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梦雪 1,2,*王彬 1,2谌书 1,2白英臣 3[ ... ]魏竭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
2 西南科技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 绵阳 621010
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12
为掌握川西平原保护性耕作模式下还田秸秆腐解过程的光谱学特性, 追溯还田秸秆对川西地区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过程, 采集了该地区主要种植作物油菜、 水稻的秸秆样本,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三种光谱学表征手段, 阐明秸秆各腐解阶段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学特征, 对比不同农作物秸秆快速淋溶阶段DOM(0~0.5 d)与腐解过程(0.5~90 d)的光谱学特征差异性, 解析其变化机理。 结果表明: 还田秸秆腐解过程中DOM的光谱学特性差异明显, 伴随着芳香性物质的溶出、 降解以及新生腐殖类物质的形成; 由秸秆快速淋溶阶段释放DOM的E2/E3值最大而SUVA254值最小可知该阶段溶出的物质芳香性和分子量相对较小; 其芳香性组分的溶出主要集中在腐解前期(≤10 d), 表现于该阶段E2/E3值逐渐减小且SUVA254值逐渐增大, DOM中多糖峰、 芳香C和酰胺峰变弱; 难分解的纤维素、 半纤维素和大分子蛋白质主要在腐解后期被降解; DOM中酚类、 羰基类和羧酸类物质数量增加, 使得DOM与有机污染物、 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增强, 进而调节农田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 本研究为川西平原秸秆还田的环境意义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新证据, 为该地区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提供了依据。
秸秆 溶解性有机质 腐解 光谱学特征 川西平原 Straws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West Sichuan Plai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37(9): 286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