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玉冉 1,2邓杰 1,*布勇浩 1,2代旭 1,2[ ... ]周靖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8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偏振是光的固有自由度,偏振探测提供了光强和波长之外的更多丰富信息。红外偏振探测器在成像、通信、遥感和宇宙学等众多应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偏振检测系统体积庞大、系统复杂,阻碍了偏振探测的小型化和集成化。近来,片上红外偏振探测器的发展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本文将重点介绍片上红外偏振探测器的两个前沿研究领域:偏振敏感材料和偏振选择性光耦合结构集成的红外偏振探测器,主要讨论片上红外偏振探测器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红外偏振探测器 各向异性材料 拓扑材料 手性钙钛矿 偏振选择性光学耦合结构 infrared polarization detector anisotropic materials topological materials chiral perovskites polarization-selective optical coupling structures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24, 43(1): 5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北京 100081
2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快速发展且应用广泛,但评估其性能的成像系统性能模型发展不足。迫切需要能够与先进的偏振成像系统相匹配的性能模型。利用深度学习网络的训练过程与人脑提取认知信息过程的相似性,本文首次将深度学习方法引入系统性能模型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图像的可自动评估系统性能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性能模型。该模型主要包含两个主要模块:退化模块、性能感知模块。在评估一个新的系统时,需要输入高质量的原始图像,并根据系统的硬件参数量身定制成像系统退化模块,退化完成后输入性能感知模块,从而得到最终的目标获取性能。为验证模型有效性,本文基于红外辐射理论自建了面向海面场景的红外偏振数据集,训练网络并进行测试。应用该模型对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与主观感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红外偏振成像 性能模型 深度学习 海面场景数据集 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ing, performance model, 
红外技术
2023, 45(5): 437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 镇江 212000
2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第708研究所, 上海 200000
针对海上船舶目标不清晰导致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框架的船舶红外与红外偏振图像的融合方法来增强海面船舶弱目标, 提高检测准确率。将源图像分为船舶轮廓部分和特征部分, 轮廓部分通过加权平均策略进行融合, 采用非局部均值对船舶偏振图像进行去噪;特征部分采用VGG网络提取, 进而重建融合图像。与传统图像融合方法相比, 所提方法能够保留更多的船舶红外与偏振特征, 使融合后的图像信息得到增强, 并在对比度和信噪比上均有较好提高, 为复杂海面背景下的船舶目标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船舶红外偏振图像 VGG网络 图像融合 ship 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es VGG network image fusion 
电光与控制
2023, 30(7): 68
作者单位
摘要
火箭军工程大学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25
针对金属多涂层目标在复杂环境下的红外偏振特性难题,提出了多涂层目标的表面辐射传输模型。根据红外辐射的特点,将探测器接收的红外辐射强度分为目标自发辐射强度和反射环境的红外辐射强度,其中自发辐射强度的求解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菲涅耳反射定律,反射辐射强度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菲涅耳反射定律和基于P-G模型的目标偏振双向反射率进行计算,并据此推导了目标表面的偏振双向反射方程,求解了多层涂层靶体的光学传输模型。依据热辐射环境下目标红外偏振特性模型,分别研究了涂层数量和环境热辐射强度比对多层涂层目标红外偏振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接近,证明所提传输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能力。
探测器 红外偏振成像 偏振特性 多层涂层 辐射传输 透射模型 
光学学报
2023, 43(22): 2204001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为了表征伪装涂层表面的辐射偏振特性,以Priest Germer(P‐G)模型为基础,针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建立一种基于几何衰减效应的二分量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pBRDF)模型,引入镜面反射系数和漫反射系数,推导出红外辐射线偏振度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校验,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数值分析涂层表面粗糙度、几何衰减效应及漫反射效应对红外线偏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表面粗糙度越大,由粗糙度引起的遮蔽阴影效应越明显,对应涂层的红外线偏振度越小,且目标涂层的环境辐射与其红外线偏振度呈负相关。上述结果为实现**伪装和反伪装、目标识别等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激光光学 红外偏振 几何衰减效应 漫反射效应 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伪装涂层 
中国激光
