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航天激光工程部,上海 201800
2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光电研究中心,北京 100049
3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4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北京 100094
5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间激光信息传输与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800
6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海洋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7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8 崂山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237
为实现对全球气溶胶光学参数剖面的高精度测量,采用基于碘分子滤波器的高光谱分辨率探测技术。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的温度和压强数据,选取在轨期间途经撒哈拉沙漠和加拿大山火区域的星载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HSRL)的观测数据,对沙尘类气溶胶和烟尘类气溶胶的光学特性进行分析,包括气溶胶的后向散射系数、消光系数、退偏振比和雷达比。结果表明:撒哈拉沙漠地区近地面5 km以内的气溶胶分布主要以沙尘类气溶胶为主,其退偏振比集中在0.2~0.4,雷达比数值集中在40~60 sr;加拿大山火地区的气溶胶主要以烟尘类气溶胶为主,其退偏振比集中在0.02~0.15,雷达比在50~70 sr范围。激光雷达特有的高光谱探测技术,在气溶胶和云的精细化探测和分类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将在环境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气气溶胶 云 气溶胶光学参数 星载激光雷达 高光谱分辨率探测技术 atmospheric aerosol cloud aerosol optical parameters spaceborne lidar high spectral resolution detection technique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99901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99902
1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2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 100190
3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1
中层顶区域(80~110 km)的大气探测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探测手段的限制,该区域一直是人类了解相对较少的大气层区域,存在着由流星注入产生的大气金属层。由于金属原子、离子共振荧光散射的散射截面比瑞利散射、拉曼散射大得多,其可以被激光雷达探测到。半个世纪以来,利用原子、离子特定波长的跃迁光谱,向高空大气发射特定波长的激光,并结合遥感技术,开展了大气金属层探测,这些金属原子、离子是大气波动极好的示踪物,可获得大气原子数密度、温度、风场等参量。近年来,随着热层金属层不断被发现,大气金属层的高度范围逐渐拓展,金属层研究又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以作者团队及合作者的工作为基础,以大气金属层激光雷达采用的激光器发展历程为主线,介绍了地基激光雷达对大气金属层探测研究的发展过程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激光雷达 染料激光器 OPO激光器 和频技术 窄带滤光 lidar dye lasers OPO lasers sum-frequency technology narrow-band filtering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99903
1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3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4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5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北京 100143
6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北京 100094
全球气候治理和温室气体减排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甲烷(CH4)体积分数一直持续上升,目前全球平均值已达约1895.7×10-9,加上CH4全球变暖潜能值比二氧化碳(CO2)高约27~30倍,因此对大气CH4的监测成为碳减排的重点与热点。利用卫星遥感探测速度快、覆盖范围广、获取信息丰富等优势,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且全球覆盖的大气CH4浓度监测。据此,首先对大气CH4探测卫星及传感器的发展进行梳理与介绍,从早期的被动热红外探测,到对近地CH4浓度变化更为敏感的被动短波红外探测,再到以甲烷遥感激光雷达任务(MERLIN)为代表的主动型探测,CH4探测传感器空间分辨率提升至5~10 km,探测精度提升至10×10-9以内,并朝着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和连续观测一体化的目标不断发展;然后,对各类传感器不同算法的原理、适用条件和反演精度等进行归纳总结,其中精度最高、应用最为广泛的全物理算法的反演精度已达到了0.3%;最后,结合大气CH4卫星遥感发展现状与双碳目标的战略需求,对CH4卫星遥感和反演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与分析,旨在为我国大气CH4卫星遥感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大气遥感 传感器 碳减排 温室气体 甲烷 反演算法 atmospheric remote sensing sensors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greenhouse gas methane retrieval algorithms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99904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99905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99906
