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硕 1,2顾明剑 1,2,*胡勇 1,2杨天杭 1,2[ ... ]张春明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83
2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 200083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风云三号E星(FY-3E)搭载的高光谱大气探测仪(HIRAS-II)能够实现大气的垂直探测,具有高光谱、高灵敏度、高精度的特点。仪器在轨之后由于仪器衰减和环境变化的原因产生非线性响应,影响在轨定标精度。针对非线性响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带内光谱的非线性校正方法。首先基于带外低频光谱的非线性特征求解非线性校正系数,将此系数作为初值输入到辐射定标模型中,以星上测量的黑体带内光谱与理想光谱的偏差为目标函数,通过迭代优化非线性校正系数。通过辐射定标实验得出,校正后的黑体亮温偏差明显低于未校正和基于带外光谱的校正方法。将HIRAS-II的观测数据与IASI进行交叉比对并计算平均亮温偏差和偏差绝对值,经过带内校正法非线性校正后的亮温平均偏差为-0.13K,优于带外校正方法。
HIRAS-II 非线性校正 在轨定标 带内光谱 HIRAS-II nonlinearity correction on-orbit calibration in-band spectrum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24, 43(1): 98
张潇鹤 1,2董明利 1,2,*孙鹏 1,2刘其林 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北京 100192
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2
3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采用摄影测量方法对航天器天线面形进行在轨高精度测量,需对大视场角相机内外参数进行实时在轨标定。恒星可作为不变基准辅助在轨相机标定,但需对所拍星图中的星点进行识别得到其星点矢量信息。提出了一种针对大视场角相机所拍星图的快速识别方法:首先,结合标定结果的星图识别策略,提高匹配准确性;然后,基于四颗星星间角距的标签搜索匹配方法,将复杂度减小至线性,实现快速准确匹配;最后,基于反投误差分析的匹配检验方法,避免误识别。实测实验表明:对采集到的2000张星图进行识别,相比于传统三角形星图识别算法,所提方法兼顾了识别速度和识别率,识别率达到99.5%,识别时间减少75%,证明此方法合理有效,可节省存储空间,提高星图识别速度,提高星图识别率,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大视场角相机 相机内外参数 畸变校正 快速星图识别 在轨标定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22): 2210004
李津津 1,2邱实 1,*张宇 1高彩霞 1[ ... ]刘耀开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定量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4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光电学院北京 100049
基于夜间大气层顶反射率方向性分布特性,提出了一个基于精确模拟夜间辐射传输过程的低照度遥感载荷在轨辐射定标性能评估新方法。即以南极雪地Dome C为研究区,以MT2009(Miller-Turner 2009)大气层顶月球辐照度模型和大气层顶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模型模拟的夜间星上辐亮度值为基准,分析相同几何条件下,可见光近红外成像辐射计夜间光波段(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 Day/Night Band,VIIRS DNB)观测辐亮度与基准值之间的一致性,发现在2018-2020年两者差值保持在4.97×10-10 W?cm-2?sr-1左右,比VIIRS DNB最小探测阈值3×10-9 W?cm-2?sr-1约低一个数量级,故从可接受的仪器灵敏度误差范围内,可判定VIIRS DNB载荷在美国极轨合作卫星(Suomi 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SNPP)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20)上在轨辐射定标性能均非常优良。另外,基于距离校正后的SNPP VIIRS DNB和NOAA-20 VIIRS DNB辐亮度开展了VIIRS DNB载荷在轨辐射定标稳定性分析,发现相同月相角下两载荷辐亮度一致性在6%以内。
在轨定标评估 可见光近红外成像辐射计夜间光波段 美国极轨合作卫星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20 Dome C 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 on-orbit calibration assessment 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 Day/Night Band (VIIRS DNB) Suomi 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 (SNPP)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 (NOAA-20) Dome C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21, 40(6): 809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光谱成像技术实验室,西安709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 西安测绘研究所,西安710054
