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热成像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随着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新型热成像模式及其图像处理技术成为国内外发展的重要方向。介绍了近年来研究的几个典型进展,其中改进的基于场景特征的时域高通与空域低通滤波结合的非均匀性校正方法能够有效滤除制冷热成像系统观察低温天空场景时的水波纹固定图案噪声,并在FPGA 硬件平台上实现了算法移植;研制出红外分焦平面偏振片阵列,实现了中波制冷和长波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耦合成像,并通过考虑偏振片效应的偏振成像模型,滤除光路中偏振片的辐射影响;研制出基于常规制冷长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超频高动态热成像系统,在FPGA实现了多积分时间图像融合-细节增强级联的HDR图像融合方法,实现了对高动态场景的实时成像;研究了“田”字型四孔径和“十”字型四/五孔径等三类紧凑型视场部分重叠仿生复眼热成像模式,研制了2套实验系统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提出一种基于双生成对抗网络的非配对热红外-可见光图像转换算法TIV-Net,该方法能够将热图像有效地转化为类彩色可见光图像,并在无人机等平台实现了不低于20 Hz的实时处理。以上具有创新性的技术突破或已获得应用或展现良好的应用前景,将是进一步研究完善的重要方向。
图像处理 热成像 高动态范围 偏振成像 仿生复眼 彩色化 image processing thermal imaging high dynamic range polarization imaging bionic compound eye colorization 
光学学报
2023, 43(15): 1510001
王霞 *马旭 **柯钧 ***贺思 [ ... ]马凯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计算成像是集光学、计算科学、信息科学于一体的新兴交叉领域技术。该技术基于多维光场调控与解调的信息传输原理,利用前端光电成像系统与后端数据处理的“一体化设计”,解决光场信息维度与探测维度不匹配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感知能力和探测性能,目前已成为光电成像领域的前沿方向。其中,散斑成像能够通过调控散斑场来实现强散射光成像,打破了光散射妨碍成像的传统观点;空域和时域压缩计算成像通过对光场信号的编码,能够突破半导体工艺、大量数据传递与处理对高分辨率、高速探测器的限制;压缩计算光谱成像结合光学调制、复用探测与计算重构,解决了传统光谱成像中系统复杂、数据采集效率低和分辨率受限的问题。详细介绍这3类计算成像模式的原理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当前尚存的问题,并对这类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计算成像 散斑成像 压缩成像 压缩光谱成像 多维光场调控 computational imaging speckle imaging compressive imaging compressive spectral imaging multidimensional optical field manipulation 
光学学报
2023, 43(15): 1511001
郑家运 1,2王贻坤 2,3倪敬书 2张洋 2[ ... ]董美丽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徽医科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合肥 230032
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安徽省生物医学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医用光学诊疗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合肥 230031
3 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铜陵 244000
细菌感染会造成伤口愈合延迟,增加患者和医疗卫生系统的负担,因此非常需要对伤口细菌进行及时检测和适当的处理。基于细菌自发荧光原理,设计了一种对伤口常见细菌快速检测成像的系统,可用于辅助识别伤口细菌负荷和判断感染情况,无需采样培养或染色鉴定。使用智能手机采集细菌荧光图像,以405 nm LED作为细菌激发光源,配合荧光图像信息提取和定量算法能够快速识别提取图像上的感兴趣区域并对荧光信号进行量化,定位细菌荧光信号区域。梯度浓度实验证实了荧光强度与细菌浓度高度相关,荧光强度与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随着细菌浓度的降低,荧光信号强度呈下降趋势,系统最小检测限约为105 CFU/mL。与传统细菌检测方法相比,本装置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为伤口细菌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细菌自体荧光成像 细菌检测 感染 图像处理 细菌量化 Bacterial autofluorescence imaging Bacteria detection Infection Image processing Bacterial quantization 
光子学报
2023, 52(6): 0617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理工大学 光电学院, 北京0008
2 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北京100081
3 许健民气象卫星创新中心, 北京100081
