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玻璃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1111
2 北京一轻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1111
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43
本文采用改进的坩埚下降法生长了76 mm×76 mm的以氯化铈(CeCl3)为掺质的溴化镧(LaBr3)晶体。该晶体经切割、研磨加工、封装制成超薄铍(Be)金属LaBr3晶体防潮封装件, 封装件的晶体尺寸为76 mm×15 mm, 入射窗选用200 μm厚的Be金属片, 当入射能量为5.9 keV时能量分辨率为55%。对封装件依次开展力学(1 000 g冲击、14.12 g随机振动)、热真空(-40~+50 ℃、≤1.3×10-3 Pa)、辐照(160 krad剂量60Co辐照)试验, 并对试验前后封装件进行闪烁性能表征。结果表明, 试验前后晶体外观无肉眼可见变化, 662 keV的能量分辨率由5.30%变至4.89%, 光输出损失0.2%。
溴化镧晶体 铍金属 坩埚下降法 闪烁晶体 辐射探测 封装 LaBr3 crystal beryllium metal Bridgman method scintillation crystal radiation detection encapsulation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1): 0100002
1 青海大学,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西宁 810016
2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北京 100084
碳海绵具有低密度、大孔体积、高导热系数等优点,可作为相变材料的良好载体。采用脱脂棉及MgO为原料,合成了具有一定石墨化特性、孔隙率达到96.3%的碳海绵为载体,以Na2SO4?10H2O/Na2HPO4?12H2O为相变介质,制备出多孔碳海绵封装的复合相变材料。结果表明:在700、800 ℃和900 ℃制得的碳海绵对相变材料的吸附量分别达到了自身质量的60、75倍和102倍。同时探讨了在不同温度下制得碳海绵封装的材料在5~60 ℃之间固液相变循环性能,经5 000次循环后,该相变材料的潜热仍在200 J·g-1以上,下降值均在13%以内,导热系数提升率均大于50%。该多孔碳海绵封装的复合相变材料在太阳能储能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多孔碳海绵 封装 十水硫酸钠 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 复合相变材料 热性能 porous carbon sponge encapsulation sodium sulfate decahydrate disodium hydrogen phosphate dodecahydrate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thermal performance
该文通过有限元仿真获得微机电系统(MEMS)声学传感器在Parylene-C封装前后的灵敏度变化, 并以集**数等效电路模型推导出器件的接收灵敏度与电压激励下薄膜振幅的转换系数Krt, 从而探究了Parylene-C封装对器件功能的影响。测试结果显示, 器件的接收灵敏度和振幅均值在封装后分別降至原有的42%和48%, 两者降幅相近, 这表明封装前后Krt不变, 因此, 通过测量谐振振幅可评估器件灵敏度的变化。采用此方法对同一批器件进行快速筛选, 可提高效率; 同时仿真得到封装后的灵敏度降至55%, 与振幅测试结果相近, 二者相互印证。
Parylene-C封装 掺钪氮化铝 接收发射转换系数 振动幅值 接收灵敏度 仿真 Parylene-C encapsulation scandium-doped aluminum nitride conversion coefficient between reception and trans vibration amplitude receiving sensitivity simulation
1 上海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72
2 中国科学院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纳米器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 苏州 215123
3 苏州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4 宁波天炬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301
在使用LED作为照明光源的过程中,光场作为LED应用中的关键因素,一般使用二次光学系统进行调控。但是二次光学系统一般设计复杂、体积大、重量重,随着LED光学封装系统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二次光学系统的应用将会变得困难。结合软件仿真和实验验证探索了用于单片集成发光二极管(MI-LED)的一次光学透镜的光场调控功能。研究结果表明,仿真和实验LED光源的光场几乎重合一致,所设计的一次透镜将LED光源的光束角从120°调控到48°~72°范围内。与未加一次透镜的LED光源相比,加一次透镜的LED光源具有更高的光提取效率和更均匀的空间光色分布。
光场调控 单片集成发光二极管 一次光学透镜 封装 optical field regulation MI-LED primary optical lens encapsulation
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为了提高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 本文提出了基于纳米材料封装的干涉型微纳光纤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熔融拉锥光敏光纤得到微纳光纤, 用毛细管封装后填充高热光系数氮化硼分散液, 并用紫外胶封装防止氮化硼挥发。当微纳光纤直径越小时, 倏逝场越强, 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也会增强, 但在灵敏度与稳定性之间平衡折中, 实验中选择直径为12.3 m的微纳光纤。氮化硼分散液随温度变化折射率变化大, 即对温度变化更敏感, 通过传输光谱的漂移来检测温度响应。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 透射光谱向波长更短的方向移动。无纳米材料封装的温度传感器灵敏度为-0.0297?nm/°C, 氮化硼分散液封装之后灵敏度最高可达-0.2878?nm/°C, 大约为无纳米材料封装传感器灵敏度的十倍左右。氮化硼分散液的浓度对实验温度灵敏度的影响十分微弱。该传感器具有结构小巧轻便, 成本低, 机械性高等优势, 而且纳米材料封装可保护微纳光纤免受环境变化造成的形变以及外界杂质对传感部分的污染, 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该传感器在温度传感领域具有重大发展潜力。
纳米材料封装 模式干涉 微纳光纤 温度传感器 nanomaterial encapsulation mode interferometer optical microfiber temperature sens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