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学报, 2020, 40 (10): 1006001, 网络出版: 2020-04-28   

无滤波24倍频光载毫米波发生器 下载: 1018次

Filterless 24-Tupling Frequency Millimeter-Wave Generator
薛壮壮 1,2裴丽 1,2,*解宇恒 1,2郝丹 1,2朱可 1,2
作者单位
1 北京交通大学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4
2 北京交通大学光波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044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偏振复用的无滤波24倍频毫米波发生器,该发生器采用三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结构和单个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级联的方式,结合偏振复用的结构滤除了所有的冗余光边带,只剩下12阶光边带信号,没有采用任何光/电滤波器就能生成24倍频的高质量毫米波信号。结合系统理论研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发生器的可行性,对系统进行了性能分析,讨论了非理想情况下调制深度、消光比、相位差、偏置电压以及激光器线宽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边带抑制比可达到40 dB,射频杂散抑制比可达到近30 dB,系统的传输距离为150 km时仍然有着较好的传输性能。该系统方案没有使用任何辅助滤波器,具有倍频因子高、频谱质量好等优点,对无滤波高倍频毫米波发生器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Abstract
Herein, a filterless 24-tupling frequency millimeter-wave generator based on polarization multiplexing was proposed. The generator cascaded a three-parallel Mach-Zehnder modulator structure and a single Mach-Zehnder modulator. Further, the generator used the polarization multiplexing structure to filter out all redundant optical sidebands, leaving only 12th order optical sideband signals. The scheme can produce a 24-tupling frequency millimeter-wave signal without any optical or electrical filter. Moreover, combined with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system, the feasibility of the generator was verified via simulation. The system performance was analyzed and the effects of modulation depth, extinction ratio, phase difference, bias voltage, and line width of the laser on system performance under non-ideal conditions were discuss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lue of the optical sideband suppression ratio and radio frequency stray suppression ratio can reach 40 dB and nearly 30 dB, respectively. The system maintains good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for 150-km transmission distance. The system does not require any auxiliary filter. This system demonstrates the advantages of a high-frequency multiplier and good spectrum quality, thus providing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s for research of filterless millimeter-wave generator.

1 引言

集成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的优势,光载无线电(RoF)已成为未来微波/毫米波段宽带无线接入的最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增加了服务的容量、带宽和用户[1-2]。光纤上的微波/毫米波信号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例如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生物医学、光纤无线电系统、相控阵天线以及太赫兹(THz)领域[3]。然而,由于电子设备和设备的频率响应受到限制,用于100 GHz以上的微波和毫米波信号生成的常规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随着预期的毫米波频率的增加,频率超过100 GHz的毫米波光信号产生技术对于各种应用至关重要。与电领域的常规技术相比,毫米波信号技术的光学生成非常有吸引力,因为它能产生高于100 GHz频率的信号,具有宽带宽、可调性和抗电磁干扰性。例如通过使用两个稳定激光器或一个带有外部调制器的激光器,可以实现基于光学外差的电信号生成。基于两个自由运行的激光器产生的电信号可能符合应用规范,但质量较差。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常见光学生成方法有:直接调制法[4]、外部调制法[5]、频率上变频法[6]和光学自外差法[7]。在各种光子学技术中,基于外部调制的毫米波生成被认为是一种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因为它具有宽泛的频率可调性、出色的系统稳定性,产生信号具有高光谱纯度[8-12]

