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南交通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1756
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成都 610041
3 西南交通大学 数学学院,成都 611756
针对时域脉冲信号样本的射频指纹提取与深度学习模型的可解释性,提出了一种基于Grad-CAM的重要区域可视化呈现方法,并通过重要区域的多次掩码测试,来分析重要区域对射频指纹识别结果的影响。基于10个辐射源的信号样本,对比了层数不同的两种ResNet模型的测试结果。测试发现该方法能够区分不同类型信号并呈现个体差异。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发现不同辐射源发送相同信号时的重要区域定位差异,能可视化反映辐射源个体特征的空间距离,以及不同模型的特征表征与指纹定位准确度差异;同时发现对重要区域的掩码更容易产生误预测,证明特定信号存在与时频特征相关的射频指纹,并可辅助可视化定位影响射频指纹样本识别的关键点。
可解释性 射频指纹 深度学习 可视化 信号特征 interpretability radio frequency fingerprint deep learning visualization signal characteristics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4, 36(4): 043019
作者单位
摘要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与通信学院, 广东 深圳  518172
温度是表征物理化学性质的最基本参数之一,精确的温度测量对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基于稀土离子热耦合能级对(TCLs)能量传递的荧光温度传感器因TCLs之间能量差的限制存在测温灵敏度低及信号区分困难等问题。为寻求更优的解决方案,本研究探索了氧空位缺陷发光在荧光温度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MgSiO4陶瓷,由于在高温烧结过程中有少量Ba2+和Mg2+蒸发,陶瓷中会产生氧空位以保持材料电中性。这些氧空位所形成的缺陷能级在332 nm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372,400,527 nm三种波长的发射光。这三种发射光强度对温度有着不同的敏感性,使得其能够良好应用于荧光温度传感领域。其中,I372I527组成的温度传感系统相对测温灵敏度在298 K时为2.90%·K-1,高于传统TCLs荧光温度传感器的测温灵敏度,突破了TCLs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天花板。另外,由于372 nm和527 nm波长相差较大,使得BaMgSiO4陶瓷有着室温下绿光发射到458 K高温下蓝光发射的显著变化,实现了温度监控可视化。因此,BaMgSiO4陶瓷因其独特的氧空位缺陷发光特性,为开发荧光温度传感器提供了一种高精度和可视化的新选择,为荧光温度探测技术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氧空位缺陷发光 荧光温度传感材料 能量传递 可视化 luminescence from oxygen vacancy defects fluorescence temperature sensors energy transfer visualization 
发光学报
2024, 45(2): 308
作者单位
摘要
河北工业大学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天津 300401
基于OBE理念对建筑能源工程装备的设计、安装、运行、管理要求,本课题建立了建筑内部参数化、模块化、可视化的能源设备仿真和实训平台,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建筑冷热源、管道系统、末端设备、热计量设备4大任务模块的安装实操集训,深入理解建筑能源设备的特点、建筑与能源的相互关系,从而在实践认知、动手操作等方面对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
建筑能源设备 参数化 可视化 仿真平台 architectural energy equipment parameterization visualization simulation platform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3, 21(6): 6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海 200062
2 丰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海 200062
3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海 200062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上海 200092
在大数据时代, 依靠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从海量、复杂多样的电磁大数据中快速挖掘出有效的信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面向电磁数据的机器学习算法具有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 要求相关人员具有专业能力与编程知识。为解决电磁大数据挖掘实现过程中的复杂编程问题, 提出面向电磁大数据的图形化编程平台, 将机器学习的各类算法组件化, 用户无需编写代码即可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和工作流分析数据, 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分析电磁数据, 帮助用户进一步理解数据, 具有快速开发与易上手的优点。
电磁大数据 机器学习 可视化 图像化编程 electromagnetic big data machine learning visualization graphical programming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3, 21(12): 1485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2 鲁南技师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0
