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

年中惊喜丨LTO 2020加量不加价的大会报告套餐(上),诚意满满!

发布:HPLlaser阅读:6323时间:2020-6-16 14:31:57

第二十四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激光技术与光电子学学术会议(LTO 2020)作为今年国内激光与光电子学领域规模最大的盛会,自然也准备了满满的惊喜。10位大会报告人,10个会议主题,200余位邀请报告专家,一次参会,双倍精彩。本文带你了解5项大会报告内容。

顾敏 院士 上海理工大学-纳米尺度激光直写技术

激光直写是调整材料3D模型数据的重要手段。超快激光束应用是实现激光直写的有效方法。在激光图形化和直写中,关键的限制因素是激光的特征尺寸,该尺寸由阿贝定理决定,由德国物理学家Ernst Abbe在1873年提出。“阿贝屏障”意味着通过可见波段的激光束造型,其极限精度是300 nm。在这个报告中,我将展示激光纳米蚀刻技术的近期发展如何突破了阿贝极限。从而,在一种聚合物材料中,通过高数值透镜聚焦的激光束,其特征尺寸可达到9 nm。激光直写的这一突破,与纳米材料结合应用时,不仅提供了突破性技术使光盘的储存能力达到拍字节(Petabytes)级别,这将加速绿色光学数据中心的发展,同时将推动超高能密度的超级电容、纳米尺度有机光电器件、纳米尺度化学反应芯片、人工神经网络和仿生系统等技术发展进入崭新的高度。

报告人简介:顾敏,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为首位华裔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士。2019年荣获国际光学及光子学学会丹尼斯盖博奖。现任上海理工大学校务委员会执行主席及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顾敏院士是公认的三维光学成像理论的国际权威和先驱者之一。顾敏院士是角动量信息光子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三维光学成像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现代光学显微成像和多光子纳米光子学的发展有重要及关键作用。

朱健强 研究员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用于直接驱动双锥点火的激光平台

随着国内外对点火途径掀起的新一轮探索,报告围绕物理提出的双锥对撞点火的物理方案,给出了激光平台研制的技术要求和特点。该激光平台具有160kJ/5ns/3ω和10kJ/10ps/1ω激光输出。在靶场设计方面,综合考虑了直接驱动等需求,采用最大空间许可设计,可满足各类物理实验的排布需求;在光束控制方面,在实现能量输出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动态聚焦和光束远、进场控制,有效抑制聚焦激光的旁瓣;采用新型光场测量技术,实现了光束的波矢量和复振幅的一体化控制;综合控制器件结构的频率特性,有效提高光束的指向精度,实现动态小焦斑打靶。

报告人简介:朱健强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功率激光驱动器研究,近5年来在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大科学装运行与技术应用、高新技术转化与国际输出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作为国家XX重大专项副总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主持“神光Ⅱ升级激光装置”研制。近五年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作为执行主编创办了该领域第一本英文学术期刊《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现任该刊共主编,并打造以该刊冠名的系列国际学术会议。

钟敏霖 教授 清华大学-超快激光纳米结构制备与创新应用:高效集水与水分解制氢制氧

超快激光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产生出独特的纳米与微米复合结构,基于四大纳米效应,赋予了材料全新的神奇性能以及由此引发的全新应用。本报告报道我们利用超快激光制备出5种纳米结构以及7种微米与纳米双级可调复合结构,在高效冷凝集水(水资源稀缺)和高效水分解制氢制氧(环保新能源)两个典型领域的应用探索。我们综合自然界中甲壳虫的集水功能和仙人掌的输运功能,发展了一种叶脉式超亲水超疏水网络结构,能够大面积、高效、自驱动高集中度地从空气中冷凝集水。我们制备出分级纳米结构金属氧化物催化电极,比表面积大、缺陷丰富、亲水性和憎氧性,形成很高的电催化活性,显著提升了水分解制氢制氧的效率。这两项超快激光纳米结构新应用展示出良好的前景。

报告人简介: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长聘教授,美国激光学会前主席、会士;国际光电子与激光工程学会前任主席、会士,《中国激光》执行主编。长期从事激光材料加工学术研究,完成40多项国内项目和19项国际项目,多项成果在企业成功应用,发表论文360余篇。

许晓军 研究员 国防科技大学-高能激光六十年:回顾与展望

1960年激光发明之后,立即催生了其**应用的需求,高能激光的研究与发展也几乎同步而生,到2020年正逢六十年。这六十年是高能激光挫折与希望不断交织的六十年,也是理想与现实不断接近的六十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六十年有着特殊的含义,标志着一段纪年的结束和另一段新纪年的开启,在这个时刻对高能激光的发展史 进行回顾就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未来的线索往往就藏在历史之中。当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回望时,就更能清晰 地识别出那些标志性的事件,也更能清晰地串联出历史的逻辑,同时我们也将对其科学之源进行回溯,寻找其科学上的逻辑,掌握了科学,也就在纷繁中掌握了理解高能激光的钥匙。

报告人简介:许晓军,国防科技大学高能激光技术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X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科技创新特区X领域专家。从事高能激光、大气光学和自适应光学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863、973等多项重大科研任务,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军队高层次学科拔尖人才和**科技卓越青年基金计划。

汪莎、杨火木 教授 四川大学-固体及光纤激光器中涡旋光的直接产生技术

自1989年Coullet等人提出涡旋光的概念后,科学家们开始对涡旋光的产生、测量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产生涡旋光的方法通常可划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种方法:其中无源方法是指通过腔外通过模式转换的方式产生涡旋光,相对较为直观;有源方法主要是指通过激光器直接产生涡旋光输出,在系统整体简便性和光束质量方面更占优势。在本报告中,我们将报道两种涡旋光的直接产生方法。在固体激光器中,我们通过调控腔内像散实现了手性可控的飞秒涡旋光直接输出。在光纤激光器中,我们通过偏振旋转机制,获得了可控模式激光直接输出。在涡旋光产生方法上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推动涡旋光应用的发展。

报告人简介:汪莎,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研究员,从事激光技术相关研究。近五年来,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获四川省人才项目资助。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 杨火木,男,四川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及其应用研究。主持/参与了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十二五”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下期大会报告预告
魏志义 研究员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陶绪堂 教授 山东大学
唐军武 研究员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唐淳 研究员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赵鸿 研究员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联系我们
大会邮箱:LTO@siom.ac.cn
会议联系人:赵竣锋:021-69918011杨悦:021-69918691
会议主页:LTO2020.htcis.net
赞助联系人:朱俊刚:021-80198330zhujungang@oeshow.net

来源:中国激光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