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常州大学 怀德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16
2 江苏理工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1
3 常州大学 数理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利用湿化学法在FTO玻璃基底上制备了高度规整的ZnO纳米棒阵列(ZnO NRAs), 以此为衬底,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ZnO NRAs表面沉积Cu2O薄膜。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光致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吸收光谱、光电性能进行了表征, 用甲基橙(MO)模拟有机物废水研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ZnO纳米棒为六方纤锌矿结构, 其直径约为80~100 nm, 长约2~3 μm, 棒间距约100~120 nm。立方晶系的Cu2O颗粒直径约为100~300 nm, 形成致密膜层并紧密覆盖在ZnO NRAs表面上, 构成ZnO/Cu2O异质结纳米阵列(ZnO/Cu2O HNRAs)结构。与纯ZnO NRAs和Cu2O相比, ZnO/Cu2O HNRAs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显著增强, 吸收波长向可见光方向偏移。ZnO/Cu2O HNRAs的载流子传递界面的电荷转移速度快, 有效促进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在紫外-可见光照射65 min后, ZnO/Cu2O HNRAs的降解效率为94%, 分别是纯ZnO NRAs和Cu2O的18倍和1.7倍。
ZnO纳米棒阵列 ZnO/Cu2O异质结纳米棒阵列 光电化学性能 光催化 ZnO NRAs ZnO/Cu2O HNRAs photo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photocatalysis 
发光学报
2017, 38(7): 936
作者单位
摘要
江苏工业学院数理学院,常州 213164
为了了解对称双缺陷光子晶体的传输特性,采用传输矩阵法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当两缺陷层中间的介质层数目大于缺陷两外侧介质层总数时,在禁带中只出现单一的缺陷模,且其透射率随它们的差异的增大而迅速减小;但当中间的介质层数目小于两外侧介质层总数时,在禁带中将会出现两个透射率为1的缺陷模,且两缺陷模的间距随它们的差异的增大而增大。结果表明,缺陷层的位置对缺陷模的影响较大,要使缺陷层中的局域电场得到有效提高,必须使缺陷层靠近光子晶体的正中心。
物理光学 光子晶体 缺陷模 传输矩阵 physical optics photonic crystal defect mode transfer matrix 
激光技术
2010, 34(3): 398
作者单位
摘要
江苏工业学院数理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基于F-P腔理论,通过引入有效折射率概念,研究了非线性微腔的光学双稳态,给出了相应的解析表达式。理论曲线与其它文献的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 研究表明,系统要产生双稳态现象,必须对入射光预置一定的偏移量。若介质是聚焦型Kerr介质,入射光波必须红移;反之则蓝移。临界的偏移量是 腔共振模线宽的0.866倍。
非线性光学 双稳态 有效折射率 Kerr介质 F-P腔 nonlinear optics bistability efficiency refractive index Kerr medium Fabry-Perot cavity 
量子电子学报
2009, 26(5): 591
作者单位
摘要
江苏工业学院数理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利用传输矩阵方法研究了一维光子晶体的全向反射特性。研究表明,光子晶体的结构参数对全向反射带的产生影响很大。要提高光子晶体的全向反射带带宽,必须增大 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及它们的高低折射率比值,同时使低高折射率层的光学厚度比接近0.85。研究结果对全介质反射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量子光学 全向反射 传输矩阵 光子晶体 结构参数 quantum optics omnidirectional reflection transfer matrix photonic crystal constructure parameter 
量子电子学报
2009, 26(3): 338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苏工业学院 信息科学系,常州 213016
2 华中科技大学 物理系,武汉 430074
为了了解光波在一维光子晶体的传输特性,利用传输矩阵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研究了缺陷层厚度对缺陷模偏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射角的变化对光子晶体的禁带及缺陷模影响较大,它们都随入射角的增大向高频(短波)方向移动,s偏振的禁带宽度逐渐增宽而p偏振的禁带宽度变化不明显,p偏振的缺陷模频移较s偏振的稍大。随着入射角的增大,s偏振的缺陷模越来越细、品质因子逐渐增大,而p偏振的缺陷模变化趋势则刚好相反。
物理光学 光子晶体 传输矩阵 缺陷模 偏振态 physical optics photonic crystal transfer matrix defect mode polarization state 
激光技术
2007, 31(3): 027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