3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人们对鱼类的品质追求越来越高, 因此对于开发水产养殖中鱼类重要参数脂肪含量的检测显得愈发的重要, 传统的检测方法虽然经过许多研究人员的修改和改进, 但仍然存在费时费力, 需要专业的人员培训存在一些问题。 光谱技术也存在仅使用整条鱼片作为预测样本, 缺乏普遍性, 整个鱼片的成分分布不均匀, 采样时间过长等导致图像质量不高等问题, 该研究通过MCR-ALS算法重建后的数据和图像的增益效果, 评估了采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预测并实现鲑鱼片重要参数(脂肪)可视化的可行性。 首先将购买的新鲜三文鱼按照背面和腹部切块分割, 每条三文鱼制作成20个样本, 共100个样本, 其中75个样本用于校正集, 25个样本用于预测集。 用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三文鱼样本的光谱数据, 再通过索氏提取器测定三文鱼脂肪的含量, 并建立其理化值样本, 然后通过MCR-ALS对光谱数据进行重构, 发现重构后的光谱有效信息随着组分推荐评分上升, 通过连续投影算法(SPA)选择特征波长, 并建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评估两种预测效果(原始和重建数据)。 MCR-ALS-SPA-LS-SVM的预测精度最高, Rp=0.955 5, RMESP=1.650 5, RPD=3.389 9; 采用MCR-ALS和未处理的模型对鱼片脂肪进行视觉图像预测, 大大减少了噪音的输入, 有效还原了鱼片的轮廓, 并且令鱼的脂肪条纹更加的清晰, 图像质量更优。 进一步分析聚类图像, 通过不同成分的主成分贡献和相同成分的主成分贡献比, 发现类别为20种时, 样品与背景簇存在干扰, 然而采用少量的簇类分析发现, 仅5和10个种类即可完整描绘出整个样品的轮廓, 对于光谱强反应物质存在很好的聚类效果, 具有简化模型的可能。 无论是数据还是图像, 令人满意的预测结果证实了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用于鲑鱼脂肪定量和视觉图像预测的可行性, 并且算法的优化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 为实时在线检测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 鲑鱼 可视化 高光谱 脂肪 图像分析 MCR-ALS Salmon Visualization Hyperspectral Fat Image analysi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8): 26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2 四川大学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测量偏折术波前检测的三维流场流动显示方法。光线经过流场后的方向偏转反映流场内部折射率变化, 根据逆哈特曼波前检测模型, 通过同时记录多个视角的光线偏折量, 利用迭代反演重建技术对流场进行三维重构。详细介绍了测量原理以及算法, 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高速流场瞬态流动结构的三维重建, 密度场重建误差的均方根误差(rms)约为 0.19kg/m-3, 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 该方法具有非接触式定量测量、精度高、装置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为实现大视场定量的复杂三维流场密度测量提供理论基础。
相位测量偏折术 流动显示 光线追迹模型 迭代重建 密度场 phase measurement deflectometry flow visualization ray tracing mode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density field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23, 21(3): 15
Author Affiliations
Abstract
1 Grup d’Òptica, Departamento de Fìsica, Universitat Autònoma de Barcelona, Bellaterra 08193, Spain
2 ALBA Synchrotron Light Source, Carrer de la Llum 2-26, 08290, Cerdanyola del Vallès, Barcelona, Spain
3 Servicio deAnatomía Humana, Departamento de Ciencias Médicas Básicas, Universidad de La Laguna, Santa Cruz de Tenerife 38200, Spain
4 Universidad de Zaragoza, Pedro Cerbuna 12, Zaragoza 50009, Spain
5 LPICM, CNRS, Ecole Polytechnique Institut Politechnique de Paris, Palaiseau 91120, France
Polarimetry encompasses a collection of optical techniques broadly used in a variety of fields. Nowadays, such techniques have provided their suitability in the biomedical field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olarimetric response of biological samples (retardance, dichroism and depolarization) by measuring certain polarimetric observables. One of these features, depolarization, is mainly produced by scattering on samples, which is a predominant effect in turbid media as biological tissues. In turn, retardance and dichroic effects are produced by tissue anisotropies and can lead to depolarization too. Since depolarization is a predominant effect in tissue samples, we focus on studying different depolarization metric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We report the suitability of a set of depolarizing observables, the indices of polarimetric purity (IPPs), for biological tissue inspection. We review some results w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IPPs lead to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depolarization index, which is a well-established and commonly used depolarization observable in the literature. We also provide how IPPs are able to significantly enhance contrast between different tissue structures and even to reveal structures hidden by using standard intensity images. Finally, we also explore the classificatory potential of IPPs and other depolarizing observables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f different tissues obtained from ex vivo chicken samples (muscle, tendon, myotendinous junction and bone), reaching accurate models for tissue classification.
