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强 1,*叶繁 1蒙世坚 1,2鲁建 1[ ... ]李正宏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900
2 复旦大学近代物理系, 上海EBIT实验室, 上海 200433

综述了8-MA装置上近5年开展的动态黑腔相关实验研究进展。对动态黑腔能量学典型特征研究做了小结并与Z装置做了对比,对丝阵内爆与低密度泡沫相互作用过程中冲击波传播与动态黑腔形成特征的诊断手段和重要结果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动态黑腔负载优化过程做了报道。最后对动态黑腔驱动靶丸内爆实验探索开展了分析与总结。

X射线光学 Z-箍缩 动态黑腔 冲击波 韧致本底 中子 
光学学报
2022, 42(11): 1134009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900
通过一维条纹相机诊断系统对“聚龙一号”(JL-Ⅰ)四类单层丝阵负载进行了轴向X光辐射测量。由于瑞利-泰勒不稳定性的影响, 大部分负载表现出两端发光比中间滞后、阳极端发光比阴极端滞后、阳极端发光总强度弱于阴极端的现象。通过不同类型丝阵对比, 对于20 mm直径的丝阵, JL-Ⅰ驱动器的匹配负载线质量在0.9 mg/cm附近。轴向辐射同步性与辐射功率之间存在相关性。
Z箍缩 一维条纹像 丝阵X光辐射 轴向同步性 Z-pinch 1-D streak image wire-array X-ray radiation axial synchronization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 28(12): 12200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900
基于多质点薄壳模型对准球形丝阵负载参数进行优化, 使得终态等离子体具有预期的内爆特性。通过对丝阵初始位形优化, 可以获得期望的终态等离子体壳纵横比, 并且终态纵横比对负载初始质量变化不敏感。对于固定电流波形(峰值1.2 MA、上升时间80 ns), 优化计算了初始丝长度15.4 mm的丝阵线质量。结果表明, 当丝阵初始线质量约为150 μg/cm时, 赤道半径为2 mm、纵横比为1的终态等离子体壳具有最大动能1.5 kJ。同时, 还针对不同幅度及上升时间的电流进行优化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终态等离子体壳的优化的最高动能与电流峰值平方成正比, 与最高动能相应的线质量与电流上升时间平方成正比。
电磁内爆 准球形丝阵 等离子体壳 数值模拟 内爆品质 electromagnetic implosion quasi-spherical wire array plasma shell numerical simulation implosion quality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1): 016004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900
2 重庆大学 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44
基于激光阴影像,研究了直径为8 mm的钨丝阵在滞止阶段的不稳定性发展。实验结果表明,在消融阶段早期,不稳定性扰动的主导波长为0.2 mm。在内爆后期和滞止阶段,不稳定主导波长迅速向长波长方向发展。在功率峰值前后,扭曲不稳定性特征开始出现,在滞止等离子体柱达到最小收缩直径后,辐射功率出现了明显下降。
钨丝阵 Z箍缩 内爆不稳定性 tungsten wire array Z-pinch implosion instability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11): 3069
作者单位
摘要
1 重庆大学 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44
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900
基于多种诊断设备获得的物理参数和物理图像,分析了8 mm铝丝阵内爆各阶段的辐射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铝丝阵的先驱等离子体在形成后未出现明显不稳定性特征。在向心箍缩阶段,出现了泡-钉(bubble-spike)结构,并伴有局部热点。结合分析空间分辨能谱图像,表明热点的形成与等离子局部的高温高密状态有关。通过对X光条纹像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定标,得到透过50 μm Be膜的等离子体热点的空间尺寸约为0.8 mm,持续时间小于10 ns。
铝丝阵 Z箍缩 等离子体 内爆辐射特征 aluminum wire array Z-pinch plasma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mplosion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7): 173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安徽 合肥 230022
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900
等离子体连续辐射谱反应了轫致辐射和复合辐射总效果, 通过对连续谱的拟合可以给出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信息。 基于Z箍缩钠等离子体的连续辐射谱数据, 提出以最优化的观点来拟合实验数据, 可以充分将实验中涉及到的多种未知变量作为不定参数考虑进去, 比普遍采用的直线拟合更准确, 其残差平方和仅为后者的1/3.6, 同时与共振线强度比得到的电子温度非常符合, 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Z箍缩 连续谱 最优化 电子温度 Z-pinch Continuum Optimization Electron temperatur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 31(5): 1175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