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本文分别在室温和低温下测定了氟磷酸盐玻璃中用不同波长激发Cu~+的分时荧光光谱以及不同发光波长的荧光寿命.随延迟时间增加,发光峰值移向长波.当采用长波长激发时,在发光主峰两边出现多个子峰结构,展现了激活离子之间的能量转移.
玻璃 分时荧光 
光学学报
1988, 8(6): 48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采用多条激光窄线激发,由Cr~(3+)的荧光谱线斯托克斯位移与激发光能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分析并导出了氟磷酸盐玻璃中Cr~(3+)的一些运动晶场参数。
玻璃 辐射跃迁 
光学学报
1987, 7(6): 575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对掺钛氟磷酸盐玻璃作了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激发光谱的测定。该玻璃中,Ti~(3+)离了处于畸变八面体格位中。用紫外250~320nm电荷迁移带激发,可观察到可见区~0.55μm的发光。带宽~180nm,激发光谱的峰值位于290nm。同时分别测定了室温和77K时Ti~(3+)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及弛豫光谱。随着延迟时间增加,低温下荧光峰值从510nm向长波方向移动到640nm。光谱显得弥散。而室温下变化较小。低温下荧光寿命为5~12μs,与发射波长有关。相反,室温下荧光寿命均为13μs,与发射波长无关。本文还对无机玻璃中Ti~(3+)的发光条件和可能性作了讨论。
光学学报
1985, 5(4): 319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对掺铜0.2~1.0wt%三种含不同Cu~+离子浓度的磷酸盐玻璃,在室温和77K下作了时间分辨萤光光谱和萤光寿命的测定。用紫外220nm或320nm激发,在不同Cu~+离子浓度时,光谱性质都不一样。室温下220nm激发时,谱线较宽。并随延迟时间增加,谱线移向长波,线宽增加。320nm激发时,谱线无变化。低温下谱线的变化速率较慢。另外,在Cu~+离子浓度增加时,谱线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且变化速率和幅度均增加。 萤光寿命的测定结果显示激发态离子的衰减速率与发射波长有关。发射波长愈短,衰减愈快。低温下衰减速率随发射波长的变化比室温下更甚。 本文用能量转移机理解释了实验现象。认为声子支助的离子-离子相互作用,使激发从高能隙格位迁移到低能隙格位。
光学学报
1985, 5(2): 163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制备了掺钛氟磷酸盐玻璃,对其吸收光谱作了测定。并用紫外激发,观察到Ti3+的可见发光。实验发现,在5290有一不对称吸收带,在6850有一肩。本文认为紫外高强度吸收属于Ti4+和Ti3+的电荷迁移跃迁。
中国激光
1984, 11(9): 558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激光
1983, 10(8-9): 628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在前文[Ⅰ]的基础上对Mn~(2+)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结合ESR实验结果,分析了Mn~(2+)的配位状况,认为在这三种玻璃中,Mn~(2+)都处于八面体配位中。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相符。对以Fe~(3+),Fe~(2+)两种稳定价态存在的铁离子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结合其ESR波谱,认为Fe~(3+)也处于八面体中.
光学学报
1982, 2(6): 54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在三种掺Cr~(3+)的玻璃中作了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的测定。根据配位场理论对光谱数据作了分析和计算,理论值与实验值相符合。实验还发现从磷酸盐玻璃→氟磷酸盐玻璃→氟化物玻璃的静电参量B值依次序上升。反映了中心过渡金属离子与配位体之间化学键的共价性降低,离子性增加。相应的吸收和荧光峰值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同时荧光强度增加,荧光寿命延长,温度猝灭减弱。说明无辐射跃迁几率降低。本文还对磷酸盐玻璃中Mo~(3+)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作了研究报道。与Cr~(3+)相比,Mo~(3+)的配位场强Dq要大得多,Cr~(3+)的近红外发光是属于4~T(2g)→~4A(2g),而Mo~(3+)则是~E→~4A(2g)的发射。
光学学报
1982, 2(5): 393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