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 西安 710000
频谱弥散(SMSP)干扰是一种针对线性调频(LFM)信号雷达的有源干扰, 它在时域和频域上与LFM信号高度相似, 当干扰信号从主瓣进入时, 雷达更难以探测目标。采用混合极化天线接收系统, 并结合干扰信号在相邻脉冲重复周期之间的差异, 利用时域通道和极化域通道联合得到的时域极化域联合通道来获得混合信号, 应用盲源分离算法分离出目标信号和干扰信号, 最后通过脉冲压缩来获取目标信号, 从而达到抗干扰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 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从混合信号中提取目标信号。
雷达抗干扰 频谱弥散干扰 盲源分离 联合时域极化域 radar anti-jamming Smeared Spectrum (SMSP) jamming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time-polarization domain combination 
电光与控制
2022, 29(2): 12
作者单位
摘要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 710051
针对现有雷达仿真系统的单线程运行模式在处理较大数据量或多任务执行时会造成CPU负担加重、导致系统运行速度缓慢与数据丢失, 进而影响仿真测试的实效性等问题, 提出了基于GNU Radio软件平台利用其多线程技术与模块化思想, 同时设计并使用传输内存地址的方法来搭建雷达信号系统, 提升计算机的资源利用率。多线程模式下的系统运行不仅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 而且能提升其处理数据的速度, 同时兼具美观性与操作性。最后的测试数据表明了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有效性, 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
雷达信号处理 GNU Radio软件平台 多线程 模块化 传输内存地址 radar signal processing GNU Radio software platform multi-threading modularization transmission memory address 
电光与控制
2021, 28(5): 75
作者单位
摘要
江苏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四旋翼飞行器的飞行控制系统可对多输入多输出的非线性系统进行稳定控制。针对复杂集总干扰下四旋翼姿态与位置的稳定控制, 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H∞输出反馈控制算法。首先通过Euler-Lagrangian方程获得四旋翼的飞行动力学模型, 并将其转换成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形式;其次根据时间尺度原理依次构建四旋翼的姿态和位置控制回路, 并设计静态H∞输出反馈控制策略来实现两个控制回路的抗干扰控制, 同时利用布谷鸟算法的寻优优势来计算最优的输出反馈控制增益;最后通过两组仿真算例对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基于静态H∞输出反馈控制的四旋翼系统能够有效抑制集总干扰的影响, 实现各控制环状态变量的稳定控制。
四旋翼飞行器 飞行控制 静态H∞输出反馈控制 稳态控制 布谷鸟算法 quad-rotor aircraft flight control static H∞ output feedback control steady control cuckoo search algorithm 
电光与控制
2018, 25(4): 41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苏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1
2 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 香港 999077
针对四旋翼飞行器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三维航迹规划算法和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 以提高四旋翼飞行器在城市中的自主飞行能力。在实际应用中, 四旋翼的自主飞行必须考虑其飞行动力学特性。首先, 利用牛顿-欧拉法推导四旋翼的飞行动力学模型, 并建立障碍物模型与航迹代价模型; 然后, 引入人工蜂群算法来处理四旋翼的航迹规划, 并采用自适应策略、新的概率选择方式及立方混沌搜索算子来提高其性能; 最后, 根据时间尺度原理将四旋翼的动力学模型分为位置与姿态两个控制环, 并分别设计二阶线性自抗扰控制器来实现其轨迹跟踪。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为四旋翼规划出一条平滑可飞的航迹, 并且能够有效抑制外界扰动, 实现各控制环状态变量的稳定控制。
四旋翼飞行器 线性自抗扰控制 航迹规划 人工蜂群算法 飞行动力学 quadrotor 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path planning artifical bee clony algorithm flight dynamics 
电光与控制
2018, 25(11): 30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苏理工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 常州 213001
2 江苏理工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常州 213001
为了改善H13钢的表面性能, 利用YLS-4000型光纤激光器在H13钢表面熔覆镍基涂层, 采用正交试验法, 对不同工艺下的熔覆层表面形貌、几何参量、稀释率、微观组织、显微硬度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 激光功率最小而送粉速率最大时(P=1800W, vf =1.0g/s)表面凹凸不平; 激光功率和扫描速率最大时(P=2200W, vs=25mm/s)表面出现裂纹;当稀释率η<10%时, 熔覆区平均硬度(大于800HV)为基体硬度(246HV)的3倍以上, 强化效果显著; 当稀释率η>25%时, 熔覆区下部受熔化基体的稀释作用硬度较低; 稀释率随着激光功率与扫描速率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送粉速率的增加而降低。通过调整工艺参量可获得表面平整光滑、组织致密、强化效果显著的熔覆层。