目前,由于工艺技术的成熟,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以其工作性能稳定、线性度好、调制速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为了实现更高频率的毫米波的生成,现有方案大多采用级联MZM结构、并联MZM结构等方法[13-15],同时还利用光或电滤波器来滤除冗余的边带,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光边带利用率不高。文献[ 16]采用级联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DPMZM)结构生成高倍频的毫米波信号,该方案使用光滤波器滤除光载波,得到24倍频毫米波信号。文献[ 17]采用级联MZM调制器的链路结构,该方案也需要利用光学滤波器来滤除四阶光边带才能得到24倍频毫米波。上述方案都使用光/电滤波器来滤除冗余的光边带信号,均会导致部分光功率浪费,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同时系统不够灵活,需要调整滤波器的滤波范围。文献[ 18]中基于并联MZM和半导体光纤四波混频效应(FWM)的结构,利用MZM调制器和半导体放大器(SOA)等非线性器件的FWM效应产生高阶光边带,然后利用光滤波器滤除冗余边带得到24倍频毫米波信号。同样地,文献[ 19]中级联两个双电极MZM,并利用半导体光放大器的FWM效应,得到±4阶和±12阶边带,通过波分解复用器选出±12阶光边带,得到24倍频毫米波信号。但是SOA的FWM效应自发辐射噪声较大,而且效率很低,在高性能的毫米波通信系统中应用受限。

综上所述,上述文献在生成高倍频因子的毫米波信号时大多都利用SOA的FWM效应、光学滤波器以及其他的非线性器件,FWM效应的自发辐射噪声较大,效率低,滤波器会增加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不够灵活。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不采用光或电滤波器的24倍频光生毫米波发生器。该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射频(RF)信号调制在三并联MZM调制器结构上,控制子调制器的偏置电压和驱动信号相位差,得到-4和+4阶边带信号。之后通过偏振分束器(PBS)将边带信号分成两个正交的偏振方向(即X轴和Y轴)。X轴偏振光一部分作为第二级MZM的光源,另一部分经拍频得到8倍频信号后在第二级MZM上进行调整,使其偏置点位于最小传输点,以产生四阶和十二阶边带信号。Y轴偏振光保持不变,未被调制。在PBS之前设置一个偏振控制器(PC),将X轴和Y轴的载波调整为振幅相同的两个正交偏振信号,再由偏振束组合器(PBC)进行组合,并调节后面的PC来抑制四阶光边带,最后仅留下-12阶和+12阶光边带信号,经过光电转换后得到24倍频的毫米波信号。

2 基本原理

本文提出的毫米波发生器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光从连续(CW)激光器中发出并注入三并联MZM调制器结构后,调制生成-4和+4阶边带。然后PBS将其分成两个正交的偏振方向,即X轴和Y轴,X轴偏振光一部分作为第二级MZM的光源,另一部分将拍频得到的8倍频信号经第二级MZM进行调制,调制器工作在最小传输点,调制生成四阶和十二阶边带信号。最后将两个正交偏振信号经PBC组合,调节PC2抑制四阶光边带后仅留下-12阶和+12阶光边带信号,在光电探测器(PD)拍频后得到毫米波信号。

图 1. 毫米波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roposed mm-wave signal generator

下载图片 查看所有图片

首先,三平行MZM调制器结构由三个平行的子MZM调制器以及光移相器(PS)组成。其中RF信号加载在子调制器MZM-a和MZM-b上,工作在最大传输点,且通过调整MZM-c偏压来抑制零阶光边带。

假设连续激光器得到光信号为

Ein(t)=E0exp(jω0t),(1)

式中:ω0E0是光信号的的频率和幅度。

MZM-a和MZM-b工作在最大传输点处,其中两个子调制器在推挽模式下工作,其上下臂的偏置电压之差为0,所以它们的输出可以表示为

Eout_a(t)=13E0exp(jω0t)cos[msin(ωRFt+φ0)],(2)Eout_b(t)=13E0exp(jω0t)·cos[msin(ωRFt+φ0+Δφ)],(3)

式中:mVRF/(2Vπ_1)为调制深度,Vπ_1是两个子调制器的半波电压,VRF为RF信号幅度;ωRF为RF信号的频率;φ0φ0φ 分别是MZM-a与MZM-b射频信号的初始相位。

MZM-c没有RF驱动电压,其输出表达式为

Eout_c(t)=13E0exp(jω0t)cosφc,(4)

式中:φcVbias_c/(2Vπ_c),其中Vπ_cVbias_c分别是MZM-c的半波电压和偏压。

将三平行MZM调制器结构的输出表达式用Bessel函数可以表示为

Eout(t)=13E0exp(jω0t){cosφcexp()+-+J2n(m)exp[j(2n)ωRFt]exp[j(2n)φ0]×{1+exp[j(2n)Δφ]}},(5)

