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光子学报
2023, 52(5): 0552200
张妍 1,2王慧乐 1刘忠 2赵会芳 1[ ... ]童欣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科技学院浙江省废弃生物质循环利用与生态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 杭州 310023
2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457
长期以来, 学者们致力于将玉米秸秆这类低品位的生物质资源向高附加值的化学品转化, 提高其利用价值。 对玉米秸秆进行常压酸催化多元醇液化试验, 并对其所得液化残渣的主要组成成分、 热解及纤维特性进行研究。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 热重分析技术(TGA)、 X射线衍射技术(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SEM)对玉米秸秆及其液化残渣的化学基团、 热裂解产物、 热失重情况、 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检测分析。 FTIR分析表明, 液化残渣中三组分(纤维素、 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几乎消失, 其主要含有未液化完全的纤维素和三组分降解产生的小分子间通过聚合反应生成的大分子物质。 Py-GC/MS表明, 液化残渣热裂解产物中包含呋喃类(10.64%)、 酚类(18.89%)、 酮类(3.73%)、 烃类(35.23%)、 醇类(4.17%)、 醛类(4.31%)、 醚类(1.25%)和有机酸类(4.79%)及含S或N杂原子化合物(17.00%)等89种可识别的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的含碳数高于玉米秸秆同类族化合物中的含碳数。 通过TGA明确液化残渣热失重的情况, 即加热阶段, 其质量损失约为3%; 快速失重阶段, 质量损失非常明显, 约为45%; 缓慢失重阶段, 质量损失不足4%; 其发生热解的条件比玉米秸秆的更为苛刻。 XRD结果可知, 液化残渣的主峰和次峰消失, 破坏了纤维素Ⅰ晶格结构, 形成球磨纤维素。 SEM图像表明, 玉米秸秆经酸催化多元醇液化后生成杂乱无序、 粗糙、 不规则、 呈颗粒状的液化残渣。 综上, 此条件下玉米秸秆几乎完全液化。 这为液化残渣制备木质基炭材料给予理论基础与应用支持, 促进了生物质资源全组分利用。
玉米秸秆 液化残渣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X射线衍射技术 Corn stalk Liquefaction residue FTIR Py-GC/MS XRD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3): 91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云南 昆明 650216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针对中国巨型太阳望远镜(CGST)主副镜的对准需求,提出了基于激光干涉测距的激光桁架主动对准方法。首先总体介绍CGST激光桁架测量系统的光学结构和测量原理;然后建立激光桁架运动学模型和主动对准光学模型并讨论系统的误差传播特性;接着通过大气光学模型来讨论温度场和局地大气湍流对该主动对准方法的影响。运动分析与光学建模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波段,当激光桁架的测距误差在5 μm以内、环境温度梯度小于0.381 K/m时,由对准误差引起的波前均方根优于λ/10。另外,在Kolmogorov湍流和典型昼间近地面湍流的条件下,大气湍流并不会严重降低激光桁架测量的灵敏度。由此可知,所提方法能够满足CGST副镜主动对准的需求。
成像系统 太阳望远镜 主动对准 激光测量 系统建模 像差分析 
光学学报
2022, 42(12): 1211002
钟龙权 1,2苗宇 3,*赵刚 1,2林江川 1,2[ ... ]张莹 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复杂电磁环境重点实验室, 四川 绵阳 621900
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应用电子学研究所,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 绵阳 621900
3 96901部队, 北京 100094
针对窄带高功率微波(HPM)效应试验的辐射场准确测试需求,分析补充了功率密度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分量,提出了一个参数更为全面的乘式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模型。采用B类评估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信息对各分量进行了一组赋值,计算得到了相对形式的分量标准不确定度。给出了评估测试环境影响、位置偏差等分量不确定度半宽度的实验方法,为HPM效应功率密度参数测量不确定度的合理评定提供了参考,为实现其全部分量基于实测数据客观评估测量不确定度提供了操作方法。
窄带高功率微波 功率密度 测量不确定度 效应测试 环境影响 位置偏差 narrowband high power microwave power density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effect test influence of test environment location deviation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1, 33(12): 123023
作者单位
摘要
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学院, 武汉 430000
针对喷水推进型无人艇(USV)在水平面内的航向控制问题,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终端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无人艇的Norrbin模型, 在此模型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终端滑模控制的航向控制器, 同时,为了缓解滑模控制带来的抖振问题, 引入了S型生长曲线函数对传统指数趋近率进行改进, 并借助Lyapunov方法证明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之后, 通过Matlab仿真实验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正确性; 最后, 利用自主研发的“海鳐01”号无人艇对所设计的航向跟踪控制算法进行湖上实船试验, 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无人艇 终端滑模控制 S型生长曲线函数 航向跟踪 USV terminal sliding mode control Sigmoid function heading tracking 
