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无法正常浏览请点击这里

————  《中国激光》“激光微纳制造”专题征稿倒计时!  ————

《中国激光》的“激光微纳制造”专题公开征稿活动推出之后,我们陆续收到了大量优秀稿件,目前,专题征稿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稿件征集将于2021年11月30日截止,期待您的佳作!

微纳制造是支撑微纳技术走向应用的基础,是先进制造技术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激光微纳制造通过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改变材料的物态和性质,实现微米至纳米尺度或跨尺度的控形与控性。由于激光在能量密度、作用空间和时间尺度、制造体吸收能量可控尺度等方面都可分别趋于极端,而使其制造过程所利用的物理效应、作用机理不同于传统制造,如非线性(多光子等)非平衡(电子间非平衡、电子与晶格间非平衡等)的吸收和非热相变(库仑爆炸、静电剥离等),从而促生新的制造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制造效果,不断刷新制造尺度极限。

激光微纳制造既可满足装备高精度、高表面质量等具有特殊要求的零部件制造需求,还可解决难加工材料、形状复杂型面、尺寸特微小零件、刚度极低的构件等特殊加工对象的制造难题,实现复杂、整体、特殊构件的成形和成性,尤其在具有三维、高精度、高品质及高一致性的国家重大需求及国民经济主战场核心功能部件的制造中,激光微纳制造是不可替代的加工手段。未来该领域将朝着极限尺度/精度(微米、纳米、亚纳米)、纳米结构与功能集成(二维、 三维)、跨尺度制造(纳米-米)、曲面复杂微细结构制造(微纳结构精确可控)、大规模、高效、高一致性(高性能、规模化应用)的方向发展。

为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相关领域向纵深发展,《中国激光》计划于2022 年5月推出“激光微纳制造”专题,现公开征集相关领域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及综述。

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 激光微纳制造建模与形性预测

2. 激光加工过程的高时空分辨在线观测

3. 飞秒激光微纳制造

4. 激光微焊接微连接器

5. 激光超衍射极限制造

6. 激光微纳增材制造

7. 激光诱导表面微纳结构

8. 激光宏微纳跨尺度制造

9. 激光近场纳米加工

10. 激光透明材料体内微纳加工

11. 激光微纳智能制造装备

12. 激光微纳复合加工

13. 难加工材料/新材料的激光微纳加工

14. 激光微纳制造在国家重大需求及战略新兴产业应用

特邀组稿专家:

梅雪松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段吉安

教授

中南大学

李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李晓炜

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

截稿日期:

2021年11月30日

投稿方式及格式:

通过《中国激光》官网进入“作者中心”,按系统要求填写信息,上传稿件投稿(主题标明“激光微纳制造”专题)。投稿模板及要求请参见“作者中心”首页。

联系人:沈雅捷

电   话:021-69917051

邮   箱:shenyajie@siom.ac.cn

特邀组稿专家个人简介:

梅雪松,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担任国家科技创新2030“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大项目专家组成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副组长,十二五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主题专家、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系统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长期从事激光精密加工与数控技术与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精密加工装备技术与应用方面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编数控机床等领域的专著教材2部;发表期刊论文400余篇(引用3000次、H指数30),获发明专利授权100余项。





段吉安,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第七届科技委学部委员,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米技术分会委员。长期从事光电子器件耦合焊接制造技术、超快激光制造技术等方面研究。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重大课题10余项。自主研发了阵列光电子器件、同轴型光电子器件、光纤器件的自动化耦合封装工艺与设备,解决了多类型光电子器件的高性能自动化制造难题。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器件制造企业。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







李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973计划重点项目首席,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担任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国家科技部“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专家组、JW科技委基础领域先进制造专业组等委员、专家。从事先进激光制造技术领域研究,多年来瞄准航空航天、武器装备、海洋、电子制造等领域,致力于激光表面宏观制造、激光表面功能微纳结构跨尺度制造、激光清洗、激光抛光、激光制孔、激光高效/并行宏观制造等前沿技术研究,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JW科技委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04专项子课题、中科院装备项目、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等二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申请发明专利57项,发表文章二十余篇,获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陕西省科学院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发明技术一等奖、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杰出青年等奖项5项。







李晓炜,北京理工大学长聘教授,入选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市杰青。长期从事飞秒激光制造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3项等,发表SCI论文70余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受邀做学术会议特邀报告23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5)、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第2)、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4)、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上银机械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银奖指导教师奖。任机械与车辆学院激光微纳制造研究所所长、先进加工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激光微纳制造领域特邀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青年专家工作组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制造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极端制造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米纳米学会微纳执行器与微系统分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