1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2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9
3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4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以色列耶路撒冷 91904
云和气溶胶是地球大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气环境、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有着重要影响。近几十年来,Mie散射激光雷达以其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和垂直分布探测的优势备受关注,在云和气溶胶特性研究及大气环境监测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Mie散射激光雷达的探测原理和发展历程,重点梳理了Mie散射激光雷达中的重叠因子修正、层次检测和信号反演等关键问题的研究进展与挑战,并对相关技术和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对Mie散射激光雷达数据反演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大气光学 气溶胶 重叠因子 层次检测 数据反演 atmospheric optics aerosol overlap factor layer detection data retrieval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99907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省煤基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苏 徐州 221116
煤炭开采是我国最主要的甲烷排放源之一,建立高时空分辨率的甲烷排放清单是推动煤炭行业甲烷减排的重要抓手。以Sentinel-5P/TROPOMI、GHGSat-D/WAF-P、GF-5/AHSI为代表的遥感卫星已成功用于区域和点源尺度的煤炭行业甲烷排放检测与量化研究。介绍当前可用于煤炭行业甲烷排放研究的遥感卫星及数据,分析相应的甲烷柱浓度及排放速率遥感反演技术进展,并讨论其适用性与优缺点。建议以煤矿聚集区和单一煤矿为两个关键尺度,加快建设中国煤炭行业的“自上而下”甲烷排放清单,指出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3点内容:采用TROPOMI数据和简化质量平衡法,反演全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的甲烷排放;基于10 nm分辨率的高光谱遥感卫星,检测与量化全国数千家煤矿的甲烷排放量;挖掘不同尺度遥感卫星观测之间的内在联系,开展协同分析。
甲烷 煤矿 排放 TROPOMI卫星 高分五号卫星 methane coal mine emission TROPOMI satellite GF-5 satellite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99908
1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海洋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2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237
大气边界层低空急流是一种重要的边界层物理过程,与污染传输、航空安全、风能开发利用等存在密切联系。相干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自2020年9月21日至2021年5月8日布设于辽宁葫芦岛市开展风场观测实验,使用激光雷达垂直风场观测资料对该区域大气边界层低空急流展开观测研究,并结合ERA5再分析资料与环境监测站PM2.5质量浓度数据分析。研究时段内,低空急流出现频率为0.11,平均急流风速为13.2 m?s-1,急流风向主要集中在东北向与西南向,急流高度主要在500 m以下,在200~300 m频率最高;低空急流风向在冬季与春季存在明显差异,冬季主要集中在东北向,春季主要集中在西南向。分析表明,该区域边界层低空急流的风向主要受到大尺度天气环流背景以及海岸线走势的影响;在沿海区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温度梯度会根据不同背景风场为急流形成提供有利或不利条件,进而影响不同风向情况下的急流发生频率。夜间边界层低空急流通过增强近地层大气垂直扩散能力,加速PM2.5质量浓度的降低或削弱其增长速度。
大气光学 多普勒激光雷达 大气边界层 低空急流 PM2.5质量浓度 atmospheric optics Doppler lidar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low-level jet PM2.5 mass concentration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99909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99910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99911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99912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99913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99914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99915
