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国防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沙 410073
2 长沙理工大学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长沙 410114
为了研究当单层石墨烯位于多层Fabry-Pérot(F-P)谐振腔中时, 系统近全吸波模式与多层F-P谐振腔数目之间的关系, 同时提高系统对吸波模式的调控能力, 采用严格耦合波分析法, 对石墨烯多层F-P谐振腔系统的吸波响应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临界耦合条件下双层和3层F-P谐振腔结构的光谱响应特征。结果表明, 双层和3层F-P谐振腔可调谐近全吸波体, 分别形成了两个99%以上和3个96%以上的近全吸波模式; 通过对石墨烯掺杂可以实现对3层F-P谐振腔系统吸波特性的调节, 通过改变3层谐振腔的结构可以控制系统吸收模式的数量和相对位置。该研究为可调近全吸波系统引入更丰富的吸波线型。
光学器件 吸波体 严格耦合波分析 Fabry-Pérot谐振 石墨烯 optical devices absorber rigorous coupled-wave analysis Fabry-Pérot resonance graphene 
激光技术
2023, 47(3): 317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针对计算鬼成像采样过程中由于外界影响而出现的物体信息缺失问题,将小波分析应用于计算鬼成像系统中,同时在此系统中引入图像融合方法,构建一种基于图像融合的计算鬼成像系统,对此问题进行了仿真模拟与实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此系统可以有效恢复待测物体信息、提高成像质量,相较于传统的计算鬼成像系统更加适用于实际应用环境。
鬼成像 小波分析 信息恢复 图像融合 成像系统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20): 2011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01
2 安徽大学互联网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9
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利用大气本底站监测数据验证了大气红外探测仪 (AIRS) 反演数据 (2003年3月―2021年2月),在此基础上基于AIRS数据分析了南极臭氧柱总量时空分布以及变化特性,并进而利用线性回归、相关性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结合平流层温度和海冰数据,分析了南极臭氧柱总量变化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IRS反演数据与大气本底站监测数据的相关系数均在0.945以上,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平稳性。南极臭氧柱总量的时间变化具有很强的周期性,谷值与谷值交替约为12个月。通过小波时-频结合分析发现,南极臭氧柱总量明显存在时间尺度为2、4、6、8~10、13年的周期,其中震荡最剧烈的第一主周期13年又以10年为周期变化,第二主周期6年又以4年为周期变化,2003―2021年内第一主周期经历了2次高-低变化期,第二主周期经历了4次高-低变化期。臭氧柱总量随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是南极臭氧柱总量最高的季节,冬季、夏季、秋季依次次之。南极臭氧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异较大,总体来看纬度越高,臭氧柱总量越低,并在85° S附近达到最低值。南极洲大部分区域平流层温度与臭氧柱总量呈显著正相关,统计结果显示当平流层温度小于189 K时会出现臭氧洞;南极海冰范围与南极臭氧柱总量变化基本一致,两者皆存在2、6~8、12~14年的变化周期,但海冰范围变化要早一个月。
南极 臭氧柱总量 小波分析 平流层温度 海冰范围 Antarctic total ozone column wavelet analysis stratospheric temperature sea ice extent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23, 18(3): 2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福州大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州3506
2 中国福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福州350116
为提高矢量光场显示亮度和视角均匀性,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圆偏振光场成像的超构光栅结构。利用严格耦合波分析,逐像素对超构光栅结构进行仿真,研究了入射光偏振状态、光栅结构、入射角度对-1级光衍射效率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圆偏振光显示可以使得光栅衍射效率稳定高效,当光栅周期为500 nm时,与基于TE和TM设计的光栅结构相比,圆偏振光设计的光栅结构衍射效率提高了18.5%和2.6%;光栅高度和占空比对衍射效率具有明显的影响。综合考虑光栅制备难度、衍射效率和视角均匀性,设计了一种高度为0.6 μm,占空比为0.4的光栅阵列结构应用于圆偏振光场显示,系统衍射效率可以达到40%以上,具有较优的综合性能,对超构光栅设计制备和裸眼3D显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纳米光栅 衍射效率 严格耦合波分析 光场显示 裸眼3D显示 metagrating diffraction efficiency rigorous coupled wave analysis(RCWA) light field display glasses-free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光电子技术
2023, 43(1): 26
作者单位
摘要
1 吉林大学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6
2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4
3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2200
4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5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量子信息技术交叉学科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52
为了准确测量地震断裂带溢出的痕量CO2气体浓度,文中采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选取波数4978.202 cm−1作为CO2检测系统的吸收谱线,采用有效光程为40 m的多通池,以STM32作为主控和数据处理核心器件,研制了高精度CO2检测系统。针对系统中的探测器噪声与光学干涉条纹噪声,利用卡尔曼-小波分析算法滤波提升系统性能。实验表明,与滤波前相比,系统在50 ppmv CO2浓度下的二次谐波信噪比提升了2.06倍。在不同CO2浓度下(50、300、1 000、4 000、8 000 ppmv),系统误差为2.57%~2.66%。系统测量4 000 ppmv浓度下的CO2时检测精密度达到20.9 ppmv。利用Allan方差分析得出,积分时间在约61 s时对应的最低探测下限(MDL)为5.2 ppmv,实现了对CO2气体的高精度测量。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高精度CO2系统可以在气体检测领域为预测地震前兆提供良好前景。
