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广西高校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4
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提出一种偏振不敏感且高选择性的新型纳米结构颜色滤波器。当平面光入射到超材料表面时,金属与介质交界处会发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光学异常透射现象,部分频率的光被束缚在微纳结构中,而其他频率的光发生透射,从而实现滤色效果。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4种不同结构的滤波器的透射光谱和颜色显示规律进行研究。同时,还研究了结构周期、圆环直径、十字架宽度和偏振角等参数对透射光谱和滤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层表面等离子结构相比,所提双层等离子体亚表面结构模型的透射率更高;在可见光波段内,该滤波器具有偏振不敏感特性,半峰全宽的最小值为23.26 nm,并且具有90.5%的高透射率。这项研究为下一代颜色滤波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表面光学 高传输效率 偏振不敏感 高选择性 双层等离子体 可见光 
光学学报
2024, 44(8): 0824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5
2 辽宁省无线射频大数据智能应用重点实验室,辽宁 葫芦岛 125105
结构光三维成像中广泛使用的数字光处理(DLP)投影仪存在结构复杂、设备体积大及投影非线性等问题,制约了结构光三维成像在高探测精度、小探测场景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一种集成超表面阵列和微机电系统(MEMS)二维扫描平台的结构光投影芯片设计。设计了基于几何相位原理的超表面阵列,用于生成格雷码和相移法混合编码结构光条纹。通过二维扫描平台突破单一静态超表面的限制,实现了基于时间编码的结构光条纹投影。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超表面结构对入射光具有良好的线性相位调制能力,光源转换效率为88.61%;生成的相移条纹符合正弦分布特性,很好地解决了DLP投影非线性问题;产生的条纹宽度均匀,最小宽度为2 mm,探测精度可达亚毫米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二维平台的最小模态频率为511.91 Hz,抗干扰能力强,响应时间为2.4 ms,帧率为333 Hz,投影速率高。芯片尺寸为3 mm×3 mm。最后设计了芯片的集成制造工艺流程,为高探测精度、高投影速率微型化投影设备的制造提供了理论模型和系统解决方案。
表面光学 结构光 三维成像 超表面 微机电系统 
中国激光
2024, 51(6): 0613002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诱导透明(EIT)的多功能偏振无关超表面,其基础结构由1个金属十字结构和4个方环结构组成,并引入了可调控材料硅(Si)以及二氧化钒(VO2),以实现温光双控。利用模拟计算和理论模型分析得到了基础结构作为双明模间接耦合形成EIT透明窗口的结论。由于EIT以及可调控材料的特性,本设计可以在分子传感、可控慢光以及双通道温光双控开关等领域实现应用,并且具有优异的性能。该结构对蔗糖溶液的传感灵敏度为97.6 GHz/(kg/m3),在分子检测领域展示出了巨大潜力。该结构实现了对慢光效应的可选择控制。依据EIT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利用可调控材料改变结构谐振进而控制电磁响应的设计思路,并实现了一种双通道温光双控开关,为今后的EIT超表面设计提供了参考。
表面光学 超表面 可调控材料 分子传感 慢光效应 温光双控开关 
中国激光
2024, 51(6): 0603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2 南京邮电大学贝尔英才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3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育部光电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
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二氧化钒的相变状态,实现太赫兹波在透射、反射之间灵活切换且多频点多波束可调的全空间太赫兹编码超表面。仿真结果表明:当二氧化钒处于绝缘态时,在频率f1=0.6 THz的左旋圆极化波(LCP)垂直入射下,设计的编码超表面可以视为3-bit Pancharatnam-Berry(PB)几何相位编码超表面,产生透射的拓扑荷数为1的涡旋波;当二氧化钒处于金属态时,设计的编码超表面可以视为双频点独立可调的1-bit各向异性反射型编码超表面。频率f2=0.5 THz的正交线极化波(xy极化波)垂直入射时,该编码超表面可以产生两种不同形式的对称波束;频率f3=0.85 THz的正交线极化波垂直入射时,可以实现雷达散射缩减和对称波束。这对设计多功能的太赫兹波束调控器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表面光学 太赫兹 全空间 可调 编码超表面 多波束 
光学学报
2024, 44(4): 0424001
史镕瑞 1雷程 1,*梁庭 1,**王涛龙 1[ ... ]陈国锋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北大学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51
2 内蒙古动力机械研究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原子磁强计以其高灵敏度和成本低等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今,进一步提高原子磁强计的芯片集成度已成为主要趋势,因为它有利于生物磁性测量与成像。但是,目前实现原子磁强计小型化的主要障碍是微加工原子气室的光学元件分立。鉴于此,笔者提出一种基于新兴超表面的超紧凑片上原子气室方案,该方案将超表面与各向异性腐蚀的单晶硅相结合,在保证高灵敏度的同时提高了原子气室的集成度。该方案能够对圆偏振入射光束进行光路操纵,效率可达到80%。超表面采用厚度为500 nm的硅设计而成,可以通过基本的微加工工艺直接在原子气室上制造。所设计的新型原子气室具有集成度高、可大批量制造的优点,为未来生物磁性传感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表面光学 超表面 异常折射 原子气室 原子磁强计 光路集成 