通过分析成像原理、仿真光学模型和搭建原理样机,讨论了在实验环境下影响自准直定标系统定标精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定标系统在设计和工作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包括像元尺寸选取、像点位置算法、调焦量计算和系统装调误差。根据分析结果对原理样机的定标误差进行了校正,最终实现原理样机的焦距定标精度小于0.4 mm,X、YZ方向旋转的定标精度分别小于0.6″、0.6″和12″,定标精度的相对误差优于0.2%。
几何定标 自准直 空间相机 在轨定标 Geometry calibration Auto-collimation Space camera On-orbit calibration 
光子学报
2021, 50(1):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武汉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在轨标定技术是影响星载激光雷达光斑定位精度的核心技术之一。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星载激光雷达的在轨标定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各类在轨标定技术的特点。针对新型的光子计数模式星载激光雷达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然地表的星载光子计数激光雷达在轨标定新方法,使用仿真点云对标定算法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并分别使用南极麦克莫多干谷和中国连云港地区的地表数据和美国ICESat-2卫星数据进行了交叉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标定后的点云相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提供的官方点云坐标平面偏移在3 m左右,高程偏移在厘米量级。文中还利用地面人工建筑等特征点对比了算法标定后的点云与官方点云之间的差异,最后对基于自然地表的在轨标定方法的精度以及标定场地形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光子计数激光雷达 自然地表 在轨标定 卫星激光测高 photon-counting LiDAR natural surface on-orbit calibration spaceborne laser altimetry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0, 49(11): 20200214
作者单位
摘要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为了获取高精度的月面高程,需要对激光器的指向误差进行准确估计。月球轨道激光高度计(LOLA)在轨工作期间,由于月球昼夜温度相差较大,夜晚的激光指向相对白天存在很大偏移。首先建立光斑偏离接收视场中心时探测器接收能量的理论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分析光斑偏移量与相对接收能量的理论关系,进而提出一种基于光斑能量的激光指向误差的估算方法。随后,使用测绘轨道期间(12个月)LOLA经过Aestuum地区产生的能量数据,并将能量数据与估算方法相结合,估算出LOLA在月球夜晚时的激光指向误差在沿轨方向为140.62 μrad,在垂轨方向为-413.17 μrad,该结果与LOLA地球扫描实验和利用轨道交叉点处高程数据推导的结果基本一致。
遥感 月球轨道激光高度计 在轨标定 激光指向误差 能量数据 
光学学报
2020, 40(5): 0528001
付利平 1,2,*贾楠 1,2,3胡秀清 4毛田 4[ ... ]窦双团 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北京 100190
2 天基空间环境探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4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北京 100081
远紫外波段(115~200 nm)光学遥感是在卫星上获得空间环境参数, 如O, N2和O2等中性大气原子分子柱密度及廓线分布、 电离层电子密度TEC、 电子密度廓线、 等离子体含量、 大气温度廓线、 太阳EUV流量、 能量粒子沉降等信息的重要探测技术, 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空间天气探测方法之一。 定量获得这些物理参量的重要过程之一是载荷的辐射定标, 包括发射前实验室定标和在轨定标。 发射前定标给出载荷的原始定标系数, 而在轨定标则给出仪器在轨运行一段时间后定标系数的变化。 远紫外探测技术用于中高层大气、 电离层、 磁层、 太阳活动等方面的研究从19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 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已将远紫外探测列入空间天气监测的长期规划, 并且开展了大量的在轨定标技术研究, 确保载荷数据的长期定量化应用。 我国在本世纪初才开展远紫外波段载荷技术的研究, 在轨定标技术基本属于空白。 在轨定标方法包括基于外部标准辐射源定标、 基于内部辐射标准源定标和替代定标三种。 