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提出一种外泌体检测新方法,通过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纳米探针固定在核酸适体(DNA)功能化水凝胶中,实现对肿瘤源性外泌体的高灵敏度光学检测。SERS纳米探针被用于识别肿瘤源性外泌体并产生指纹光学信号。SERS活性DNA功能化水凝胶(简称“SD水凝胶”)作为传感器,不仅提供了用于生物识别的三维反应位点,而且可放大SERS纳米探针的光学信号。选择性地与靶外泌体结合后,SERS纳米探针脱离SD水凝胶,导致SERS信号减弱,从而实现光学检测。通过SERS信号变化,SD水凝胶可以定量、灵敏地检测肿瘤源性外泌体,浓度检测限(LOD)约为22 μL-1。该SD水凝胶将为临床癌症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生物光学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技术 光学检测 外泌体 纳米探针 水凝胶 
光学学报
2023, 43(21): 2117001
张奇睿 1,2石玉娇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院,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31
2 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院,广东省激光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31
贵金属纳米探针及其聚合体以优异的光热转换效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灵活可调的光学吸收峰位受到了光热治疗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有限元仿真定量演示了贵金属纳米探针聚集诱导的非线性光学及光热效应,系统地讨论了纳米颗粒的材质、尺寸、排列方式、聚集程度等因素对纳米探针光热转换效率的影响,并对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效应产生的非线性光场以及光热增强效应及其机制进行了深入定量分析。
生物光学 纳米探针 光热转换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耦合效应 
中国激光
2023, 50(9): 0907201
作者单位
摘要
陕西理工大学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陕西省催化基础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陕西 汉中 723000
苯硫酚(Thiophenol,PhSH)是一种剧毒物质,对环境和健康危害极大,因此,对环境中PhSH的快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中,碳点基纳米探针(CD-DNS)以2,4-二硝基苯磺酰胺为识别基团,实现了环境样品中PhSH的高选择性检测。探针CD-DNS溶液本身的荧光强度较弱,加入PhSH后,CD-DNS与其发生亲核取代反应,2,4-二硝基苯磺酰胺键断裂,释放出荧光团,导致探针的荧光强度和吸光度显著增强。进一步研究表明,CD-DNS在520 nm处的荧光强度和440 nm处的吸光度随着PhSH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线性范围为0~5 μmol/L。该探针对PhSH的检测具有反应速度快(4 min)、选择性好等特点。此外,CD-DNS可用于环境水样中PhSH的检测,且可制备成试纸条实现PhSH的半定量可视化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碳点基纳米探针CD-DNS在环境领域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
碳点 纳米探针 比色/荧光增强型 苯硫酚 环境样品 carbon dots nanoprobe colorimetric/fluorescent turn-on thiophenol environmental samples 
发光学报
2022, 43(6): 986
作者单位
摘要
华南师范大学 a.生物光子学研究院, b.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31
构建高转化效率的功能纳米探针是推动光声分子成像发展的关键。随着光声分子成像技术的发展, 具有非线性增强光声转换效率的自组装纳米探针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然而有关其非线性增强的定量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以纳米金球为例, 利用有限元仿真定量探究金属纳米探针自组装诱导的非线性光热及光声效应, 揭示自组装纳米探针光声效应增强规律, 为构建具备高转换效率的光声自组装纳米探针奠定了理论基础。
纳米探针 自组装 非线性光声效应 有限元仿真 nanoprobe self-assembly nonlinear photoacousticeffect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激光生物学报
2019, 28(4): 330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安全生产智能监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6
为了实现光动力治疗过程中单线态氧的检测, 设计了一种水溶性良好的单线态氧纳米探针。首先利用再沉淀法将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DPBF)封装于纳米颗粒中, 然后对纳米探针进行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粒径和吸收光谱表征, 表明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粒径约为200 nm, 在426 nm左右具有DPBF的特征吸收峰, 最后选择吲哚菁绿(ICG)作为光敏剂, 利用纳米探针的吸收峰变化检测单线态氧的产生。结果表明该纳米探针对单线态氧具有高灵敏度, 在光动力治疗过程中单线态氧的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单线态氧检测 纳米探针 光动力治疗 DPBF DPBF singlet oxygen detection nanoprobe photodynamic therapy 
发光学报