中国激光
2024, 51(2): 0213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2 山西大学激光光谱研究所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06
3 山西大学极端光学协同创新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设计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钒的动态可调谐的红外线超宽带吸收器。数值模拟表明:对于横磁(TM)波,当入射角由0?增加到60?时,在17~55 μm波长范围内,吸收器的吸收率可以保持在90%左右;对于横电(TE)波,当入射角由0?增加到55?时,在10~55 μm波长范围内,依然可以实现90%左右的高效吸收;当TM波或TE波垂直入射时,在16~60 μm波段,吸收率大于90%,吸收带宽可以达到54 μm。当二氧化钒的电导率从20 S/m逐渐变化到2×105 S/m时,超宽带吸收器可转换为多峰吸收器。与之前报道过的基于二氧化钒的吸收器相比,所设计的吸收器的带宽和可调性得到了显著改善。该吸收器有望在偏振探测器、热辐射器、红外传感器等领域中得到应用。
表面光学 红外线吸收器 超宽带吸收器 VO2 LiF TiO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中国激光
2023, 50(19): 1913001
作者单位
摘要
华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针对金属工件表面缺陷分割精度低的问题,通过对工件表面图像缺陷特征研究,提出以U-net为基础,结合多尺度自适应形态特征提取模块及瓶颈注意力模块的工件表面缺陷分割模型。首先,在网络中嵌入多特征注意力有效聚合模块,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提取更多相关特征,从而高精度地提取缺陷目标。然后,在网络中引入瓶颈注意力模块,增加缺陷目标的权重,优化特征的提取,获取更多的特征信息,从而获得更好的分割精度。改进后的网络平均精度达到0.8749,比原网络相比提高了2.92%,平均交并比达到0.8625,提高了3.72%。与原始网络相比,改进后的网络具有更好分割的精度,可以获得更好的分割结果。
表面光学 表面缺陷 图像分割 U-net网络 多特征注意力有效聚合模块 瓶颈注意力模块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15): 152400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计量大学太赫兹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18
提出一种双C环光敏硅可重构超表面,该超表面通过改变光敏硅电导率可以实现在太赫兹波段的多功能切换。当大小C环的电导率分别为5.0×105 S/m和0 S/m时,所设计超表面表现为线-线极化转换器,在2.10~3.15 THz频率范围内极化转换率大于90%;当大小C环的电导率分别为0 S/m和5.0×105 S/m,该结构在2.33~2.47 THz和2.78~4.40 THz频率范围内表现为线-圆极化转换器;当大小C环的电导率同时变化为2.5×105 S/m时,该结构转化为吸收器,在2.40~4.60 THz频率范围内吸收率大于90%。将大小C环电导率都为0 S/m的单元与大小环电导率都为2.5×105 S/m的单元进行编码,该结构在2.80~3.00 THz范围内实现近场成像。将大小C环电导率分别为5.0×105 S/m和0 S/m的单元与大小环电导率都为0 S/m的单元进行周期性编码,该结构可实现对太赫兹波二分束和四分束。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外部光照条件,可以实现对所设计超表面重构,获得多种太赫兹调控功能。
表面光学 太赫兹 光敏硅 可重构超表面 多功能 
光学学报
2023, 43(11): 1124003
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从理论上系统地研究了聚苯乙烯(PS)/Ag球壳阵列中银球壳的形状(球形和椭球形)和完整度(侧壁有无开口)对多阶窄线宽等离激元腔模式激发效率的影响。理论上发现,在完整的球形银壳层阵列中,基于电的等离激元腔模式(TM2和TM3)能够被高效激发,而基于磁的等离激元腔模式(TE1)激发效率则非常低。通过单独地将银球壳改变为椭球形状或单独在银球壳侧壁赤道上对称构建6个小开口均能有效增大TE1模式的激发效率。尤其是,存在一个最佳的开口(20?)可使得TE1模式的激发效率达到最大。理论上进一步发现,TM2、TE1和TM3等离激元腔模式在非完整(侧壁开口约为 20?)的椭球形银壳层阵列结构中均能够同时被高效激发。在实验上,利用自支撑技术成功地制备了侧壁带有开口(约为 20?)的椭球形银壳层阵列结构,实验测试的透射光谱与理论光谱非常吻合,很好地证实了理论预测结果的正确性。
表面光学 表面等离激元 多重法诺共振 聚苯乙烯/银球壳阵列 等离激元腔模式 高Q值 
光学学报
2023, 43(11): 1124002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北京 102401
以纳米晶掺杂复合体系为例,研究该类多组分光学材料的有效介电系数随复合体系结构和组分介电系数的变化,进而分析有效介质理论的适用条件。假定纳米晶被周期性掺杂到背景晶体中,且均为各向同性材料。借助转移矩阵理论研究发现,当纳米晶和背景晶体的介电系数相差较大时,有效介电系数会表现出波长依赖性。此外,发现复合体系在其光学能隙处没有有效介电系数,说明此时基于等效介质思想的有效介质理论均不适合描述复合体系的光学性质,这是因为在物理上均一的光学材料无法形成光学能隙。
表面光学 光学超材料 转移矩阵理论 有效介质理论 有效介电系数 复合体系 
光学学报
2023, 43(5): 052400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