式中:J2n(m)为第一类贝塞尔函数的2n阶;φ为子调制器MZM-c之后的光移相器的相位。

在冗余的光边带中,二阶和六阶光边带对射频杂散抑制比有明显的影响,因此系统为了得到高质量的-4和+4阶光边带,其中关键步骤就是消除二阶和六阶光边带。从 (5) 式可以看出,当满足1+exp(2jΔφ)=0和1+exp(6jΔφ)=0时,即Δφ=π/2时,可以同时很好地抑制冗余的二阶和六阶光边带。在调制系数取2.5~4.0的范围时,四阶贝塞尔函数的值远大于八阶贝塞尔函数的值,所以可以忽略八阶以上的光边带。通过调整MZM-c的偏压和之后的光移相器可以抑制零阶光边带,所以为了抑制零阶光边带,令 (5) 式中n=0,且MZM-c偏压需满足

cosφcexp()+J0(m)=0,(6)

Vbias_c=2Vπ_cπarccos[-J0(m)],(7)

此时,三平行MZM结构输出为

Eout_1tE0exp(jω0t)[J4(m)exp(4jωRFt)×exp(4jφ0)](8)

然后,PBS将其分成两个正交的偏振方向,即X轴偏振光一部分作为第二级MZM的光源,另一部分经过PD1拍频得到八倍频信号,再将该信号调制到第二级MZM调制器上,控制调制器工作在最小传输点,在推挽模式下,上下臂的偏置电压之差为半波电压的一半,由于第二级MZM的偏置电压是极小的,满足弱调制的条件,因此可以忽略第二级MZM调制器产生的二阶及以上的光边带。假设PD1输出的电信号的幅度为VRF1,这时输出的光信号表达式为

Eout_2t)J4(m)exp(jωct)·[J1(m1)exp(12jωRFt)+J1(m1)exp(4jωRFt)+J-1(m1)exp(-4jωRFt)+J-1(m1)exp(-12jωRFt)],(9)

式中:m1VRF1/(2Vπ_2)为调制深度,Vπ_2为调制器的半波电压。

由 (9) 式可以得出,X轴偏振光得到四阶和十二阶光边带,Y轴偏振光保持不变,未被调制。两个正交偏振信号由PBC进行组合后,调整PC可以抑制四阶光边带,只留下十二阶光边带,经过PD2拍频可得到24倍频的毫米波信号,最后利用误码仪评估系统的传输性能。

3 仿真结果与分析

3.1 信号输出分析

利用Optisystem软件根据图1的毫米波发生器结构来进行仿真。系统中CW激光器的中心频率为193.1 THz,激光功率为30 dBm。频率为10 GHz的RF信号经功分器分为功率相等的两路信号,其中一路用来驱动MZM-a,另外一路相移π/2后再驱动MZM-b,MZM-a和MZM-b的半波电压Vπ_1=4V,均工作在最大传输点。系统参数如表1所示。

表 1. 系统参数

Table 1. System parameters

ParameterValue
Optical power of CW laser /dBm30
Center frequency of CW laser /THz193.1
Linewidth of CW laser /MHz10
Dispersion of optical fiber /(ps·nm-1·km-1)17
Half-wave voltage of all MZM modulators /V4
Frequency of RF signal /GHz10

查看所有表

在调制深度m=3.24时,三平行MZM调制器结构的输出光谱如图2所示,除-4阶和+4阶光边带之外的冗余边带几乎被完全抑制,完全满足系统需求。

图 2. 三平行MZM调制器结构输出光谱图

Fig. 2. Spectrum of the output optical signal from the structure of triple-parallel Mach-Zehnder modulator