1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2 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因斯-高斯(IG)光束在复杂信道传输中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为此设计并搭建了基于模拟海洋湍流信道的激光通信实验平台,详细研究IG光束在海洋湍流信道下光束信号的传输及通信特性。首先实验对比研究了不同海洋湍流强度条件下,IG光束和高斯光束传输后的光强闪烁指数、质心漂移和探测器接收功率情况;其次通过调制0.5~3 MHz频率的方波信号,进一步研究两种光束传输后调制信号波形失真特性;最后进行IG光束和高斯光束的7.5 Mbit/s通信性能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IG光束的闪烁指数、质心漂移、功率抖动均优于高斯光束,且随着海洋湍流强度增加,IG光束闪烁指数和质心漂移改善能力增强,功率抖动改善能力降低。在不同模拟海洋湍流中,相同频率的IG光束调制方波波形失真度整体低于高斯光束。在误码率为3.8✕10-3(前向纠错阈值)时,IG光束在不同注水高度信道、不同温度信道和不同盐度信道中的通信性能比高斯光束分别提高了0.8 dB、4 dB和2.5 dB。该实验结果可以为IG光束应用于水下激光通信提供参考。
因斯-高斯光束 海洋湍流 闪烁指数 质心漂移 功率抖动 波形失真度 Ince-Gaussian beams ocean turbulence scintillation index centroid drift power jitter waveform distortion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99916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01001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01002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01003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01004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06001
1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
2 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 300072
水体中悬浮粒子对光的散射导致浑浊水下成像质量下降。偏振光学成像技术可基于偏振信息分离散射光和信号光,是浑浊水下成像的有效方法。然而,现有的水下偏振成像技术主要从空域分离散射光和信号光,对于散射光的抑制效果较为有限。利用散射光和信号光在频域的差异性,基于对偏振图像频谱信息的处理实现了对后向散射光的有效抑制,从而实现了成像清晰度的显著提升。在不同浑浊程度水体环境下对于不同物体开展了多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水下偏振成像方法可更好地抑制后向散射光和凸显物体信号光,最终实现在浑浊水体环境下的清晰成像,尤其对于高浑浊水体,成像清晰度提升效果明显。
偏振成像 水下成像 频谱 后向散射光 polarimetric imaging underwater imaging spectrum backscattered light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11001
1 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2 军事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4
空间分辨率是衡量遥感载荷光学成像性能的重要指标。传统二维扇形靶标影像难以直接用于载荷空间分辨率检测,精度受限于载荷构像模型以及影像校正处理方法。本文结合圆球球面数学模型,设计了扇形与网格混合的球面靶标,提出了一种直接在球面靶标影像上进行光学成像载荷空间分辨率检测方法。该方法针对球面同心圆移动椭圆成像以及偏心率局部一致特点,沿球面同心圆圆心直线方向进行多尺度椭圆拟合,并通过多尺度拟合椭圆长半轴的相对比例关系来精确计算遥感载荷空间分辨率,达到直接基于球面靶标中心投影影像进行载荷空间分辨率检测的效果。采用仿真球面靶标进行检测方法准确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优于传统检测方法的检测精度。进一步采用中国(嵩山)卫星遥感定标场中布设的实体球面靶标,开展了光学成像载荷空间分辨率检测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空间分辨率直接检测能力和检测结果有效性。
扇形靶标 球面靶标 光学成像载荷 空间分辨率 fan-shaped target spherical target optical imaging load spatial resolution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12001
1 合肥学院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6
4 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浮游藻类密度监测对水质状况诊断及藻华灾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微流控-显微荧光技术的浮游藻细胞密度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微流控技术实现样品快速定量进样,利用共聚焦显微荧光结构实现藻细胞特征荧光信号的高信噪比采集,并通过分析荧光峰信息实现浮游藻细胞计数。以杜氏盐藻、色球藻、隐藻和赤潮藻为测试对象的结果表明:在1.3×106 L-1密度范围内测量相对误差均小于3.96%,且准确率不受悬浮物、藻细胞种类以及尺寸的影响;在10%允许误差下,藻类密度检测上限可提升至5×106 L-1,完全能够满足自然水体浮游藻细胞密度检测需求,为水体藻细胞密度快速准确检测提供了新途径。
浮游藻类 显微荧光 微流控 藻细胞计数 planktonic algae microfluorescence microfluidics algal cell count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12002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12003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12004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12005
郭宝泽 1,2,3,4石恩涛 1,2,3,*王咏梅 1,2,3,4武志昆 1,2,3,4
1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环境探测室,北京 100190
2 天基环境探测北京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3 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态势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4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190
