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

超表面结构上的第二类狄拉克光子

发布:Photonicseditor阅读:1402时间:2018-7-17 09:41:10

能带的拓扑特征,例如狄拉克点(Dirac)和外尔点(Weyl node),已经引起了人们对凝聚态物理及经典波系统的极大兴趣和重新认识。在这些能带中,第二类狄拉克点是具有倾斜锥形色散的节点简并(nodal degeneracy),导致其在恒定能量平面(constant-energy plane)中具有特殊的交叉色散(crossing dispersion),这是对应的受拓扑保护的边界态或界面态的根源。最近,人们在很多电子材料中都发现了这样的节点;然而,光子系统中类似的拓扑特征仍然只是理论上的新奇发现,在实验上实现这一现象仍然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近日,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温维佳教授、陈子亭(C.T. Chan)教授团队,以及苏州大学的侯波教授课题组,联合重庆大学的王蜀霞教授和黄映洲副教授,通过平面超表面结构(planar metasurface architecture)在实验上实现了第二类Dirac点,其中能带的退简并点受到了超表面结构下面的镜像对称性的保护。研究人员还在对称性破坏的超表面不同区域之间的边界处,发现并测量无带隙的边界模式(gapless edge mode)。这一研究结果表明,超表面结构是实现电磁体系中第二类Dirac点的简单、实用平台,它们的平面结构在空间和尺寸上相对于三维体系有着明显的优势,有利于二维拓扑光子学的推广应用。相关文章发表在近期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文章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covers/121/2

来源:两江科技评论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