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超快光电与太赫兹科学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48
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系统,使用两个相互垂直的光电导天线构建了1×2 GaAs光电导太赫兹源阵列。通过调控各个阵元的偏置电压,对其辐射太赫兹波的偏振方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已实现光电导发射天线阵列的高效合成以及可同时检测脉冲太赫兹波的振幅、相位及偏振态的探测天线的基础上,通过调控各个阵元的偏置电压分别改变了平行和垂直两个阵元辐射太赫兹波的强度;经过1×2 GaAs光电导太赫兹源阵列在远场的同步合成,可产生不同偏振方向的脉冲太赫兹波,实现了以全电控的方式产生任意偏振方向太赫兹波的光电导太赫兹辐射源。
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 太赫兹辐射源 光电导天线阵列 偏振方向 terahertz time domain spectral system terahertz radiation source photoconductive antenna array polarization direction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18): 1811022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 102413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反应团队依托国内外的大科学装置,在重离子熔合-裂变机制、垒下熔合增强机制、奇特核反应机制、奇异结构和奇异衰变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本文对其中的代表性成果进行了简要回顾。主要包括:(1)系统调查了正Q值中子转移的耦合道效应,并提出了自洽的方法评估转移耦合的贡献,发现了异常的同位素效应;(2)提出了用高精度背角准弹散射方法抽取原子核的形变参数,确证了原子核存在十六极形变;(3)提出了用轻带电粒子的替代俘获反应方法,基于此方法给出了关键的239Pu(n,2n)反应截面;(4)系统考察了sd壳丰质子核奇异衰变谱学,发现了22Si的β缓发双质子衰变模式,并发现镜像核22Si/22O的β衰变中存在极大的同位旋不对称性,同时在26Si中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强的同位旋混合态;(5)系统研究了奇特核体系在近垒能区的反应机制,首次给出了实验证据表明经典色散关系不适用于中子晕核6He+209Bi体系,并对质子滴线核8B和17F的反应机制进行了细致考察。本文也对将来基于重离子飞行时间谱仪和北京放射性束流线可能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重离子核反应 近垒能区 奇异核结构 Nuclear reactions induced by heavy ions Energies close to the Coulomb barrier Exotic nuclear structure 
核技术
2023, 46(8): 080006
段超 1李坤 1高岗 1杨磊 2[ ... ]朱嘉琦 1,3,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哈尔滨工业大学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 150001
2 哈尔滨工业大学分析与测试中心, 哈尔滨 150001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 150001
4 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 郑州 450000
集成电路行业器件尺寸不断缩小, 表面更复杂, 对镀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原子层沉积因其保形性和自限制生长的优势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在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镀膜方式基础上, 对原子层沉积原理及自限制生长进行了重点介绍。以氧化铟为代表, 通过对比分析说明原子层沉积制备薄膜在形貌、成分等方面的优越性, 对不同方式制备的常见透明导电薄膜的光电性能进行了总结。详细讨论了原子层沉积的应用范围, 包括在大尺寸基底, 如大平面和大曲率基底上可以制备高质量薄膜, 在小尺寸基底, 如粉体、沟槽、微纳结构上仍然有着超高的保形性。最后对原子层沉积制备薄膜的优势进行了总结, 对其独特的发展潜力进行了展望。
原子层沉积 透明导电薄膜 镀膜方式 形貌 成分 光电性能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coating method morphology composition optoelectronic property 
人工晶体学报
2023, 52(6): 105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2 江苏大学微纳光电子与太赫兹技术研究院,江苏 镇江 212013
3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 201800
基于空间光调制器外光路分束进行并行加工是提高超快激光加工效率的有效方法。高均匀度分束算法是实现外光路分束的关键。在实际光路中,由于光路不完全满足理论条件,经典的GS算法生成的多光束均匀度远低于理论值,不满足阵列化激光加工的要求。基于GS?GA算法的思想与图像处理技术,在程序设计中引入了实时反馈的功能,以达到提高分束均匀度的目的。并采用加载菲涅耳透镜相位的方式分离零级光,避免重建光场离轴带来的畸变。最终实现了均匀度接近94%的分束,并通过加工实验验证了高均匀度分束算法在精密加工中的应用效果。
激光技术 空间光调制 分束整形 超快激光精密加工 遗传算法 GS算法 laser technique spatial light modulation beam splitting and shaping ultrafast laser precision machining genetic algorithm GS algorithm 
中国激光
2023, 50(16): 160240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市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00
在毫米波人身安检成像中,二维平面承载的有限信息量使得安检系统对隐匿危暴/爆品的检出概率不高,亟待获取人体三维全聚焦重建结果,且以往仅时域或频域三维重建算法均难以实现精度与效率的平衡。为此,基于“维度分解-算法调和”策略提出时频调和型三维重建算法(Time-Frequency Coordination 3D Reconstruction,TFC-3DR)。该算法融合频域算法的效率与时域算法的精度优势,利用距离徙动频域成像算法(Range Migration Algorithm,RMA)的方位平移不变性,在距离-高度截面统一地校正距离徙动,以保证运算效率,而后将时域后向投影(Back Projection,BP)算法应用于距离-角度维截面,通过将脉冲压缩数据与成像空间分辨单元逐点相干积累,以保证成像精度,由此加快运算效率的同时又保证重建精度。由于BP算法的引入,阵列天线角度维扫描轨迹灵活可变,有效降低了人体侧面盲区面积,避免漏检、误检。仿真和实测人体毫米波数据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同时分析重建效果与运算复杂度,验证了该文所提算法相比三维BP重建算法的优越性。