对星载仪器的回传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空间场景不均匀现象会造成光谱响应函数(ISRF)的“漂移”,从而影响探测数据精度。提出通过光学元件平衡了ISRF“漂移”的问题——狭缝匀光器。概述了光线在狭缝匀光器中的传播过程,建立了合理的光学模型,利用近场衍射原理解释其传播过程并分析了狭缝匀光器的光学特性。整个狭缝模型由数学软件和光学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及数理分析,得到狭缝匀光器匀光效果的具象表示。通过光学模型表示了入瞳场景与狭缝匀光器匀光效果之间关联,研究不同入瞳场景中痕量气体排放点位置和覆盖面积的不同对狭缝匀光器提升探测精度的影响,量化了不同入瞳场景下光谱仪系统ISRF的变化,并提出一种提高探测精度的方法。
成像光谱仪 光学仿真 狭缝匀光器 傅里叶光学 imaging spectrometer optical simulation slit homogenizer Fourier optics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12006
1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2 陕西省现代装备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陕西 西安 710048
激光雷达近场信号的重叠因子校正和盲区问题一直制约着激光雷达的实用化进程,在假设水平大气均匀的情况下,提出了Mie散射激光雷达的近场信号垂直扫描校正方法和多角度反演算法,实现了大气状态自适应控制遥感。从散射型激光雷达方程出发,构建了激光雷达近场的重叠因子和盲区的模型,结合研制的二维扫描激光雷达参数,仿真分析了重叠因子和盲区的特征。利用Fernald气溶胶反演算法,提出了基于信噪比的多仰角扫描控制与校正方案,以实现不同大气状态的自适应扫描控制。融合多角度扫描遥感数据,并以水平探测的Collis法反演的结果作为地面消光系数,获得了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无盲区廓线,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静稳天气时水平能见度优于18 km的情况下,以信噪比20为阈值,通过7个仰角约15 min观测,可实现激光雷达重叠因子的自适应校正,获得的重叠因子校正曲线与水平校正法的平均相对偏差约20%,两组扫描校正的重叠因子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2%,可实现大气气溶胶的无盲区反演。
传感器 激光雷达 近场信号校正 大气消光系数 垂直扫描 sensors lidar near-field signal correction atmospheric extinction coefficient vertical scanning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28001
刘一凡 1,2,3胡以华 1,2,3,*徐世龙 1,2,3,**王一程 1,2,3[ ... ]张鑫源 1,2,3,***
1 国防科技大学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7
2 国防科技大学先进激光技术安徽省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7
3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制约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7
激光反射层析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远距离、高精度的空间目标探测方法,在信噪比足够时具有成像分辨率与探测距离、接收口径相对无关的优势,在远距离空间探测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使得作为激光反射层析成像核心的成像优化方法更是成为了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形分解方法的激光反射层析成像优化方法,该方法旨在通过波形分解方法抑制激光反射层析成像重构图像中的伪影和噪声,实现对激光反射层析成像结果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同一组投影数据的情况下,优化前后的峰值信噪比分别为16.5和17.8,基于波形分解的激光反射层析成像优化方法能够有效提升重构图像的质量,并能够较好地消除重构图像中绝大部分环状伪影和噪声所带来的影响。
遥感与传感器 反射层析 激光雷达 波形分解 图像优化 remote sensing and sensors reflective tomography lidar waveform decomposition image optimization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28002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28003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29001
1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2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12
针对国内尚没有大角度范围的水体颗粒偏振体散射函数测量仪的问题,基于潜望镜式光路结构与旋转偏振探测器的探测方式,建立了水体颗粒偏振体散射特性测量系统,验证了采用半衰片胶合方式的出射棱镜对大角度偏振体散射特性测量的适用性,实现了10°~170°范围内3×3水体颗粒散射穆勒矩阵的测量。对系统开展了角度、幅值及偏振标定,根据系统结构和水下传输原理进行了散射光程归一化和水下衰减矫正。实验结果表明,3 μm直径聚苯乙烯标准颗粒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良好,证明了该套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在千岛湖自然水体对该套系统进行了测试验证,获得的水体颗粒物10°~170°范围内3×3水体颗粒散射穆勒矩阵测量结果表明偏振体散射特性能够提供更丰富的颗粒特性信息。
水体颗粒 偏振 穆勒矩阵 体散射函数 particles in water polarization Mueller matrix volume scattering function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2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