2023, 50(13): 1304007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分焦平面红外偏振探测器输出的是红外偏振马赛克图像,传统处理流程需要进行去马赛克恢复出四个偏振通道的完整图像,然后再实现后续的任务。然而,去马赛克过程会引入误差,而且计算复杂度高、耗时长。针对如何直接在红外偏振马赛克图像上进行目标检测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偏振权重局部对比度的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分析了目标与背景的偏振特性差异;然后设计了红外偏振马赛克图像的斯托克斯矢量计算卷积核;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偏振权重的偏振度显著图,在偏振度显著图上利用自适应阈值操作实现目标检测。此外,利用边缘检测方法进一步优化目标检测结果,得到更加完整的检测结果。最后,使用采集的红外偏振马赛克数据集验证了所提出的目标检测算法在复杂背景以及恶劣天气影响下的鲁棒性。
红外偏振 目标检测 偏振度显著图 infrared polarization object detection saliency map of the degree of polarization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23, 42(1): 1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光电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
2 空军装备部驻北京地区军事代表局天津地区第三军事代表室,天津
基于四通道偏振中波红外相机对不同伪装目标进行了不同偏振态特征和强度图像的采集,根据偏振方程解算出不同目标的偏振度、偏振角信息,利用多种图像融合算法获得了目标较为明显的偏振特性。通过与目标本身的红外强度图像对比可知,红外偏振图像通过不同的图像融合算法可以有效识别出采用普通红外伪装的目标。此研究对红外偏振应用于伪装目标识别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红外偏振 伪装识别 目标探测 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ing camouflage identification target detection 
光电技术应用
2022, 37(5): 97
田晨 1,2陈鹏 1,2张晓杰 3龙华保 3[ ... ]沈正祥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同济大学 先进微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2 同济大学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上海 200092
3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上海 201109
4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 100190
为了弥补分焦平面偏振成像技术在测量过程存在瞬时视场误差且图像分辨率降低的缺陷,将微扫描技术与分焦平面偏振成像系统相结合,研制了一款基于透镜微扫描的红外偏振成像光学系统,系统波长为3~5 μm、F数为2、光学视场角为±2°。采用折反式光学结构,将后透镜组中最后一片透镜作为微扫描透镜,实现了2×2模式的正交位移。完成了公差分析和结构设计,分析了微扫描透镜的同轴度、位置度、扫描位移等对成像质量的影响规律,获得了各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均高于0.47@17 lp/mm的设计结果。利用研制的系统进行了偏振成像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偏振成像提高了图像的对比度,目标轮廓更清晰,且对不同材质目标的识别能力更强。
红外偏振 光学系统 微扫描透镜 折反式 大容差 Infrared polarization Optical system Micro-scanning lens Catadioptric system Big tolerance 
光子学报
2022, 51(6): 0622001
谭畅 1,2,3王世勇 1,2,*高思莉 1,2陈丽 1,2,3[ ... ]裘莉娅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 200083
2 中国科学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83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为解决传统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计算复杂、渲染实时性差的问题,基于微平面理论,提出一种更快速的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并完成全链路的成像仿真。依据P-M海浪谱生成海面,设计了适用于偏振仿真的三维数据存储结构,讨论了探测器接收到的有效辐射并建立辐射控制方程,提出用宏观面元法向与探测方向中间向量代表微观面元平均取向的假设,改进传统P-G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建立了海面与舰船的定向半球偏振反射率与发射率模型,最后对探测器进行建模,生成海面与舰船的图像,计算出偏振度图像,并与相近条件下获取的实拍图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该仿真模型得到的仿真图像,与相近条件下获取的实测图像有良好的匹配度,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
红外偏振 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成像仿真 偏振成像 海浪谱 Infrared polarization Polarized bidirectional reflectiv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Imaging simulation Polarization imaging Ocean wave spectrum 
光子学报
2022, 51(6): 0611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精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 100191
针对海面太阳耀光背景下传感器受到强干扰而无法有效探测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太阳耀光场景下的自适应偏振探测方法。根据太阳耀光辐射分量的偏振特性,本团队设计了单/双偏振片观测模式,搭建了中红外偏振探测系统。先根据计算得到的不同场景下的耀光辐射,切换相应的工作模式进行耀光抑制,以增强目标在图像中的对比度;然后结合图像处理滤波算法,对不同太阳耀光背景下的船体目标进行有效探测。两种工作模式被用于太阳耀光抑制实验:针对远距离、近布儒斯特角观测实验场景,选择单偏振片观测模式即可有效凸显目标,然后结合形态学滤波算法就可实现目标探测;针对近距离、近水平角观测实验场景,选择双偏振片观测模式,可在有效抑制太阳耀光水平分量的同时对残留的垂直分量进行抑制,然后结合管道滤波算法即可实现目标探测。野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两种偏振探测模式均可有效削弱不同场景下的海面太阳耀光辐射,有利于提升偏振系统对不同场景的适应能力。
探测器 偏振成像 太阳耀光 中红外偏振探测 目标探测 
中国激光
2022, 49(19): 1910004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