下载图片 查看所有图片

PBS将其分成两个正交的偏振方向:X轴偏振光一部分作为第二级MZM调制器的光源;另一部分经过PD1拍频得到八倍频的电信号,其中PD1的响应灵敏度为R=0.6 A/W,将电信号调制到第二级MZM调制器上,第二级MZM调制的半波电压Vπ_2=4 V,控制调制器工作在最小传输点。调整PBS之前的PC1和PBC之后的PC2,最终得到光谱图和频谱图,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系统很好地抑制了除-12阶和+12阶信号之外的冗余边带,光边带抑制比(OSSR)的值可达到30 dB,频谱图中240 GHz以外的信号都被抑制,说明可以得到射频信号频率的24倍频毫米波,射频杂散抑制比(RFSSR)的值可以达到24 dB。较高的OSSR和RFSSR说明系统得到的信号质量较高。

图 3. 输出结果图。(a)光谱图;(b)频谱图

Fig. 3. Output results. (a) Optical spectrum; (b) RF spectrum

下载图片 查看所有图片

该发生器根据毫米波信号的OSSR和最终电信号的RFSSR来进行状态分析。OSSR和RFSSR随着调制深度变化的关系如图4(a)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OSSR和RFSSR的变化趋势相同,先增大后减小,OSSR和RFSSR在调制深度为3左右时有最大值,OSSR可以达到40 dB以上,RFSSR可以到达近30 dB。调制深度满足一定条件下,OSSR和RFSSR都有着较高的数值,故系统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毫米波信号。在调制深度偏离量为1时,OSSR的值减小到20 dB,RFSSR的值减小到15 dB。

图 4. OSSR和RFSSR随着调制深度变化关系图。(a)本文的方案;(b)文献[ 20]的方案

Fig. 4. OSSR and RFSSR versus modulation depth. (a) Scheme of this article; (b) scheme of Ref. [20]

下载图片 查看所有图片

相同条件下,对文献[ 20]的方案进行仿真,该文献中的方案采用4个MZM调制器级联的结构,得到16倍频的毫米波信号。OSSR和RFSSR随着调制深度变化的关系如图4(b)所示。在调制深度为2.827时OSSR和RFSSR具有最大值,而当调制深度偏离量为0.025时,OSSR由40 dB减小到20 dB,RFSSR由30 dB减小到15 dB。相比之下,本系统方案对调制深度的灵敏度要小于文献[ 20]的方案,受到调制深度的影响更小。

针对发生器产生的24倍频毫米波信号,可以通过最小误码率(BER)、最大品质因子Q值来验证链路传输的性能。如图5中所示,在光纤传输长度小于150 km的情况下,最大品质因子Q值逐渐减少,在传输距离达到150 km时最大品质因子Q值依旧可以达到6,系统的最小误码率曲线逐渐升高,在传输距离达到150 km时最小误码率曲线仍然小于10-10,整体的变化趋势比较平稳,说明系统的传输距离延长至150 km仍然有着较好的传输性能。

图 5. 最大品质因子Q值和误码率随光纤传输距离的变化图。(a)最大品质因子Q值;(b)误码率

Fig. 5. Maximum value of Q and maximum value of BER versus fiber transmission distance. (a) maximum value of Q; (b) Maximum value of BER

下载图片 查看所有图片

3.2 非理想情况对生成信号的影响

3.2.1 非理想消光比对生成信号的影响

在实际的应用中,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消光比并不理想,通常调制器的消光比一般在35 dB左右,因此会对OSSR和RFSSR产生一定的影响。分别调整第一级和第二级MZM调制器,分析调制器消光比对系统OSSR和RFSSR的影响,如图6(a)(b)所示,OSSR和RFSSR都呈线性增长,之后趋于稳定值。相比之下,调整第一级MZM时OSSR和RFSSR比调整第二级MZM时能够更快地趋于稳定值。对于OSSR,调整第一级MZM时,OSSR在消光比为40 dB时达到稳定,而后者是在消光比为70 dB时达到稳定;对于RFSSR,调整第一级MZM时,RFSSR在消光比为35 dB时达到稳定,而后者是在消光比为50 dB时达到稳定。