毫米波成像 三维重建 距离徙动算法 后向投影算法 millimeter wave imaging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range-migration algorithm back-projection algorithm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23, 42(3): 327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光电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
2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先进光电中心,上海 201100
为提高导引结构的特征分辨能力和全天候工作能力,提出一种长波红外与激光共孔径的双模导引光学系统设计方案,利用被动红外模块搜索目标,通过主动激光雷达模块锁定目标并精确制导。为解决导引头内光学系统尺寸受限的问题,以Ritchey-Chretien结构为共用部分,通过次镜镀分光膜实现长波红外(8~12 μm)反射光路与激光(1.064 μm)透射光路的组合,并分析了不同光学遮拦情况对非相干成像系统调制传递函数衍射极限的影响。展示了F数为0.98、光学遮拦比为1/3的共孔径双模导引系统的实例,使用多片折射镜片实现对主、次镜残余像差的补偿,利用光学被动式消热差方法完成-40~60 ℃范围的长波红外无热化,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可加工性,可为双模导引光学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提供参考。
光学设计 双模导引 长波红外光学系统 激光 共孔径结构 折反式系统 optical design dual-mode seeker long-wave infrared optical system laser common-aperture structure catadioptric system 
光学学报
2023, 43(12): 1222001
作者单位
摘要
天津大学 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光电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
紫外像增强器在电晕检测、战略**、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与其配合使用的紫外光学镜头可用材料匮乏,存在色差校正困难等问题,难以满足宽光谱应用需求。论文分析了单层衍射元件和双层衍射元件在宽波段紫外光学系统中的适用性,并各设计了一套宽光谱、高分辨率的紫外光学系统。单层衍射紫外光学系统的工作波长范围为230 nm~280 nm,在截止频率60 lp·mm?1处调制传递函数(MTF)值优于0.47;双层衍射紫外光学系统的工作波长范围为200 nm~400 nm,在截止频率60 lp·mm?1处MTF值优于0.49。设计结果表明:衍射元件能够有效校正紫外光谱色差,与现有宽光谱紫外系统相比,该文设计的光学系统为中继成像系统,并且具有更宽的紫外光谱范围与更高的成像分辨率。
光学设计 衍射光学元件 紫外宽光谱 衍射效率 optical design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wide ultraviolet spectrum diffractive efficiency 
应用光学
2023, 44(3): 476
作者单位
摘要
1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 哈尔滨 150080
2 哈尔滨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哈尔滨 150001
CuI薄膜可以通过Cu金属膜的碘化法来制备, 为了优化碘化法CuI薄膜的光电特性, 本文通过层层碘化法制备了CuI薄膜样品, 并采用后退火和层层退火两种方式处理CuI样品, 对薄膜样品的结构特性、表面形貌和光电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层层退火方式有效提高了样品的结晶度, 而后退火方式则有利于薄膜表面CuI的二维平面移动, 从而增加了薄膜表面的致密性。后退火方式将CuI薄膜的透过率提高至80%~90%, 层层退火方式将CuI薄膜的电阻率优化至0.034 Ω·cm。
p型 后退火 层层退火 透过率 电学性能 光电性能 p-type CuI CuI post annealing layer by layer annealing transmittance electrical property photoelectric property 
人工晶体学报
2023, 52(5): 842
作者单位
摘要
天津大学 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光电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
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高精度的优点,正在逐渐取代人工检测,成为工业生产检测的重要一环,作为前端的光学系统是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核心部分。文中针对半径10 mm以内的光滑球体表面检测设计了一款双远心光学成像系统。系统由7片镜片和1片滤光片组成,采用了2个非球面校正像差,调制传递函数曲线在40 lp·mm?1处大于0.3,具有良好的成像性能。由于该系统光圈较小且待测物为类镜面反射材料,设计完成后进行了照明模拟,选择采用多个面光源对待测物进行照明。模拟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双远心光学系统实现了对较大曲率表面成像,并给出了一种配套的照明方式。
显微光学系统 双远心光学系统 机器视觉检测 光学设计 照明 microscopic optical system bi-telecentric optical system machine vision detection optical design illumination 
应用光学
2023, 44(2): 262
王俊喃 1,2陈佳萌 2,3何琪慧 2,3杨磊 1,2[ ... ]施卫 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8
2 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省超快光电技术与太赫兹科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48
3 西安理工大学 应用物理系, 陕西 西安 710048
里德堡(Rydberg)原子具有极大的极化率和电偶极矩, 并对外电场十分敏感, 因此可利用 Rydberg原子的量子干涉效应实现微波和太赫兹场的高精确度、自校准测量, 基于 Rydberg原子对太赫兹波频率上转换效应可实现太赫兹波段的实时成像。本文回顾了利用 Rydberg原子的电磁诱导透明效应和 Autler-Townes分裂现象实现对微波和太赫兹场的高精确度探测的研究进展, 以及 Rydberg原子在快速太赫兹成像方面的研究。
Rydberg原子 电磁诱导透明 太赫兹波 微波 太赫兹成像 Rydberg atom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transparency(EIT) THz wave microwave THz imaging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3, 21(2): 125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