为了提高风云三号D星(FY-3D)上搭载的高光谱红外大气探测仪(HIRAS)的辐射定标精度,对HIRAS数据预处理中使用的相位校正模块做了改进。相位校正是预处理流程中的基本处理步骤之一,用于确定干涉图的零光程差位置(ZPD),ZPD是傅里叶变换的中心同时也是傅里叶变换的前提,对反演光谱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业务中使用的相位校正方法只能将ZPD精确到整数采样点,本文基于仪器相位方法将对地观测、黑体观测和冷空观测的光谱相位相互比较,提取出线性相位分量,从而将ZPD精度提升到亚采样级。HIRAS与JPSS-1/CrIS比对结果显示,改进后的相位校正方法使三波段的平均偏差分别下降约0.1 K,0.4 K和0.8 K,三波段的偏差标准差分别下降约0.06 K,0.2 K和1.5 K,同时偏差对目标温度的依赖性也有所降低。改进后的相位校正方法弥补了原相位校正模块的缺点,有效减小HIRAS的辐射不确定度。
高光谱 相位校正 零光程差 仪器相位 hyperspectral phase correction zero optical path difference phase of instrument 
光学 精密工程
2023, 31(10): 1419
Author Affiliations
Abstract
1 Key Laboratory of Photoelectronic Imaging Technology and System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School of Optics and Photonic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2 Beijing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NRist),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Non-line-of-sight (NLOS) imaging is an emerging technique for detecting objects behind obstacles or around corners. Recent studies on passive NLOS mainly focus on steady-state measurement and reconstruction methods, which show limitations in recognition of moving targets.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we propose a novel event-based passive NLOS imaging method. We acquire asynchronous event-based data of the diffusion spot on the relay surface, which contains detailed dynamic information of the NLOS target, and efficiently ease the degradation caused by target movement. In addition, we demonstrate the event-based cues based on the derivation of an event-NLOS forward model. Furthermore, we propose the first event-based NLOS imaging data set, EM-NLOS, and the movement feature is extracted by time-surface representation. We compare the reconstructions through event-based data with frame-based data. The event-based method performs well on peak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learned perceptual image patch similarity, which is 20% and 10% better than the frame-based method.
non-line-of-sight imaging event camera event-based representation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23, 21(6): 06110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安徽省生物医学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医用光学诊疗 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偏振光学成像是一种非标记、无损伤的检测技术,对亚波长微观结构的变化比较敏感,可以提供丰富的组织结构和光学信息。然而,在可见波段范围内,生物组织是强散射介质,光在组织中传播时会经历多次散射,失去原本携带的相位和偏振信息,从而影响光学成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本团队结合空间频域成像和偏振光学成像方法,搭建了偏振空间频域成像系统。通过高频空间频域成像控制照明光的穿透深度,利用穆勒矩阵表征样品浅层的偏振参数,进而反映样品浅层的微观结构信息。实验结果显示:偏振空间频域成像系统测得的灰阶板漫反射率与标准值线性相关(R2=0.99988);退偏系数与脂肪乳体积分数成正比关系,二向衰减系数随二向衰减器导致的二向衰减增大而增大;该系统可以准确测量四分之一波片和全波片的相位延迟,表明该系统可以准确测量样品的偏振参数。对比传统偏振光成像和偏振空间频域成像结果可以发现,偏振空间频域成像可以有效控制成像深度,精确测量样品浅层的穆勒矩阵。采用该系统对烧伤猪皮进行检测,测量结果显示:猪皮组织内部的胶原蛋白结构被破坏,相位延迟降低。本研究结果预期能够有效提升浅层组织偏振特性检测的准确性,促进肿瘤的早期检测。
生物光学 偏振光学成像 空间频域成像 穆勒矩阵 组织仿体 bio-optics polarization optics imaging spatial frequency domain imaging Mueller matrix tissue phantom 
中国激光
2023, 50(9): 0907104
姚春晖 1,2张洋 2刘斌 3张持健 1[ ... ]王贻坤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安徽省医用光学诊疗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26