电光与控制
2020, 27(10): 12
作者单位
摘要
海军工程大学,武汉 430000
针对海上近岸威胁目标速度快、机动性强的特点,为提高无人艇编队海岸防御火力分配问题求解的质量和速度,建立了更加符合战场实际的无人艇编队多约束动态火力分配模型,并利用改进的蚁群算法进行模型求解。该模型较全面地考虑了威胁目标的动态运动变化和多方面资源约束,对算法的搜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进算法通过调整信息素的更新模式,采用时变的挥发因子,能在满足全局搜索的基础上避免陷入局部最优。通过蒙特卡罗仿真对比传统蚁群算法,结果证明该改进算法能有效提高无人艇编队海岸防御火力分配问题求解的有效性、收敛性和实时性,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火力分配 动态模型 蚁群算法 时变挥发因子 firepower allocation dynamic model ant colony algorithm time-varying volatile factor 
电光与控制
2020, 27(8): 58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学院,武汉 430000
2 海军航空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1
针对多USV编队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MAS)的编队协调策略与实现算法。首先,利用USV搭载的Agent之间的交互,实现分布式编队协调,同时基于引导者-跟随者法设计了面向“元编队”的控制器;之后,通过仿真实验与分析验证了策略与算法的正确性与稳定性;最后,利用“海鱇”和“海鳐”USV对所提方法进行海上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有效性。
多USV编队 协调策略 分布式控制 引导者-跟随者模式 multi-USV formation coordination strategy distributed control leader-follower mode 
电光与控制
2020, 27(6): 22
作者单位
摘要
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学院,武汉 430000
针对未知动态环境下欠驱动USV的多障碍物实时自主规避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线避障路径规划算法。算法基于全局路径的引导,充分考虑环境多障碍约束、USV本体运动学与动力学约束、既定航线约束,同时采用多目标函数作为优化函数,通过障碍物运动预测与滚动优化方式进行在线实时避障;之后,通过仿真实验与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最后,利用某无人艇对所提避障算法进行湖上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有效性。
欠驱动USV 路径规划 实时避障 未知动态环境 多障碍物 underactuated USV path planning real-time obstacle avoidance unknown dynamic environment multiple obstacles 
电光与控制
2020, 27(5): 10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四川 绵阳 621900;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复杂电磁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 绵阳 621900
针对限幅器在高功率微波(HPM)作用下的尖峰泄漏问题,基于搭建的HPM注入实验平台和电路仿真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注入功率超过6 dBm时,限幅器会出现尖峰泄漏现象,限幅器泄漏尖峰的上升沿与脉宽随着注入功率的增加而减小,而绝对尖峰泄漏功率随注入功率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平顶泄漏功率呈近似“线性增加-缓慢下降-小幅增长”趋势。并且,实验结果显示:HPM脉宽与重频对限幅器尖峰泄漏特性基本无影响,其泄漏特性变化规律与单次脉冲的基本一致;尖峰泄漏能量随注入功率的增加而降低。
限幅器 高功率微波 尖峰泄漏 响应特性 limiter high power microwave spike leakag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10): 103014
作者单位
摘要
盲信号处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为评估车辆点火脉冲对短波接收站电磁环境的影响,首先分析了车辆点火原理模型,并测试了小轿车、卡车两种典型车辆的点火脉冲生成的频域噪声;其次利用基于距量法的电磁计算软件对小轿车、卡车的点火脉冲等效天线与10 m单极子接收天线之间的传输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获得传输损耗波动曲线。最后通过3辆汽车点火实测对乡村短波接收站的电磁环境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卡车点火脉冲辐射功率高于小轿车辐射功率14 dB;车辆点火脉冲等效天线相对于10 m单极子接收天线,在7.5 MHz传输损耗最小,相距30,100 m时传输损耗分别为24,32.2 dB;试验中,在30 m距离处,3辆小汽车点火脉冲对短波电磁环境的影响为抬高了低频段底噪1~2 dB,当距离增加到100 m以上时,已无明显影响。
短波电磁环境 人为噪声 车辆点火脉冲 矩量法 传输损耗波动曲线 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man-made noise vehicle ignition pulse method of moments transmission loss fluctuation curve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7): 073004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