2019, 40(8): 987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央民族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北京 100081
2 中央民族大学 理学院, 北京 100081
提出一种新型的荧光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双模式光学纳米探针。首先, 通过再沉淀-包覆法合成二氧化硅包覆香豆素6的纳米颗粒, 再在二氧化硅表面静电吸附多聚赖氨酸分子形成包覆层, 随后通过原位还原的方法在多聚赖氨酸壳层复合银纳米颗粒, 最后在银纳米颗粒表面吸附拉曼分子即形成双模式纳米探针。该探针通过二氧化硅包覆的荧光分子产生荧光信号, 以多聚赖氨酸表面的银纳米颗粒作为SERS增强基底, 利用拉曼分子获得SERS信号, 实现了荧光及SERS 双模式成像。荧光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相结合的双模式分析技术可同时发挥二者的优点, 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荧光 表面增强拉曼 银纳米颗粒 纳米探针 fluorescence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ilver nanoparticle nanoprobe 
发光学报
2018, 39(9): 1323
作者单位
摘要
山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4
将柠檬酸置于单乙醇胺中, 通过简单加热实现快速、大规模的合成氮掺杂荧光碳点。所得氮掺杂碳量子点被370 nm 的光激发后在458 nm 处有较强的荧光发射, 最大吸收波长为365.085 nm。脱氧核糖核苷酸能增强该碳量子点的荧光且具有相关线性关系, 因而制备了氮掺杂碳点与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杂交纳米复合物(纳米探针), 并首次用于检测鱼精蛋白。在实验条件最佳情况下, 该方法简便、选择性好, 该分析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10 μg·mL-1, 检出限可达0.61 μg·mL-1。
氮掺杂碳量子点 脱氧核糖核苷酸 纳米探针 鱼精蛋白 N-doped carbon quantum dots DNA nanoparticle probes protamine 
发光学报
2018, 39(6): 870
作者单位
摘要
福建省孟超肝胆技术联合创新重点实验室, 福建医科大学 孟超肝胆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25
核酸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既存在于自然界中也能够通过成熟技术人工合成。通过体外筛选技术还可以筛选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核酸序列, 例如核酸适体和脱氧核酶。核酸通过沃森-克里克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杂交, 具有很强的专一性。无论是通过序列设计还是体外筛选, 核酸探针在生物标志物的分析与成像应用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纳米材料辅助构建核酸功能化纳米探针, 可以保护负载的核酸探针不被核酸酶降解, 并且无需转染试剂就能进入细胞, 在细胞荧光成像应用上具有很大优势。为解决细胞内有些生物标志物含量低、难于检测的问题, 目前已构建多种适用于细胞水平的成像信号放大方法来实现对低丰度生物标志物的高灵敏成像。本文主要综述了核酸功能化纳米探针在细胞荧光成像中的应用进展, 包括反义寡核苷酸功能化纳米探针、核酸适体功能化纳米探针、脱氧核酶功能化纳米探针等, 同时介绍了他们在成像信号放大中的应用。
核酸 纳米探针 反义寡核苷酸 核酸适体 脱氧核酶 荧光成像 nucleic acid nanoprobe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aptamer DNAzyme fluorescence imaging 
中国光学
2018, 11(3): 363
作者单位
摘要
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院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 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631
构建高转换效率的纳米探针是推动光声(PA)分子成像发展的关键。传统光声探针的设计思路是使探针在组织光学窗口波段的光吸收系数最大化,而对探针的光声转换性质的研究却未得到足够重视。以金纳米球为例,讨论了在热膨胀机制介导的光声效应中纳米探针的微观光声转换机制,使理性设计高转换效率探针成为可能。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分析发现,由于小尺寸效应,纳米探针不再满足热禁闭条件,在激光脉冲范围内即有热量从球体向周围介质扩散,从而使得纳米探针本身及其周围介质的热膨胀对光声信号均有贡献。
生物光学 光声成像 纳米探针 光声转换 机制 
中国激光
2018, 45(2): 0207026
作者单位
摘要
1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2 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针对病原体快速且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的需求,将磁免疫技术与三磷酸腺苷(ATP)生物发光原理结合,提出一种新的致病菌检测方法。首先,采用磁性纳米粒子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制备免疫磁性纳米探针,特异性捕获目标物。然后,采用ATP生物发光技术对捕获的病原体裂解并检测,根据光强测量目标物浓度。以大肠杆菌(O157H7)作为检测对象,在细菌浓度为10~108 CFU/mL(CFU为菌落形成单位)范围内,该方法与传统培养法线性相关系数为0.943,总测试时间为2 h。对样品重复测量12次,精密度达到4.88%,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生物传感器 病原体 磁免疫分离 生物发光 纳米探针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0, 47(11): 11170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