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嘉应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广东 梅州 514015
采用无催化剂高温反应热蒸发和磁控溅射相结合的方法, 在碳布上生长了W@WO3纳米结构薄膜。通过XRD、SEM、XPS测试表明样品结构具有很好的结晶性, 且W颗粒吸附在WO3纳米薄膜上构成了欧姆结, 可用于提高半导体材料的电荷分离效率。通过将样品放入罗丹明B溶液进行可见光照射5h, 76%的RB可被降解, 与降解效率为26%的WO3纳米结构相比, 经过W修饰后的样品光催化性能可得到大幅提升。实验利用碳布作为衬底生长出大比表面积纳米薄膜, 可为了提供更多的光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实验无需采用价格昂贵的贵金属修饰, 也无需采用催化剂, 可为低成本简易制备高质量的光催化材料提供有效制备方法, 在污水等有机物的处理降解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结构 金属修饰 光催化 nanostructure metal modification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光学技术
2021, 47(1): 62
作者单位
摘要
嘉应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广东 梅州 514015
采用传输矩阵法研究了基于MoO3/Ag/MoO3(MAM)透明导电电极和ITO电极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学性能。分别对电池耦合层厚度、活化层厚度和金属电极进行了优化, 得到了优良效率的结构。结果表明,MAM与ITO有机太阳能电池在不同活性层厚度和不同光学间隔层厚度条件下有明显的光学性能差异; 对于薄活性层MAM电极器件(100nm), 最大短路电流密度可达到16.85mA/cm2, 比ITO器件提高了7.3mA/cm2, 而对于厚活性层MAM电极(270nm), ITO电极器件的光学性能明显优于MAM器件; 还通过改变光学间隔层LiF的厚度进行计算, 得出本仿真条件下两种结构性能差异的临界光学间隔层厚度为30nm。
传输矩阵法 透明导电电极 有机太阳能电池 光学性能 transport matrix metho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electrode organic solar cells optical properties 
光学技术
2020, 46(6): 660
作者单位
摘要
嘉应学院 物理与光信息科技学院, 广东 梅州 514015
为解决法拉第磁光效应测量电流方向问题,利用法拉第效应原理搭建了测量电流方向的实验系统,研究不同方向电流作用下的磁致旋光特性,测量了不同方向的电流与光传播方向、光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迎着光观测,出射线偏振光的旋光方向表现为右旋时,相应的电流方向沿光传播方向;当出射线偏振光的旋光方向表现为左旋时,相应的电流方向与光传播方向相反。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对指导设计同时可以测量电流大小和方向的光学电流互感器等法拉第磁光器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法拉第磁光效应 电流方向 旋光方向 光传播方向 Faraday magneto-optic effect current direction optical direction light propagating direction 
光学技术
2016, 42(1): 78
作者单位
摘要
嘉应学院物理与光信息科技学院, 广东 梅州 514015
实验研究了薄膜偏振片的p 偏振光的反射作用对输出p 偏振光薄膜偏振片Nd∶YAG 激光输出功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输出s 偏振光的薄膜偏振片固体激光对于提升激光输出功率的效果。研究表明:对于输出p 偏振光薄膜偏振片Nd∶YAG 激光器,薄膜偏振片对p 偏振光反射作用所引起反射损耗功率随耦合镜透射率增大而减弱,在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为20 A,透射率为5%时,损耗功率达7.13 W,为p 偏振光输出功率1.9 倍,当透射率为30%时,损耗功率降为0.59 W,仅为p 偏振光输出功率的8%;采用输出s 偏振光激光结构可克服上述损耗,其效果在透射率较低时更为显著。在驱动电流为20 A,透射率为5%时,s 偏振光激光器输出功率增加为7.77 W,为p 偏振光输出功率的2.05倍;透射率为30%时,s 偏振光输出功率仅为p 偏振光输出功率的1.09 倍。
激光器 薄膜偏振片 p 偏振光 s 偏振光 反射损耗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5, 52(6): 0614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暨南大学 光电工程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32
2 华南理工大学 电子与信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针对在紫外检测中可见光与紫外图像融合的实际需要,研究了实时融合技术。建立了一种以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DM642为核心的双波段图像实时融合实验系统。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原理、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特点。结果表明,该实验系统原理可行,能对可见光和紫外图像进行高速采集和实时隔合。
图像融合 实时数字图像处理 紫外检测 image fusion real-time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DSP DSP UV Detect 
光学技术
2006, 32(2): 027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