科学还不够完善,不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实现自主驾驶,并且大概5到10年不会达到这种水平。所以我们才使用激光雷达(有时是雷达)。

激光雷达是一个桥梁产品——这并不理想,但它是目前可用的传感器技术。这是自动驾驶汽车的J2ME(是一种针对市面上大量消费类电子设备的高度优化的Java运行环境)。与此同时,哪怕是有了激光雷达,自动驾驶现在也无法实现(由于不相关的原因)。激光雷达的价格正在变低、实用性正在迅速提高。那么,在激光雷达变得小巧便宜之前,自动驾驶汽车是否会实现?计算机视觉技术会变得足够好吗?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话,激光雷达可能就会被遗忘(这是埃隆·马斯克在特斯拉上下的赌注)。或者,在独立的计算机视觉足够好之前,自动驾驶汽车是否会实现,激光雷达会变得更便宜吗?我们会一直使用许多不同的传感器类型吗?时间会给我们答案的。

来源:36氪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