以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远紫外探测载荷为例, 分析和总结这三种定标方法分别用于成像探测、 光谱成像探测和光度计三种主要的探测类型仪器上的定标方案、 在轨定标数据处理方法及处理结果。 对多种类型载荷及不同定标源定标方法及结果分析表明, 对于视场较大, 且具备深空观测能力的远紫外波段成像仪器及成像光谱仪, 首选外定标源法, 即采用远紫外辐射相当稳定且已知光辐射强度的的紫外恒星作为辐射标准源, 根据运行轨道进行定标模式合理设计, 并结合实验室定标数据, 实现在轨全视场定标; 对于光度计类的单点探测仪器, 由于视场限制, 极少有恒星观测条件, 故推荐采用替代定标方式, 实现载荷在轨长期监测, 但在定标数据的选取及时空匹配方面应详细分析, 以提高定标精度; 而利用内部标准源进行定标的方法, 标准源本身的衰减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远紫外 遥感探测 空间天气 在轨定标 Far ultraviolet Remote sensing Space weather On-orbit calibra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 39(12): 3673
王建荣 1,2,*王任享 1,2胡莘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54
2 西安测绘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54
相机参数在轨标定是无地面控制点条件下提高定位精度的关键环节, 利用立体影像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光束法平差, 是实现相机参数在轨标定的有效途径, 但要保证所建立的航线模型无因姿态变化率而造成的系统变形。本文针对“天绘一号”卫星有效载荷的特点, 采用基于LMCCD影像的EFP光束法平差, 按反解空中三角测量原理进行三线阵相机的重组, 实现对相机参数在轨标定。利用LMCCD影像进行相机参数在轨标定后, 天绘一号卫星无地面控制点条件下定位精度上下视差减小至0.6 pixel。定位精度从9 m提高至7.4 m, 其中高程精度从4.7 m提高至2.7 m, 试验结果表明, 所提方法实现了国内相机在轨标定参数。
卫星摄影测量 在轨标定 LMCCD相机 光束法平差 satellite photogrammetry on-orbit calibration Line-Matrix Charge-Coupled Device(LMCCD) camera bundle adjustment 
光学 精密工程
2019, 27(4): 984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209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190
星敏感器作为卫星姿态测量装置, 其在轨服役过程中, 主点和焦距的标定精度是影响其姿态输出精度的主要因素。针对标定过程中含有随机测量噪声偏大的星像点, 导致星敏感器主点和焦距的标定结果产生较大偏差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星敏感器主点和焦距的加权在轨标定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了星敏感器在轨标定模型, 然后引入合理的标定权值, 加入到最小二乘估计主点和焦距的过程中, 寻找并剔除随机测量噪声偏大的星点, 最后将加权估计出的结果作为测量, 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对星图进行处理。仿真结果表明, 在星点位置存在较大误差的情况下, 该方法能剔除随机测量噪声偏大的坏点。星内角距统计偏差约为传统方法的1/10, 与真值相比标定参数精度分别为0.219 9像素、0.148 7像素、3.38 μm。
星敏感器 在轨标定 加权 最小二乘估计 卡尔曼滤波 star sensor on-orbit calibration weighted method least squares estimation Kalman filter 
应用光学
2018, 39(6): 827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033
2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北京 100081
为了提高CO2探测仪的在轨辐射定标精度, 建立了在轨辐射校正原理, 并对关键环节漫反射板的制备、BRDF定标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CO2探测仪的工作原理与系统组成, 介绍了星上定标设备和在轨辐射定标策略, 确定了漫反射板的制备方法和优化工艺参数, 制定了以标准灯和标准探测器为传递链路的漫反射板BRDF的精确定标方法。对漫反射板基准BRDF、角度修正因子和半球反射率进行了测试, 对其实验室定标精度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在轨初期的应用结果予以验证。发射前的定标结果表明, 漫反射板在760 nm、1 610 nm和2 060 nm 3个波段的定标精度均优于3%。在轨初期的测试结果表明CO2探测仪1 610 nm波段在轨绝对辐射定标精度优于5%。CO2探测仪漫反射板的定标结果满足仪器辐射定标对漫反射板定标的精度要求。
碳卫星 CO2探测仪 漫反射板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在轨定标策略 carbon satellite carbon dioxide spectrometer diffuser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BR on-orbit calibration strategy 
光学 精密工程
2018, 26(8): 196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