激光技术 激光熔覆 H13钢 镍基涂层 工艺参量 稀释率 强化效果 laser technique laser cladding H13 steel Ni-based coating processing parameter dilution ratio strengthening effect 
激光技术
2017, 41(4): 596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2 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 上海 200240
3 江苏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采用钕玻璃脉冲激光器进行了航空发动机用ЭП866耐热马氏体不锈钢激光冲击强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组织由马氏体板条和析出碳化物组成,多次冲击表层产生高密度位错缠结,回火后仍保留其缠结结构,产生大量的纳米析出相。多次冲击可使表层引入更高幅值的残余压应力,幅值达-715.4 MPa,且残余压应力值随光斑搭接次数增加而增加。500~650 ℃回火处理后残余压应力下降幅度达到5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冲击次数对其影响较小。
激光技术 ЭП866不锈钢 激光冲击强化 残余压应力 热处理 微观结构 
中国激光
2016, 43(11): 1102009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苏理工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常州 213001
2 东南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南京 211189
为了优选激光冲击工艺参量以获得最大的表面残余压应力, 利用激光冲击和塑性变形理论推导出了激光冲击AZ31镁合金表面最大残余压应力公式, 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其激光冲击后的残余应力场。结果表明, 获得较大残余压应力场的激光冲击波载荷范围为1.2GPa~1.7GPa, 随着载荷的增加, 残余应力增加, 当载荷在1.4GPa~1.6GPa时, 最大残余压应力为125MPa左右; 冲击载荷在1.8GPa时, 出现轻微的“残余应力洞”现象; 而在大于1.9GPa时, 均出现明显的“残余应力洞”现象; 载荷p=1.474GPa时最大残余应力为-128.5MPa。理论推导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激光技术 镁合金 残余应力 塑性变形 有限元分析 laser technique magnesium alloy residual compressive stress plastic deformation finite element 
激光技术
2016, 40(1): 5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2 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 上海 200240
3 江苏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为了研究激光冲击对AZ80-T6 挤压镁合金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钕玻璃脉冲激光器对疲劳试样进行激光冲击强化(LSP)和激光冲击温强化(WLSP)处理,并进行拉-拉疲劳实验。结果表明:LSP 和300 ℃时WLSP 处理后镁合金表面产生的残余压应力分别为-125 MPa 和-158 MPa,而其疲劳寿命分别比原始试样提高11.42%和75.74%。WLSP 明显地延迟裂纹萌生时间,提高AZ80-T6 镁合金的疲劳寿命。另外对激光冲击诱导的镁合金微观结构及其低周疲劳行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激光技术 AZ80镁合金 激光冲击温强化 残余压应力 低周疲劳行为 微观结构 
中国激光
2015, 42(11): 1103004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2 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 上海 200240
3 江苏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采用钕玻璃脉冲激光器进行了室温到300 ℃区间AZ80-T6镁合金激光冲击温强化(WLSP)实验研究。结果表明:WLSP 具有明显的温强化效果,比室温冲击强化(LSP)产生更高幅值的残余压应力,150 ℃时表面残余压应力(-150 MPa)和显微硬度均达到最大值,此时硬度较基体提高了35.8%,具有最佳的温强化效果;而150 ℃~250 ℃区间表面显微硬度趋于稳定值,其范围为122.1~119.1 HV,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此外,还对不同温度下冲击凹坑的三维(3D)轮廓、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激光光学 AZ80镁合金 激光冲击温强化 残余应力 表面硬度 表面形貌 
中国激光
2015, 42(10): 10060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2 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 上海 200240
3 江苏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1
为了研究超高应变速率激光冲击对AZ31 镁合金温成形性能的影响,采用钕玻璃脉冲激光器(脉冲宽度为20 ns,激光功率密度为1.53 GW/cm2)进行AZ31 镁合金薄板室温激光冲击成形(LSF)和200 ℃时激光冲击温成形(WLSF)实验研究及模拟分析。结果表明:AZ31 交叉轧制薄板具有良好的超高应变速率WLSF 能力,可实现温成形和改性双重效应,表层形成高幅残余压应力和高密度位错,WLSF 表面比LSF 具有更稳定的残余压应力,超高应变速率激光冲击和动态再结晶可能是纳米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分析LSF 和WLSF 试样表面形貌和粗糙度以及表面残余应力分布。
材料 AZ31镁合金 激光冲击温成形 残余应力 微观结构 
中国激光
2015, 42(9): 090300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