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利用CODE V光学软件设计了一种用于内调焦对心器的电视测微镜头。该镜头由四片透镜组成,采用正负正焦距对称结构。 其焦距为17.20 mm,数值孔径为0.063,视场为16.82°。该镜头工作在486 ~ 656 nm波段,总长为68 mm。系统的全视场畸变为 -1.13%,调制传递函数MTF值在空间频率为60 lp/mm时大于0.64。设计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成像质量良好,结构紧凑,满足使用要求。
光学设计 大视场 紧凑结构 optical design large filed of view CODE V CODE V compact system 
红外
2012, 33(10): 17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在致冷型红外光学系统中加入温栏会引入杂散辐射。杂散辐射包括温栏自身的辐射及对外部热光的反射。这两种辐射进入探测器后,会降低系统的信噪比和动态范围,影响成像质量。基于辐射及传热理论,提出温栏杂散辐射所引起噪声等效温差的计算模型,并研究了消除温栏杂散辐射的方法。用LIGHT TOOLS进行了光线追迹,对比分析了传统平面环状温栏和球面反射镜型温栏的杂散辐射,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和消除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半径为30.3 mm的高反射率球型温栏代替原设计中的粗糙平面型温栏,控制其曲率半径和位置,可使由温栏引入的杂散辐射降低99%以上。
杂散辐射 温栏 光线追迹 光学设计 stray light warm shield ray tracing optical design 
应用光学
2012, 33(1): 186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41
衡量镜面冷反射大小的主要指标在于其对后向反射光线的在探测器靶面的聚焦程度,目前使用一阶参量yni进行量化,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和具体的透镜参数和系统参数相联系,对于冷反射优化指导作用不大。定义了新的参量光学离焦量对反射光线的散焦进行量化,推导给出了其与镜面曲率半径、通光孔径、其后成像面位置、其前透镜组焦距和系统视场角等设计参数的关系式,分析总结了光学设计中降低冷反射的方法。利用光学离焦量对一个制冷型长波变焦红外光学系统进行了冷反射分析,并计算了各反射面的冷反射引入等效温差(NITD)。分析了NITD主要贡献面的冷反射成因,并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优化后系统变焦部分的NITD减小了50%,而固定透镜组的冷反射下降了75%左右,结果表明光学离焦量对于制冷型红外系统的冷反射优化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光学设计 冷反射 光学离焦量 变焦 红外系统 
光学学报
2012, 32(4): 0422003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41
利用光学不变量对焦平面系统进行近轴分析,得到了量化焦平面系统冷反射集中程度和变化率的两个一阶参量。以热辐射理论为基础,推导并总结了冷反射引入温差(NITD)和成像系统参数及环境参数的关系式。以焦距为90 mm,视场角4°,F数2.75的中波焦平面成像系统为例,在CODE V软件中对其冷反射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以一阶参量为约束,实光线追迹辅助验证的方式进行了冷反射优化,优化后光学系统的冷反射降低了70%。在杂光分析软件(ASAP)中根据系统的实际参数对冷反射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对冷反射进行优化控制后,系统的NITD减小到了预设值之下,冷反射效应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光学设计 冷反射 焦平面 光线追迹 红外系统 
光学学报
2012, 32(2): 0222007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研究了双视场红外变焦系统的光学被动消热差技术,通过理论分析温度变化对变焦光学系统性能的影响,推导出被动消热差公式。将热离焦和热色差作为两种附加的初级像差引入像差平衡关系式,可通过常规光学系统消像差的4种途径: 分配光焦度、有效匹配光学材料、改变透镜形状和引入非球面实现全被动补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通用模型,该系统有6片透镜、一个非球面,在-45℃~+55℃温度范围内的2个视场均具有较好的像质、冷反射和较宽松的公差特性。在该模型中适当引入衍射元件, 可减少镜片,提高光学性能。
红外变焦光学系统 光学补偿 无热化 光学设计 infrared zoom optical system optical compensate athermalization optical design 
应用光学
2011, 32(1): 133
作者单位
摘要
1 电子科技大学 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网络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4
2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成都 610041
以一维二次同余码(QCC)作为扩时模式,以光正交码(OOC)和QCC码作为频域跳频模式,通过时域和频域的组合,构造了适用于光码分多址(OCDMA)系统的QCC/QCC和QCC/OOC2种跳频扩时码,并对码的容量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与一维QCC码相比,QCC/QCC跳频扩时码的容量扩大了p-1倍(p为码重),相关性得到改善,并且码字异相自相关限λa=1,互相关限λc=2;QCC/OOC跳频扩时码具有更大的码容量和更好的相关性,码字异相自相关限λa=0,所有码字按一定规律可分成p-1组(p为码重),每组内码字的互相关限λa=1,不同组间码字的互相关限λa=2。所得结果为光码分多址系统中跳频扩时码的构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光码分多址 一维QCC码 二维QCC/QCC码 二维QCC/OOC码 自相关限 互相关限 OCDMA one-dimensional QCC two-dimensional QCC/QCC two-dimensional QCC/OOC auto-correlation cross-correlation 
应用光学
2006, 27(5): 0363
作者单位
摘要
1 电子科技大学 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网络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4
2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成都 610041
介绍了严格最佳和准最佳(ν,κ,1)光正交码的定义,阐述了它们与(ν,κ,1)循环差集族的关系。基于Wilson均匀分布差引理和初等数论的基本理论,提出一种最佳(ν,κ,1)循环差集族的构造方法,即构造定义在v阶有限域上满足特定约束条件的k元集合。将该方法用于光正交码的设计中,可以有效地设计一些严格最佳(ν,κ,1)光正交码,其中,码长v为素数,码重k的取值为4、5和6。最后结合具体实例,给出严格最佳(ν,κ,1)光正交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同其他设计方法相比,该设计方法既简单又实用,尤其对严格最佳(ν,κ,1)光正交码而言,设计效率较高;随着码重k的增加,码的设计效率逐渐降低。
光码分多址 严格最佳光正交码 循环差集族 有限域 optic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 (OCDMA) strict-optimal optical orthogonal code (SO-OOC) cyclic difference family (CDF) finite field 
应用光学
2006, 27(4): 0268
作者单位
摘要
1 电子科技大学 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网络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4
2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成都 610041
介绍了光码分多址系统中常用地址码(一维扩时码、二维码和三维码)的特点,并对它们各自的互相关均值和方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非相干光码分多址系统中光学相关接收机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的用户地址码,对系统误码率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接收机最佳判决阈值与地址码基本特性参数和系统同时用户数间的关系。最后,给出了数值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对于采用特定地址码的光码分多址系统,只有选择合适的接收机判决阈值,系统的误码率性能才能达到最佳。研究结果对光码分多址系统中接收机判决阈值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光码分多址 一维扩时码 二维码 三维码 最佳判决阈值 optical code-division multiple-address (OCDMA) one dimensional time-spreading code two-dimensional (2-D) code three-dimensional (3-D) code optimum decision threshold 
应用光学
2006, 27(3): 0177
作者单位
摘要
电子科技大学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4
提出了采用光纤法-玻滤波器与电吸收调制器实现频域幅度编解码的频分信道双极性OCDMA系统方案.推导了系统模型理论公式,分析了系统信噪比对接收端探测误差、不同编解码系统和传输信道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比较高的信噪比有利提高接收端探测效果;系统容纳用户能力增强;系统有良好的相关特性;20 km的SMF搭配300 m的DCF传输系统明显优于20 Km的DSF传输系统.
光码分多址 频分信道 双极性码 光纤法-玻滤波器 幅度掩模板 
光子学报
2004, 33(3): 329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