Polarimetry indices of polarimetric purity organic tissues visualiz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
2023, 16(5): 233000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 合肥 230601
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合肥 230031
3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郑州 450046
为解决核事故应急演练中辐射场不可见、潜在的辐射风险、多工种参与人员众多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重要性的自适应光线投射三维核辐射场可视化方法。采用三维仿真引擎Unity3D研发了核事故应急演练培训仿真系统,通过ShaderLab编程实现百万网格数量级的核辐射场的三维可视化,基于有限状态机实现了多工种人员协同作业演练仿真等功能,系统帧率60帧左右,可满足实时交互需求。以放射源失控事故为案例,真实还原了核事故应急演练中的作业模式及处理流程,为保障人员辐射安全、丰富培训手段、降低培训成本提供了支持。
辐射场可视化 核应急演练 光线投射 有限状态机 Radiation field visualization Nuclear emergency drill Ray casting Finite state machine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23, 41(2): 0206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交通大学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
2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213
大量现有研究表明,使用合适的表面改性方法能够强化沸腾换热效果,使其在压水堆内有着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但对于堆内高温高压碱性环境,这种强化换热效果能否长时间维持却鲜有研究。使用激光加工的方式,在不锈钢板状试样表面分别加工微槽、微孔、微柱三种微结构,将试样置于模拟实际堆内工况的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开展长达200 d的腐蚀实验,并对腐蚀前后试样进行池式沸腾实验与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微结构试样表面临界热流密度(Critical Heat Flux,CHF)均随腐蚀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中微孔试样在核态沸腾起始有着最大的气泡生成速率,微槽试样有着最高的CHF。
腐蚀 表面改性 沸腾换热 微结构 可视化 Corrosion Surface modification Boiling heat exchange Micro-structure Visualization 
核技术
2023, 46(6): 060606
闫美月 1,2潘良明 1,2,*马在勇 1,2李想 1,2何清澈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重庆大学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4
2 重庆大学 核工程与核技术系重庆 400044
窄矩形通道因具有结构紧凑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完善窄矩形通道中临界热流密度(Critical Heat Flux,CHF)的预测方法,提高反应堆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文进行了不同窄缝宽度下窄矩形通道内CHF可视化试验来探索CHF触发机理。实验同步采集不同窄缝宽度下可视化结果和热工水力数据,结果发现:当窄缝宽度分别为5 mm、3 mm、2 mm和1 mm时,在发生CHF时,通道内流型分别对应泡状流、弹状流、搅混流和环状流。在发生CHF前,在泡状流、弹状流和搅混流都存在温度波动。在环状流中CHF涉及到区域由初始的干斑逐渐扩展;在搅混流时CHF涉及到的区域较小;而弹状流涉及到的区域最广;在泡状流中加热壁面温度波动频率最高。当系统压力在1?4 MPa范围内、在窄缝宽度为1 mm时,系统压力与CHF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而在其余通道中随着系统压力增加CHF增加。因此,窄缝宽度对窄矩形通道中CHF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结果可为CHF机理模型的建立提供思路。
临界热流密度 窄矩形通道 窄缝宽度 可视化 触发机理 Critical heat flux (CHF) Narrow rectangular channel Gap size Visualization Triggering mechanism 
核技术
2023, 46(5): 050606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