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ffiliations
Abstract
1 Center of Material Scienc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2 Photonics Laboratory, Munich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Munich 80335, Germany
3 Institute for Measurement and Sensor Technology,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Munich 80333, Germany
4 College of Meteorology and Oceanograph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In the aerospace field, for aerospace engines and other high-end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working in extreme environments, like ultrahigh temperatures, high pressure, and high-speed airflow, in situ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improving the structure design and achieving the health monitoring and the fault diagnosis of critical parts. Optical fiber sensor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size, easy design, corrosion resistance, ant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and the ability to achieve distributed or quasi-distributed sensing and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for temperature sensing in extreme environments. In this review, first, we introduce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fiber Bragg grating-type and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type high-temperature sensors. Then we review the optical fiber high-temperature sensor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including tubular encapsulation, substrate encapsulation, and metal-embedded encapsulation, and discuss the extrem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of different encapsulation structures. Finally, the critical technological issue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optical fiber sensors in extreme environments are discussed.
optical fiber sensors high-temperature sen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 extreme environments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23, 21(9): 090007
蔡家轩 1解研 2,3,*于洋 2王迎新 2,3[ ... ]楚卫东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北京 100088
2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北京 100084
3 危爆物品探测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
太赫兹波在生物学和危爆物检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在成像上会受到探测器灵敏度的限制。搭建一套基于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的自混合相干成像系统,将全息成像技术与自混合干涉测量相结合,实现太赫兹波段的大景深成像。利用自混合收发一体的特性,在不同偏焦程度下,对分辨率板上每毫米2个线对的区域进行二维成像,在偏焦56倍波长条件下得到与焦平面处相同的图像对比度。
自混合探测 太赫兹成像 全息技术 量子级联激光器 景深扩展 self-mixing measurement terahertz imaging holographic technology quantum cascade laser depth of field extending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18): 1811013
作者单位
摘要
国防科技大学 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手段的多样化发展,红外隐身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由于传统的红外隐身技术面临着多途径目标探测和多功能兼容的严峻挑战,因此研究光学微纳结构红外隐身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局域共振机制的亚波长尺度的光学微纳结构,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光的传输行为的调控。在红外隐身技术领域,光学微纳结构可以针对红外辐射特性进行材料和结构的精细化设计,从而满足理想红外隐身发射光谱的需求,为发展更加多光谱、多功能、自适应的红外隐身技术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文中围绕红外隐身技术的相关研究,首先介绍了多层薄膜吸收体、金属表面等离子激元、基于相变材料薄膜可调吸收体、智能化设计光学微纳结构实现光谱响应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重点回顾了近年来基于光学微纳结构的红外隐身技术新特点,包括多光谱红外隐身技术、多功能红外隐身技术、自适应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梳理了光学微纳结构红外隐身技术所存在的不足及面临的困难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红外隐身 热管理 超材料 选择性发射体 相变材料 infrared stealth thermal management metamaterials selective emitter phase change materials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3, 52(6): 20230197
作者单位
摘要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指尖作为人体最方便采集的部位之一一直是生物特征识别研究的重点。随着指纹等外部指尖生物特征抵抗环境干扰能力差和容易被伪造等问题的出现,人们开始关注指尖内部的生物特征。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能够非侵入地对指尖的内部结构进行三维成像,并从中获取内部指纹、汗孔和汗腺等更加安全稳定的指尖内部生物特征。在过去的近二十年中,众多的研究者针对这一方向开展了研究。对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对指尖生物特征的采集、该技术在生物特征识别和防伪方面的应用等进行了总结,最后分析了当前的技术限制和发展前景,旨在为该方向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指尖内部结构 指尖生物特征识别 防伪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fingertip internal structure fingertip biometrics anti-counterfeiting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8): 08110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 西安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前沿交叉研究院, 西安
