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光子材料和光子器件在可穿戴技术、智慧医疗、仿生机器人等新兴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研制具有优异机械柔韧性、生物相容性甚至生物可降解性的光子器件日益重要。为同时实现优异的光学性能和生物力学性能,柔性光子器件从材料合成、结构设计、功能实现到工艺制备等诸多方面亟需探索。其中,有机聚合物因其质地轻柔、生物相容性好、合成可控、结构功能易于改性等优势,被认为是制备柔性光子器件最具竞争力的材料之一。一系列新型的功能性有机光子器件,如光波导、衍射光栅、光子晶体等被相继被报道。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柔性有机聚合物光子器件的研究进展,总结和分析了现有技术、方法和应用,并对未来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高伯龙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激光物理专家、激光陀螺研制领域创始人,被称为“激光陀螺奠基人”,是我国**科技战线“科技报国、创新为战”的杰出代表。本文简要回顾高伯龙院士带领团队数十年锚定目标、迎难而上,研制成功激光陀螺并开展工程应用的科研历程;阐述高院士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我校激光陀螺技术创新团队近些年的科研工作实践,浅谈高伯龙科研精神对于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开展科研工作,尤其是进行有组织的科研等的启示,以此共勉。
赵伊君院士长期从事物理力学、原子分子物理、高能激光技术与工程等研究,是我国高能激光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重启了我国高能激光工程研究计划,为我国高能激光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重点介绍赵伊君院士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学术成就与贡献,以表达对赵伊君院士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怀念。
飞秒激光成丝辐射太赫兹波兼具宽频带和高强度特性,其物理机制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前沿课题。在此领域,本课题组发现太赫兹波沿激光等离子体光丝被限制在亚波长空间尺度内进行传输,即“太赫兹波空间强束缚效应”,并据此提出了能够全面阐述太赫兹波辐射机理的三过程模型,为统一当前主流宏观与微观理论、化解相关文献中重要结论的矛盾奠定了基础。本文以太赫兹波空间强束缚效应为中心,综述了本课题组近年来的一系列研究工作,包括实验探测技术、物理机理解释及多项创新应用等,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