通过上述分析,第一级MZM调制器的消光比对OSSR和RFSSR的影响较小,几乎可以忽略,第二级MZM调制器的消光比对OSSR和RFSSR的影响较大。

3.2.2 MZM-c的偏压偏移对生成信号的影响

图7给出了当调制深度为3.24时,MZM-c的偏压漂移对产生的毫米波性能的影响。MZM-c的偏压对OSSR和RFSSR的影响分别如图7所示,从图中可知,在偏压值为1.384时OSSR和RFSSR最大,而随着偏压的偏离量增加,OSSR和RFSSR均有明显减少,MZM-c偏压对OSSR和RFSSR的影响相似。在偏压的偏离量小于0.003时,OSSR总大于30 dB,RFSSR总大于20 dB。实际系统中采用稳定度较高的直流偏置源,可以达到更好的系统性能。

图 6. OSSR和RFSSR随着消光比的变化关系图。(a) OSSR;(b) RFSSR

Fig. 6. OSSR and RFSSR versus extinction radio. (a) OSSR; (b) RFSSR

下载图片 查看所有图片

图 7. OSSR和RFSSR随着MZM-c偏压变化关系图

Fig. 7. OSSR and RFSSR versus bias voltage of MZM-c

下载图片 查看所有图片

通过上述分析,将子调制器MZM-c偏压的偏离量控制在0.003时,生成信号的OSSR可以保持在30 dB以上,RFSSR可以保持在20 dB以上。因此,严格控制子调制器MZM-c的偏压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毫米波信号。

3.2.3 MZM-a与MZM-b之间驱动信号的相位差对生成信号的影响

两个子调制器MZM-a和MZM-b间的驱动信号的相位差对OSSR和RFSSR的影响如图8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OSSR和RFSSR随着相位差的偏离量增大而不断减小,而且OSSR和RFSSR的变化趋势相似,相比之下RFSSR比OSSR的下降趋势更加明显。在相位差的偏离量小于0.5°时,OSSR可以保持在20 dB以上,RFSSR可以保持在15 dB以上。

图 8. OSSR和RFSSR随着MZM-a和MZM-b间的驱动信号的相位差变化关系图

Fig. 8. OSSR and RFSSR versus offset of driving signals between MZM-a and MZM-b

下载图片 查看所有图片

通过上述分析,将子调制器MZM-a和MZM-b之间的射频信号的相位差偏离量控制在0.5°之内,OSSR可以保持在20 dB以上,RFSSR可以保持在15 dB以上。因此,为了获得高质量毫米波信号,需要对MZM-a和MZM-b之间的射频之间的移相器进行合理的设置和控制。

3.2.4 不同线宽下系统误码率和眼图

在RoF系统中,影响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激光器的线宽。为了验证激光器线宽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将系统除激光器线宽外的其他参数都设为相同参数。当激光器线宽δ分别取值为5,15,35,50 MHz时,得到的不同激光器条件下的系统眼图如图9所示。

根据仿真结果可得,当线宽为5 MHz时,系统BER为7.9399×10-26;当线宽为15 MHz时,系统BER为3.4275×10-23;当线宽为35 MHz时,系统BER为1.0118×10-16;当线宽为50 MHz时,系统BER为2.5496×10-14。由图9可知:当激光器的线宽δ为5~15 MHz时,系统可以得到比较清晰的眼图;随着激光器线宽的增大,系统眼图逐渐变得模糊。

图10给出了不同激光器线宽的条件下系统的误码率随着线宽δ的曲线,由图可以看出,随着线宽的增大系统误码率增加。通过以上仿真结果分析可知,窄线宽可以使系统获得清晰的眼图和较低的误码率,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性能。

图 9. 不同激光器线宽下系统眼图。(a) δ=5 MHz;(b) δ=15 MHz;(c) δ=35 MHz;(d) δ=50 MHz

Fig. 9. Eye diagram versus linewidth of laser. (a) δ=5 MHz; (b) δ=15 MHz; (c) δ=35 MHz; (d) δ=50 MHz