3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 北京
可见光波段激光在科研、工业、医疗以及通信领域应用广泛, 可通过半导体激光器、稀土离子掺杂激光器和非线性频率变换技术产生, 其中可见光稀土离子掺杂激光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首先介绍了可见光波段激光的几种典型应用, 然后分析了目前可以产生可见光激光的稀土离子(镨、钕、钐、铕、铽、镝、钬、铒、铥)的发射吸收光谱和激光特性, 最后综述了其中较有潜力的镨离子和铽离子在可见光固体激光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可见光激光 稀土离子 固体激光器 镨离子 铽离子 visible lasers rare earth ions solid-state lasers praseodymium ion terbium ion 
光电技术应用
2023, 38(1): 11
作者单位
摘要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100
液体环境中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包含等离子体辐射和膨胀、冲击波传输及气泡演化等过程,对其进行全过程时间分辨观测有助于理解液相LIBS物-化过程,并提高LIBS分析性能。为此,采用激光透射探针(LBTP)测量方法,通过连续氦氖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相结合,实现对单次LIBS过程中激光/等离子体辐射与冲击波/气泡演化的全过程时间分辨诊断。在不同激光脉冲能量激发下,比较同步采集的LBTP信号与LIBS信号,证明了LBTP信号负峰面积与LIBS特征峰面积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R2>0.99)。在此基础上,对于不同浓度的碱金属离子水溶液,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建立了LBTP信号对光谱特征峰面积相对偏差的回归模型,实现了LIBS信号波动校正。
光谱学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液体环境 激光透射探针 光谱校正 spectroscopy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quid environment laser-beam-transmission probe spectral normalization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7): 0730006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1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71
3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北京 100190
4 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半导体激光器泵浦的高功率飞秒激光器在工业加工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无论是被动锁模飞秒激光器还是克尔透镜锁模飞秒激光器,都需要在腔内引入一定的负色散平衡自相位调制,产生稳定的飞秒孤子。特别是随着平均功率的增加,腔内自相位调制增强,需要更多的负色散量进行平衡。常用的色散补偿器件有棱镜对、啁啾镜以及GTI(Gires-Tournois interferometer)镜等,棱镜对导致振荡器结构复杂,而啁啾镜和GTI镜的价格较为昂贵。实现了基于宽带高反镜色散补偿的高功率克尔透镜锁模运转,在泵浦功率为18 W时,利用Yb∶CYA晶体获得了平均输出功率为3.6 W、脉冲宽度为92 fs、100 min功率稳定性均方根值(RMS)为0.46%的稳定锁模脉冲,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高功率飞秒激光器的成本。
激光器 超快激光 掺镱全固态激光器 克尔透镜锁模 高平均功率 飞秒激光 lasers ultrafast laser ytterbium-doped all-solid-state laser Kerr-lens mode-locking high average power femtosecond laser 
中国激光
2023, 50(7): 0701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1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71
3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北京 100190
报道了激光二极管(LD)直接泵浦的吉赫兹(GHz)重复频率克尔透镜锁模Yb∶KGW激光器。采用976 nm单模光纤耦合LD作为泵浦源,在基于Yb∶KGW的“蝴蝶形”结构环形腔中,实现了1 GHz重复频率的克尔透镜锁模激光输出,平均功率为90 mW,脉冲宽度为265 fs。进一步利用979.5 nm单模光纤耦合LD作为泵浦源,将锁模脉冲的平均功率提高到了151 mW,对应的脉冲宽度为249 fs、中心波长为1045 nm。
激光器 全固态激光器 GHz重复频率 克尔透镜锁模 lasers all solid-state lasers GHz repetition rate Kerr-lens mode-locking 
中国激光
2023, 50(2): 0201008
许晓波 1,2胡大鹏 1,*邓列征 2,*于洋 1[ ... ]金玉奇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大连理工大学 化工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2 中国科学院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激光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3
为解决气液分离问题,提出了粒径可控离心分离的设想,即通过某种雾化技术产生粒径可控的液滴,然后根据液滴的粒径确定气液分离所需要的离心力,在高速旋转的叶片所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液滴一边与气流发生反应一边完成气液分离。为验证这一思想,搭建了一台旋流喷雾式单重态氧发生器(TFA-SOG),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和实验对这台TFA-SOG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的气液分离效率与实验的相一致,粒径可控离心分离的设想是可行的。
化学激光 氧碘化学激光 单重态氧发生器 气液分离 计算流体力学 chemical laser chemical oxygen iodine laser singlet oxygen generator gas-liquid separati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2, 34(8): 081005
作者单位
摘要
1 沈阳理工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沈阳 110000
2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沈阳 110000
针对传统目标检测算法对航拍影像中的车辆等小目标检测效果差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无人机地物车辆检测算法。该算法在原始Faster R-CNN网络的基础上融合了FPN作为基础网络模型——FFRCNN, 采用ResNet-50代替原始VGG-16作为主要骨干网络进行多特征融合, 使用Focal Loss损失函数改善正负样本不均衡的情况。在改进网络的基础上, 使用空洞卷积将多尺度空间的特征信息进行融合, 提高网络的感受野, 更好地收集图像的上下文信息。实验结果表明, 改进后的检测算法平均精确度达到93.8%, 相较于原FFRCNN网络, 平均精确度提升了19.2%, 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深度学习 空洞卷积 车辆检测 deep learning Faster R-CNN Faster R-CNN Focal Loss Focal Loss atrous convolution vehicle detection 
电光与控制
2022, 29(7): 69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