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多肽药物创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长沙 410081
Nav1.7特异性地表达在外周伤害性感觉神经元。临床遗传学、动物模型和药理学研究表明, Nav1.7是一个重要的镇痛药物开发靶点。本研究以沟纹硬皮地蛛(Calommata signata Karsch)毒液为研究对象, 通过电刺激采集毒液、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质谱鉴定、蛋白质测序以及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等方法, 筛选并鉴定到一种对Nav1.7有抑制作用的新型多肽毒素, 命名为APTX-1。质谱鉴定该多肽毒素的分子质量为7 815.2 Da; 其N端前10位氨基酸序列为ASCKQVGEEC。APTX-1抑制Nav1.7电流具有浓度依赖性, 其半数抑制浓度为(0.46±0.08) μmol/L。通道动力学分析显示, APTX-1并不影响Nav1.7的翻转电位、电压依赖性稳态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 表明该多肽毒素并不影响Nav1.7的离子选择性和电压依赖性。综上所述, 本研究获得了一个新型Nav1.7调制剂, 并探究了其对Nav1.7的作用特点, 为靶向Nav1.7的镇痛药物研发提供了潜在先导分子。
沟纹硬皮地蛛 多肽毒素 疼痛 Calommata signata Karsch peptide toxin Nav1.7 Nav1.7 APTX-1 APTX-1 pain 
激光生物学报
2023, 32(2): 0139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49
2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病院,陕西 西安 710004
光动力疗法(PDT)是治疗各种皮肤疾病的有效手段,然而PDT过程中伴随的疼痛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论述了PDT过程中的人体微环境变化情况,介绍了疼痛产生的机理,重点介绍了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对疼痛产生的影响。总结了临床缓解光动力疗法中疼痛的干预手段,比较了各措施的效果。
医用光学 光动力疗法 疼痛 急性炎症 伤害感受器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中国激光
2023, 50(9): 0907206
作者单位
摘要
1 广东药科大学健康学院,广州 510310
2 广东省光与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310
光子疗法因具有安全、无创、无痛、非侵入、无致瘾和操作方便且疗效显著等特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疼痛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本文介绍了基于光子技术的低强度激光疗法、高能量激光疗法、半导体激光疗法以及激光针灸疗法在疼痛缓解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研究疼痛缓解的机制和临床实践手段,为光子技术全面应用于疼痛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光子 低强度激光 高能量激光 半导体激光 疼痛 photon low-level laser high-intensity laser semiconductor laser pain 
激光生物学报
2022, 31(4): 295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创盈光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1762
2 哈尔滨医科大学, 人体自身免疫疾病诊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哈尔滨 150081
通过分析红光/近红外LED光照射治疗(LED光疗)对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疼痛相关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的表达影响, 研究红光/近红外光生物治疗对疼痛的抑制作用。在用人单核细胞THP-1评价红光/红外光的安全剂量的基础上制备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 进行红光/红外光照射处理后, 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疼痛相关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 经过红光/近红外LED光疗后, 与对照组相比, PBMC的CXCL12、CXCL13、CX3CL1、CCL4、CCR2、IL-4、IL-6和MMP2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表明红光/近红外LED光疗可通过抑制PBMC中疼痛相关趋化因子及炎症因子表达发挥抗疼痛作用。此研究可为疼痛辅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红光/近红外LED光照射治疗 外周血单核细胞 趋化因子 炎症因子 疼痛 red/near infrared light irradiation therapy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 chemokines inflammatory factors pain 
激光生物学报
2022, 31(2): 114
作者单位
摘要
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提出了利用光源-探测器小距离散射光谱进行疼痛测量的一种新方法。 首先, 基于修正的Beer-Lambert定律, 建立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与光源-探测器小距离探头所采集的散射光谱强度变化的关系式, 通过悬乳液血液混合液体模型实验, 将公式计算结果与组织血氧仪测量结果进行对比。 其次, 分别对7只大鼠的后肢注射福尔马林溶液以制造疼痛刺激, 用光源-探测器小距离光谱系统采集注射前、 后大鼠前扣带回的散射光谱, 同时, 用生物电信号采集系统获取注射前、 后大鼠前扣带回的局部放电信号。 最后, 计算氧合血红蛋白浓度、 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和总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 获取β波频段(13~30 Hz)每10 s的功率强度, 分析这些参数在注射前、 后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 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的公式计算值与仪器测量值在液体模型实验中吻合较好, 其相对误差平均值与标准偏差为14%±5%, 因此, 利用光源-探测器小距离散射光谱进行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分析的准确度高。 在大鼠疼痛刺激实验中, 前扣带回的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在注射后的5 min内出现短期增大, 随后单调减少。 反之, 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在注射后的5 min内出现短期减小, 随后单调增大。 总血红蛋白浓度在注射后没有显著性变化。 前扣带回局部电信号功率在注射后逐渐增大, 约20 min到峰值, 之后保持在峰值附近, 与注射前有显著性差异, 可以确认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是与前扣带回功能激活高度相关的。 由此可见, 基于光源-探测器小距离探头的散射光谱系统可以有效地用于标记与疼痛处理相关的核团的功能激活和分析核团的神经-血管耦合机制, 为利用小动物模型增进对疼痛相关的脑血管功能的了解和疼痛测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式。
散射光谱 疼痛 血流动力学参数 光源-探测器小距离 Scattering spectrum Pain Hemodynamic parameters Small source-detector separa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12): 3743
何询 1,*周熙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深圳未名新鹏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深圳 518057