下载图片 查看所有图片

图 10. 误码率随着激光器线宽的变化图

Fig. 10. BER versus linewidth of laser

下载图片 查看所有图片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无光或电滤波的24倍频光生毫米波发生器。研究发现,OSSR的值可达到40 dB,RFSSR的值可达近30 dB,系统的传输距离延长至150 km时仍然有着较好的传输性能。分析了消光比对生成信号的影响,系统第一级MZM的消光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第二级MZM的消光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分析了子调制器MZM-c的偏压和MZM-a与MZM-b之间驱动信号的相位差对系统的影响,发现:将MZM-c偏压的偏离量控制在0.003之内,OSSR可以保持在30 dB以上,RFSSR可以保持在20 dB以上;将MZM-a与MZM-b之间的驱动信号相位差的偏离量控制在0.5°之内,OSSR可以保持在20 dB以上,RFSSR可以保持在15 dB以上。结果表明:当调制深度、MZM-c的偏压和MZM-a与MZM-b之间驱动信号的相位差在一定偏移范围内,生成的信号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最后,分析不同激光器线宽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发现窄线宽激光器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性能。相比于以往的方案,整个系统没有采用任何光或电滤波器,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同时可以得到高倍频、高质量、具有良好传输性能的毫米波信号,对于无滤波的高倍频毫米波信号生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系统采用的结构需要多个调制器,调制器的插入损耗是一个问题,后续的研究将会采用更少的调制器来实现高倍频毫米波信号的生成。

参考文献

[1] 许丽丽, 宁提纲, 李晶, 等. 一种改进的基于前向调制技术生成60 GHz毫米波方案[J]. 光学学报, 2013, 33(2): 0206002.

    Xu L L, Ning T G, Li J, et al. Improved 60 GHz millimeter-wave generator based on feed-forward modulation[J]. Acta Optica Sinica, 2013, 33(2): 0206002.

[2] Wei Z H, Wang R, Pu T, et al. A wideband tunable phase shifter based on orthogonal optical single-sideband[J].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13, 11(s2): s20601.

[3] 谭芷莹. 马赫-曾德尔调制器偏置电压自适应控制技术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6: 13- 26.

    Tan ZY. Research on adaptive bias voltage control technique for Mach-Zehnder modulator[D]. Wuh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13- 26.

[4] 方祖捷, 叶青, 刘峰, 等. 毫米波副载波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激光, 2006, 33(4): 481-488.

    Fang Z J, Ye Q, Liu F, et al. Progress of millimeter wave subcarrier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J]. 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 2006, 33(4): 481-488.

[5] Chen J, Lin C T, Shih P T, et al. Generation of optical millimeter-wave signals and vector formats using an integrated optical I/Q modulator [Invited][J]. Journal of Optical Networking, 2009, 8(2): 188-200.

[6] Ogawa H, Polifko D, Banba S. Millimeter-wave fiber optics systems for personal radio communic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1992, 40(12): 2285-2293.

[7] Li J, Ning T G, Pei L, et al. Millimeter-wave radio-over-fiber system based on two-step heterodyne technique[J]. Optics Letters, 2009, 34(20): 3136-3138.

[8] 商建明, 王道斌, 刘延君, 等. 基于外调制器的可控八倍频光载毫米波生成技术研究[J]. 光学学报, 2014, 34(5): 0506003.

    Shang J M, Wang D B, Liu Y J, et al. Research on the controllable frequency octupling technology for generating optical millimeter-wave by external modulator[J]. Acta Optica Sinica, 2014, 34(5): 0506003.

[9] 王一群, 裴丽, 李月琴, 等. 三角波扫频的可调谐毫米波RoF下行链路性能分析[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 45(5): 0522001.

    Wang Y Q, Pei L, Li Y Q, et al. Analysis on the performance of RoF downlink with tunable optical millimeter-wave generation by employing triangular wave sweep[J].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2016, 45(5): 0522001.

[10] 刘婷婷, 裴丽, 王一群, 等. 基于光载波抑制调制的可调谐高倍频毫米波信号发生器[J]. 光子学报, 2018, 47(12): 1206003.

