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2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云底高度是地气系统辐射收支以及飞行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介绍了利用FY-4A卫星的数据产品反演云底高度的方法,设计了两种云底高度反演方案:第一种方案先将云划分为卷云(Ci)、高层云(As)、高积云(Ac)、层云/层积云(St/Sc)、积云(Cu)、雨层云(Ns)、深对流云(Dc)和多层云(Multi)等8种云类型,再分别采用独立的集成学习模型反演这8类云的云底高度;第二种方案不区分云的类型,采用统一的集成学习模型反演云底高度。将CloudSat探测的云底高度作为参考值,以129515个样本对两种方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方案一的反演模型效果更好,均方根误差(RMSE)为1304.7 m,平均绝对误差(MAE)为898.4 m,相关系数(R)为0.9214。
大气光学 云底高度反演 FY-4A 云顶高度 云光学厚度 云粒子有效半径 集成学习 
光学学报
2023, 43(6): 06010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4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精细化区域地球模拟和信息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44
3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北京 100081
4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北京 100081
为了定量评估对数正态谱分布假设对水云光学厚度(COT)与有效粒子半径(Re)反演的影响,利用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建立的RTTOV(Radiative Transfer for TIROS Operational Vertical Sounder)模式,对比模拟了基于对数正态谱和修正Gamma谱两种云滴谱分布下FY-4A/AGRI(Advanced Geosynchronous Radiation Imager)的第2、5通道液态水云的反射率,分析了这两个谱分布假设条件下水云反射率随COT以及Re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种谱分布条件下的COT和Re查算表,并基于2020年夏季的一个初生对流云个例,定量分析了云滴谱分布类型对云参数反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2通道,两个云滴谱类型假设下计算的反射率仅有0.1%~2%的差异,但在第5通道,采用修正Gamma云滴谱计算的反射率比采用对数正态云滴谱计算的反射率低10%~20%。反演结果表明,采用对数正态云滴谱反演的有效粒子半径Re比采用修正Gamma云滴谱反演的Re整体偏大,前者反演的Re集中在15~35 μm,而后者反演的Re集中在10~30 μm。采用两种云滴谱反演的COT的空间一致性良好,相差-2%~5%。
遥感 云滴谱 RTTOV FY-4A 云光学厚度 有效粒子半径 
光学学报
2022, 42(6): 0628004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通用光学定标与表征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26
高分五号卫星多角度偏振探测仪(DPC)是国内首台具备业务化多光谱多角度偏振探测能力的星载遥感器。发展了一套针对DPC观测数据的处理算法,可获取观测区域上空云检测结果、相态分布和云光学厚度。利用670 nm、865 nm反射率、490 nm几何归一化偏振辐亮度和865 nm线偏振度进行云检测;利用865 nm归一化偏振辐亮度进行相态识别;利用670 nm、865 nm反射率以及相态识别结果反演云光学厚度。由于尚未获取可反演的DPC L1级观测数据,仅将算法应用于地球反射率多角度偏振观测仪(POLDER)数据,以验证算法有效性。对比POLDER云产品,得到判云一致性和判晴一致性分别为93.3%和92.9%;水云、冰云和混合相态判别一致性分别为87.4%,76.6%和22.8%;云光学厚度的相关系数为0.89,故该算法可行有效。该算法为DPC发展业务化云产品提供参考。
大气光学 多角度偏振观测 云检测 云相态 云光学厚度 多角度偏振探测仪(DPC) 地球反射率多角度偏振观测仪(POLDER) 
光学学报
2020, 40(11): 1101002
刘敏 *
作者单位
摘要
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陕西 榆林 719000
陕西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是中国气候的敏感区,为准确认识其 上空的水云特征,利用MODIS的MYD06二级云产品数据,对陕西水云的概率分布、云顶高度、粒子有效半径、 光学厚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 水云概率分布显示出单峰结构,峰值出现在11月, 5月出现 概率最低。水云在秋季出现概率最高,春季出现概率最低。 (2) 7月和9月水云云顶高度的概率分布 会产生显著的变化,7月和8月的分布形态与其余各月有显著差别。水云云顶高度平均最大值出现在 春季的4~5月,最小值出现在冬季的12~2月。(3)水云的粒子有效半径在10月~次年5月, 分布形态相似,6~9月分布形态与之明显不同。水云粒子尺度平均最大值出现在夏季的6~8月, 最小值出现在秋季的11月。(4) 光学厚度在0~5之间的水云在10月~次年5月,出现概率最高, 峰值出现在12~2月; 6~9月光学厚度在5~10之间的水云出现概率最高, 峰值出现在7~8月。水云光学厚度最大值出现在秋季的9~11月,最小值出现在夏季的7~8月。
水云 云顶高度 云粒子有效半径 云光学厚度 概率分布 water cloud cloud-top height effective radius of cloud particle cloud optical thickness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19, 14(2): 154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81
2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北京 100081
利用最新的1983~2009年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D2月平均资料集,得到了中国地区总云量、低云量、中云量、高云量与云光学厚度的分布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中国总云量和中云量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青藏高原地区高云量较大而低云量很小;总云量和中云量在东部呈增加趋势,西部呈减小趋势,低云量和高云量 在大部分地区呈减小趋势。从不同季节来看,春季和秋季北方总云量增加,西部总云量减小;夏季大部分地区总云量增加,冬季大部分地区总云量减少。云的 光学厚度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且在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同时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资料分析了2001~2013年间中国不同污染地区总云量与 云光学厚度的分布及变化趋势的异同,结果表明:中国不同污染地区云量与云光学厚度呈现不同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 云量 云光学厚度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International Satellite Cloud Climatology Project cloud amount cloud optical thickness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16, 11(1): 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