痕量CO2 高精度 TDLAS技术 卡尔曼-小波分析 二次谐波 trace amounts of CO2 high precision TDLAS technology Kalman-wavelet analysis second harmonic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3, 52(3): 20210828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理工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 长春 130022
针对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探测大气回波信号微弱和噪声干扰大的问题, 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半软阈值算法。首先, 对基于小波变换的半软阈值算法原理进行分析, 搭建了以马赫-曾德干涉仪作为鉴频器的非相干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系统; 然后, 采取硬阈值、软阈值和半软阈值3种算法对激光雷达探测回波信号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与其它阈值法相比, 半软阈值的信噪比(SNR)为4.933 5 dB, 均方根差(RMSE)为0.676 2, 去噪效果更优良, 有效地提高了大气风速探测精度。
激光雷达 多普勒测风 小波分析 小波阈值去噪 lidar Doppler wind wavelet analysis wavelet threshold denoising 
光通信技术
2023, 47(2): 17
王柯威 1,2,3肖康 2,3孙静 2,3,*王中阳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 201210
2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基础交叉研究中心,上海 201210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合成孔径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实现超分辨成像的技术。目前的合成孔径成像技术大多以标量衍射理论为基础,但当成像目标的尺寸小于波长时,标量衍射理论中的近似与假设不再成立。因此,本团队在高斯光束照明条件下,以更为严格的耦合波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亚波长光栅的合成孔径成像技术。通过模拟仿真280 nm周期、140 nm线宽的一维矩形光栅的合成孔径成像,分析了光栅有界情况下,模式个数对光栅重构的影响以及恢复光栅结构所需的最少模式个数。接下来讨论了标量衍射理论相对于耦合波理论可能产生的误差。分析了照明光以±90°入射的理想情况下对光栅进行合成孔径成像的最小分辨率,并认为其仅与波长有关,可分辨的光栅周期最小为λ/2,线宽分辨率为λ/4。本文为合成孔径技术在亚波长光栅中的应用提供了更严格的理论基础。
全息 合成孔径成像 亚波长光栅 严格耦合波分析 超分辨成像 
中国激光
2022, 49(24): 2406001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理工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为了去除遥感图像的混合噪声,建立了小波多重分形去噪算法。该算法主要利用小波分析进行信号分解,多重分形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小波分解进行图像分解时,利用小波半软阈值指数衰减阈值法进行加性噪声初步处理。采用多重分形理论,找出含噪图像的多重分形谱,并构造偏移算子O对加性噪声进行二次处理。利用方向梯度与二维掩码层进行逐像素乘法获得稀疏梯度集,重建去噪图像。最后,计算出去噪图像的评价指标数值,根据数值分析评价去噪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6幅随机添加噪声的图片进行去噪,去噪图像的峰值信噪比最高为26.700 dB,边缘保持指数最高为0.449。该方法能够有效去除遥感图像的混合噪声,基本满足遥感图像混合去噪的可视性,细节留存等要求。
图像处理 遥感图像去噪 多重分形 半软阈值 小波分析 image processing remote sensing image denoising multifractal semi-soft threshold wavelet analysis 
光学 精密工程
2022, 30(15): 1880
谢豪 1,2霍富荣 1,2,*薛常喜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2 长春理工大学先进光学设计与制造技术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22
在头戴显示器中体全息光栅常被用作输入/输出耦合器,其衍射效率的高低将极大影响系统的成像质量。为提高体全息光栅的衍射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耦合光栅结构,该结构由优化后的体全息光栅和闪耀光栅组成。利用严格耦合波分析,对新型耦合光栅结构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体全息光栅相比,新型耦合光栅使横电模式光的衍射效率提高了1.5%,横磁模式光的衍射效率提高了9.4%,非偏振光的衍射效率提高了5.3%。此外,相较体全息光栅,新型耦合光栅在不同偏振态(横电模式光、横磁模式光)下,入射角半峰全宽增加了0.2°与0.5°,表明该结构具有更大的视场角。
光栅 体全息光栅 新型耦合光栅 衍射效率 严格耦合波分析 
光学学报
2022, 42(14): 1405001
作者单位
摘要
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山东省光通信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 聊城 252000
基于Al0.9Ga0.1As/Al2O3亚波长光栅设计了一种高性能偏振分束器。该偏振分束器由Al0.9Ga0.1As和Al2O3交替形成,制备简单、结构稳定且易于集成。采用严格耦合波分析方法对光栅反射率和占空比、周期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选取合适的光栅参数实现光栅结构对横电(TE)、横磁(TM)偏振光不同的衍射特性,进而实现了偏振分束功能。仿真和计算结果表明,在80 nm(800~880 nm)宽光谱范围内,该光栅偏振分束器对TE偏振光的反射率大于94%,对TM偏振光的透射率大于90%,且偏振消光比大于10 dB,最高可达41.37 dB。此外,还研究了光栅参数变化和入射角度偏转对偏振分束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偏振分束器具有良好的工艺容差,对垂直入射有左右各偏转4°的容忍性,有效解决了传统偏振分束器难以集成和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可与GaAs基器件集成后实现对入射光束的调控。
亚波长光栅 偏振分束器 严格耦合波分析 偏振消光比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2, 59(13): 130500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