    Liu T T, Pei L, Wang Y Q, et al. Tunable high-frequency millimeter-wave signal generator based on optical carrier-suppressed modulation[J]. Acta Photonica Sinica, 2018, 47(12): 1206003.

[11] 郝崇正, 李洪祚, 孙权, 等. 马赫-曾德尔调制器任意偏置点稳定控制技术[J]. 光子学报, 2017, 46(10): 1023002.

    Hao C Z, Li H Z, Sun Q, et al. Stable bias control technique for any-point locking in Mach-Zehnder modulator[J]. Acta Photonica Sinica, 2017, 46(10): 1023002.

[12] 张敬, 王目光, 邵晨光, 等. 基于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光子倍频毫米波生成的研究[J]. 光学学报, 2014, 34(3): 0306004.

    Zhang J, Wang M G, Shao C G, et al. Photonic frequency-multiplying millimeter-wave generation based on dual-parallel Mach-Zehnder modulator[J]. Acta Optica Sinica, 2014, 34(3): 0306004.

[13] KawanishiT, KiuchiH, YamadaM, et al. Quadruple frequency double sideband carrier suppressed modulation using high extinction ratio optical modulators for photonic local oscillators[C]∥2005 International Topical Meeting on Microwave Photonics, October 14, 2005, Seoul, Korea. New York: IEEE, 2005: 1- 4.

[14] Kathpal N, Garg A K.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radio over fiber system using direct and external modulation schem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tific & Engineering Research, 2017, 8(4): 172-175.

[15] Ma J X, Yu J, Yu C X, et al. Fiber dispersion influence on transmission of the optical millimeter-waves generated using LN-MZM intensity modulation[J].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2007, 25(11): 3244-3256.

[16] 应祥岳, 徐铁峰, 李军, 等. 基于级联双平行MZM的16倍频光生毫米波技术[J]. 光电子·激光, 2017, 28(11): 1212-1217.

    Ying X Y, Xu T F, Li J, et al. Photonic generation of millimeter-wave signal via frequency 16-tupling based on cascaded dual-parallel MZM[J]. Journal of Optoelectronics·Laser, 2017, 28(11): 1212-1217.

[17] 彭继慎, 温禄淳. 基于级联调制器的24倍频毫米波信号产生[J]. 半导体光电, 2016, 37(5): 758-762.

    Peng J S, Wen L C. 24 frequency multiplication millimeter-wave signal generation based on cascade modulators[J]. Semiconductor Optoelectronics, 2016, 37(5): 758-762.

[18] 洪赞扬, 王天亮, 王金华. 基于并联调制器的高倍频毫米波信号生成[J]. 激光技术, 2019, 43(2): 275-279.

    Hong Z Y, Wang T L, Wang J H. Generation of high frequency millimeter wave signal based on parallel modulators[J]. Laser Technology, 2019, 43(2): 275-279.

[19] 张舟, 王天亮, 朱维. 基于微波光子的24倍频毫米波信号生成[J]. 半导体光电, 2019, 40(6): 852-856.

    Zhang Z, Wang T L, Zhu W. Generation of 24 multiplied millimeter wave signal based on microwave photonics[J]. Semiconductor Optoelectronics, 2019, 40(6): 852-856.

[20] Baskaran M, Prabakaran R. Optical millimeter wave signal generation with frequency 16-tupling using cascaded MZMs and no optical filtering for radio over fiber system[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Optical Society-Rapid Publications, 2018, 14: 13.

薛壮壮, 裴丽, 解宇恒, 郝丹, 朱可. 无滤波24倍频光载毫米波发生器[J]. 光学学报, 2020, 40(10): 1006001. Zhuangzhuang Xue, Li Pei, Yuheng Xie, Dan Hao, Ke Zhu. Filterless 24-Tupling Frequency Millimeter-Wave Generator[J]. Acta Optica Sinica, 2020, 40(10): 1006001.

本文已被 6 篇论文引用
被引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网
引用该论文: TXT   |   EndNote

相关论文

加载中...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