3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22
4 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5 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基于近红外自体荧光技术,设计一种甲状旁腺快速识别系统,该系统对术中快速识别甲状旁腺具有重要价值。设计一种环形可调激发光源和高精度可调LED恒流源,利用近红外光源激发组织荧光同时通过高灵敏度CMOS相机采集组织自体荧光信息,并对采集的荧光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从而准确识别甲状旁腺。利用梯度浓度吲哚菁绿(ICG)溶液模拟组织荧光,实验测得荧光强度与ICG浓度成正相关,信噪比与信背比均符合术中辨别需求,验证了本系统应用于不同荧光强度时的灵敏性与准确性。采用本系统对组织仿体进行测试,荧光仿体能够与背景明显区分开。对甲状旁腺及周边组织进行测试,甲状旁腺呈绿色,与周边组织明显区分,初步验证了本系统可用于对甲状旁腺的识别检测。
甲状旁腺 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 吲哚菁绿 仿体 图像增强 parathyroid near-infrared autofluorescence imaging ICG phantom image enhancement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6): 0617003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理工大学 光电学院 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Time-of-Flight (ToF)成像是利用光在目标和相机之间的飞行时间来获取场景的深度信息,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实时成像等优势。在散射环境中,由于散射介质对光的散射作用,ToF成像受到多径干扰的影响,深度测量误差较大,限制了ToF相机在散射场景中的应用。ToF透散射介质成像技术是校正因散射光引起的多径干扰效应,从传感器接收到的混叠信号中分离出目标分量,实现散射场景中的深度信息恢复,其在雾天自动驾驶、水下勘测、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依据ToF成像系统的不同,详细介绍了PL-ToF和CW-ToF成像的基本原理,阐述和分析了散射场景中ToF稳态成像和瞬态成像的机理和特点,分别回顾和总结了ToF稳态成像和瞬态成像的透散射介质成像研究现状,并介绍了ToF透散射介质成像的应用前景,最后依据现有ToF透散射介质成像技术的优缺点,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成像系统 透散射介质成像 Time-of-Flight相机 稳态成像 瞬态成像 imaging systems imaging though scattering media Time-of-Flight camera steady-state imaging transient imaging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3, 52(2): 20220318
方宇杰 1,2王霞 1,2,aff*孙志斌 3,4,aff**苏秉华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2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5
3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 100190
4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中介面与目标表面光学散射特性对成像结果有直接影响,目前各种非视域成像方法多针对朗伯体中介面进行计算成像,系统结构复杂且成本昂贵。然而,应用场景中的常见材料均为非朗伯体,故基于中介面材料的双向反射分布理论,提出了一种材料散射特性描述方法。通过设置中介面中所包含的不同散射成分,经过大量光线追迹,实现了对非视域目标光强信号的追踪与仿真。仿真成像结果采用标准差进行评价,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定量讨论了不同散射成分组合与非视域成像质量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材料中高斯散射角对非视域成像质量有显著影响。
散射 计算成像 光数据处理 成像分析 scattering computational imaging optical data processing imaging analysis 
光学学报
2023, 43(4): 0429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870
2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为研究大型构件激光同轴送粉增材连接过程中的热、力、变形,探明三者分布规律和演化特性,采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通过编程,实现对连接过程的有限元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由于连接区域占比较小,热影响区集中分布在连接缝周围,当接缝之间距离较小时,热影响区产生重叠。接缝处应力在连接阶段和冷却阶段表现出不同特征:连接时,应力数值不高,应力集中也不明显;冷却初期,应力数值增大的同时范围趋于集中,一段时间后,应力会在高位稳定,接缝处形成集中高应力区。在边界条件制约下,框架纵向翘曲比较明显,圆柱孔连接后会产生形状误差。由于只存在根部与框架之间的变形协调约束,肋板会产生不同方向、角度的偏转。连接位置和约束方式对成形精度有很大影响。
激光技术 大型构件 激光增材连接 数值分析 热力耦合 laser technique large component laser additive connecting numerical analysis thermo-mechanical coupling 
应用激光
2022, 42(4): 89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