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无法正常浏览请点击这里

“计算光学成像”专题倒计时 36 天!

 《光学学报》的“计算光学成像”专题公开征稿活动推出之后,我们陆续收到了大量优秀稿件,目前,专题征稿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稿件征集将于8月31日截止,期待您的佳作!

 

当今,成像技术飞速发展,光信号作为物理世界中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其各个维度(空间、时间、角度、光谱和相位)都能独立地以极高质量记录下来。与此同时,成像模型不断发展,光源、光学、传感器、光调制器等成像元件不断完善和创新,可以实现高维、高分辨率的连续光信号调制。另一方面,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研究领域正在取得跨越式进展,从而实现了更大规模、更高速高效的信息计算。这两个研究领域的协同交叉和碰撞促进了计算光学成像的诞生和发展。与依赖于现成成像设备的传统成像方法不同,计算成像技术系统地处理整个成像过程,以捕获高维、多尺度、多样性和高质量的视觉信息为目标,克服了传统成像方法的局限性,为生命和生物医学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视觉和图形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机遇。《光学学报》计划于2020年第1期推出 “计算光学成像”专题,现特向广大专家学者征集计算光学成像相关原创性的研究论文(暂不接受自由来稿综述),旨在集中反映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进展。

征稿范围:



专题客座编辑:



截稿日期:

2019年8月31日

投稿方式及格式:

通过《光学学报》期刊官网“作者中心”直接进入投稿系统,按系统要求填写信息,上传稿件(作者留言中备注“计算光学成像”专题投稿)。投稿模板及要求请参见官网作者服务或者投稿系统作者中心首页。

联系人:何卓铭

电  话:021-69916837

邮  箱:hzm@siom.ac.cn


专题客座编辑个人简介:

戴琼海,清华大学教授,主要学术方向为立体视觉和计算摄像学。长期致力于该研究领域的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项目,在立体视觉和计算成像方面做出贡献,分别在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2008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09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7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培养研究生及博士后近百名。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建林,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教授,光学工程及物理学学科博士生导师,超常条件材料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光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全息与光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光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及高速摄影与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系统与集成分会副理事长,《光学学报》执行主编。主持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领域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学仪器项目、面上项目、国家“921”工程项目子课题等4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光场调控及应用、数字全息术与计算光学成像、微纳光子技术与器件、光纤传感技术。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出版国家级光学教材3部。获陕西省科技奖、中船重工集团科技奖、陕西省教学成果奖、陕西省优秀教材奖以及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陕西省教学名师奖等多项奖励。




司徒国海,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计算光场成像技术”创新交叉团队负责人,中国激光杂志社首届青编委成员。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计算光学成像与光信息处理,迄今已在Nature Photonic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近60篇,被引用3000余次,在IEEE、OSA、SPIE等举办的20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上作过Tutorial、Keynote或Invited报告,担任Applied Optics、Applied Physics B等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以及OSA Robert E. Hopkins Leadership Award 评审委员。他曾获Holoknight、中科院上海分院第六届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等荣誉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