2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多肽药物创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长沙 410081
电压门控钠通道 NaV1.9特异性表达于外周伤害感受器,在神经电信号产生和传导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动物模型和临床遗传学研究表明,其在炎性疼痛、神经性疼痛和冷痛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一个潜在的镇痛药物研发靶点。本文从 NaV1.9的表达定位、生理学特性、疼痛动物模型研究、临床相关疼痛疾病研究和药理学研究这几个方面对 NaV1.9与疼痛关系进行综述,探讨靶向镇痛药物开发,为深入研究 Nav1.9在疼痛中的重要角色提供参考。
钠通道 疼痛 镇痛药物 药理学 sodium channel NaV1.9 NaV1.9 pain analgesics pharmacology 
激光生物学报
2020, 29(6): 496
作者单位
摘要
1 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超声科, 河北 廊坊065700
2 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普外科, 河北 廊坊065700
3 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科, 河北 廊坊065700
目的:探讨超声导入肿胀麻醉液(肿麻液)对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9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 研究组在超声导引下行肿麻液注入辅助腔内激光消融治疗; 对照组在超声导引下行传统硬膜外麻醉辅助腔内激光消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阻滞情况、围术期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日常活动恢复情况。结果:①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 高于对照组的86.67%, 但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5、10、15 min神经阻滞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神经阻滞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及术后15、30 min 时HR较术前下降(P<0.05), MAP较术前升高(P<0.05), 但两组间不同时点HR及MAP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术后麻醉恢复时 VAS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但研究组术后2、4、6、8 h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⑤研究组术后1d、2d、3d日常活动恢复比例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腔内激光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过程中使用肿麻液能够比传统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更好地减轻术后疼痛。
肿胀麻醉液 腔内激光消融 下肢静脉曲张 超声 疼痛 tumescence anesthesia solution endovenous laser ablation lower extremity varicose vein ultrasound pain 
应用激光
2019, 39(3): 525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天津 300192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以慢性疼痛为特征的常见疾病, 其发病率高、发病人群广、严重影响劳动效率, 临床上常采用物理疗法进行治疗。弱激光疗法作为常用物理治疗方法之一, 具有消炎、镇痛、消肿等作用, 近年来已成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研究领域的新热点。综述了弱激光照射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基础研究、激光参数设置、疗效评价手段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旨在为优化弱激光的作用机制研究、改进临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
医用光学 弱激光疗法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筋膜激痛点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7, 54(2): 020006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与光子技术三级实验室, 广东 广州510631
2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665
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830 nm微激光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疗效。采用自主研发的半导体激光光灸仪(波长为830 nm, 功率密度0.335 W/cm2)对13例背肌筋膜炎患者的肌筋膜扳机点(MTrPs)、养老穴和承山穴进行光灸, 每次4 min, 每周3次, 共治疗4周; 用红外热像仪分别在首次、第7次和末次光灸前后对患者上背部采集图像, 对MTrPs进行压痛阈值(PPT)的测定并进行VAS评分, 对所得数值进行分析。在光灸6次、末次后患者VAS数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降低(P≤0.001); 而治疗6次后有6个、末次治疗后有4个感兴趣区(ROIs)与治疗前相比PPT数值显著降低(P≤0.05)。红外热成像结果显示, 首次、第七次和末次光灸后患者ROIs温度与相应部位治疗前相比均有增加, 部分增高显著(P≤0.05); 但整个疗程结束后, 上背部ROIs温度与首次治疗前相比未见显著变化, 红外热成像数值与PPT数值也未见显著相关。830 nm微激光光灸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确切, 但红外热成像技术用于微激光光灸治疗背肌筋膜炎累积疗效评价尚缺乏有力证据。
微激光 背肌筋膜炎 红外热成像 肌筋膜扳机点 压力疼痛阈值 low-level laser back myofascitis infrared thermographic imaging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presser pain threshold 
激光生物学报
2016, 25(5): 398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3
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8
3 瑞典于默奥大学应用物理与电子系, S-901 87 Ume, Sweden
针对新生儿的疼痛与非疼痛面部表情识别, 提出将Gabor变换和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的分类识别方法。对归一化后的大小为112 pixel×92 pixel的新生儿面部图像进行二维Gabor小波变换, 提取出 412160维Gabor特征; 针对Gabor 特征向量维数高、冗余大的特点, 采用Adaboost算法作为特征选择工具, 去除冗余的Gabor特征, 从412160 维特征中选取出900维Gabor特征; 对选取出的Gabor特征用SVM进行疼痛表情的分类识别。该方法综合运用Gabor 特征对于面部表情的良好表征能力、AdaBoost 算法的特征选择能力以及SVM 在处理少样本、高维数问题中的优势。对510幅新生儿的表情图像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 疼痛与非疼痛表情的分类识别率达到85.29%, 疼痛与安静表情的分类识别率达到94.24%, 疼痛与哭表情的分类识别率达到78.24%。
图像处理 表情识别 支持向量机 新生儿疼痛 AdaBoost算法 Gabor变换 
光学学报
2008, 28(11): 2109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