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Hi,您目前在 全部期刊 期刊中, 论文搜索关键字 于岩 ,共找到 3 个内容。
选择下列全部论文
将 选定结果:
摘要


为研究热处理过程与异质结构筑对WO3的光电化学效应的影响机制, 采用低温溶剂热法制备纳米花状WO3, 通过热处理精确调控WO3纳米花的活性晶面、晶粒尺寸及结晶度。进一步借助循环化学浴法, 构筑WO3/CdS/α-S异质结, 并研究其光电化学性能与浓度效应。结果表明, (200)晶面是WO3纳米花的主要暴露晶面, 且比例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大。350 ℃热处理的WO3纳米花表现出最高的光响应电流。通过构筑WO3/CdS/α-S梯形异质结, 增强材料在可见光区的吸收, 以牺牲少部分载流子的方式提高整体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 促进WO3的宏观光电化学效应的提升。
摘要


传统的固定成像传感器多用于分析地物自身生物化学参数改变而导致的光谱变化, 而用于研究二向反射特性的计算机模拟模型受构建场景时可视因子计算量过大的限制而无法完成多类型地物的模拟, 因此两者较少有联系。针对这些问题, 在采用简化辐射度模型RAPID的基础上, 模拟了长春市御花园地区的反射率, 分析了反射率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传感器视场角对热点有较大影响, 太阳天顶角和天空光比例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各方向均有较大影响。模拟环境因素对成像光谱的影响, 可为固定成像传感器反演地物的生物化学参数提供依据。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8, 55(9): 92802
摘要


Diviner在7年多的运行时间内, 共获得了超过3.3×1011个辐射亮度测量值.这些数据除了具有的推扫性、条带性和少量的“坏点线”与“故障”等特征外, 在一个月球日内呈现白天正午前后和整个夜晚亮温值变化幅度相对均匀, 上下午尤其是日出和日落前后亮温值变化剧烈的规律.利用昼夜分段亮温拟合模型, 结合数值模拟、奇异值剔除、分段拟合和纬向校正等方法获得了虹湾地区6个时刻的高分辨率和高覆盖度的亮温分布.结果表明, 白天的亮温与太阳辐射通量值计算的温度值相接近, 敏感于地形起伏、物质混合和通道光度计特性等因素, 最高和最低亮温分别出现在朝向赤道方向的山坡和落差最大的撞击坑中心位置;夜晚的亮温敏感于视场内物质的热物理属性差异, 变化幅度由上半夜的相对剧烈逐渐过渡到下半夜的趋于均匀.文章揭示了月表热能量交换规律, 解释了复杂和异常月表热红外环境的本质, 提供了一个关于无大气星体的风化层如何存储热红外辐射能量以及与空间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