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鸿祎 1,2,3陶文刚 1,2,4陆逸凡 1,2,3张永刚 1,2[ ... ]方家熊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83
2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红外成像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83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4 上海科技大学,上海 201210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正朝着更大规模、高帧频、高集成度的方向发展。在高速目标跟踪探测、感兴趣区域成像等应用场景,需要解决高速读出时面临的功耗较高的难点。文中提出了一种数字IC的可编程开窗IP核设计,并通过采用列级分时选通技术,实现对640×512读出电路列模块的超低功耗优化。像素单元电路包含CTIA输入级、双采样保持结构和跟随输出,折衷优化了面积、噪声和增益等因素。相较于传统用门级电路定制设计实现的开窗方式,可编程开窗数字IP核对于不同面阵规格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并且可以借助后端软件综合优化版图布局,从而缩短设计周期。实际研制中采用0.18 µm 标准CMOS工艺完成了中心距15 µm的640×512读出电路设计及流片验证,并与640×512元短波红外InGaAs探测器芯片进行了耦合测试,结果表明分时选通技术有效降低了列级电路功耗,电路读出总功耗小于80 mW,列级功耗仅为15 mW,读出速率达到15 MHz,可编程开窗IP核功能正常,可以实现指定区域的开窗功能。
可编程随机开窗 分时选通技术 读出电路 铟镓砷 短波红外 programmable arbitrary windowing time-selection technology ROIC InGaAs short-wave infrared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3, 52(12): 20230241
Author Affiliations
Abstract
Space Optics Research Center,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The application of starlight refraction navigation to spacecraft and space weapons is a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Observing enough refracted stars for the star sensor in a strong limb background is an urgent problem. The all-day optical system parameter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tar detection requirement and navigation accuracy. Combined with primary aberration theory, the prime-focus catadioptric optical system is selected to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a wide field of view (FOV) and tight structure. An H-band (1.52 μm–1.78 μm) star sensor is designed with an FOV of 6°, a focal length of 831 mm, an effective aperture of 253 mm, and a relative distortion of 0.03%. The energy concentration of the star point is 85% within 30 μm, and the maximum lateral chromatic aberration is 2.9 μm, which meets the imaging requirements. Furthermore, a baffle is designed to avoid the influence of direct sunlight on stellar imaging.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optical design of the refraction star navigation.
Optical design Starlight refraction All-day star sensor Short-wave infrared (SWIR) Autonomous navigation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Optical Society-Rapid Publications
2023, 19(2): 2023041
刘鹏翔 1,2,3,4李伟 1,2,3祁峰 2,3,*牛春草 1,2,3[ ... ]李忠洋 5
作者单位
摘要
1 沈阳化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42
2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69
3 辽宁省太赫兹成像与感知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169
4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5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5
利用Nd∶YAG激光泵浦磷酸氧钛钾晶体,实现了波长为2.05~2.97 μm的相干光输出,其覆盖了近红外与中红外过渡波段(也称“短波红外波段”)。采用了与以往报道不同的相位匹配调谐区域,在较小的晶体转角下,获得了较宽的调谐范围。比较了单程与双程泵浦的两种光学参量振荡器结构,验证了双程泵浦的优越性。双程泵浦的光学参量振荡器的最高输出脉冲能量在18 mJ以上,峰值功率高于2.3 MW,在较宽调谐范围内保持了较高的输出能量,输出能量在5 mJ以上的波段占比为78.3%。上述工作为短波红外波段应用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相干光源。
非线性光学 光学参量振荡器 短波红外波段 磷酸氧钛钾 角度调谐 
中国激光
2023, 50(23): 2308001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为了实现可见/短波红外镜头的小型化设计,参考环形多反射结构的光学系统,针对单片多反射系统难以校正色差的问题,设计了一个130万像素的紧凑型双片结构的环形多反射式光学镜头。通过分析遮拦比和光学参数对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的影响,确定了系统的最佳遮拦比和光学参数。优化后的光学镜头包含两片透镜,材料选用氟化钙,两片透镜之间产生4次反射,各反射面均为偶次非球面。镜头的工作波段为400~1700 nm,焦距为75 mm,直径为50 mm,遮拦比为0.75,全视场角为6.2°,系统总长为22.7 mm,系统长度与焦距比为0.302。优化后镜头光学传递函数曲线平滑,100 lp/mm处大于0.35,倍率色差小于0.9 μm,成像质量良好。
光学设计 环形多反射式 可见光 短波红外 共口径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20): 2022001
作者单位
摘要
重庆理工大学 光纤传感与光电检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54
为解决传统接触式路面气象传感器寿命低、安装不便、易破坏路基等问题,用1 310 nm、1 430 nm两种波长的激光器作为探测光源,结合红外测温辅助,研究了一种非接触的路面气象传感方法。该方法通过测量不同路面状态下由光源照射形成的后向散射光强,得到水、冰介质膜在两个特征波长下的反射率;通过设定反射率和红外温度信号的判别逻辑,可以分辨多种路面状态,包括干燥、潮湿、积水、结冰和结霜;以朗伯比尔定律为基础建模实现积水、结冰厚度检测,利用反射率零点自动判别校准测量模型参数,无需现场标定即可在不同道路条件下实现精准测量。实验证明,该方法路面状态判别准确,水/冰厚度检测量程达到3 mm,精度均为±0.2 mm,具有结构简单、探测距离远、成本低等特点,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激光传感 短波红外 朗伯定律 非接触式 路面气象 Laser sensing Short wave infrared Lambert's law Non-contact Road surface meteorological 
光子学报
2023, 52(6): 0614003
张权 1李新 1,*韦玮 1刘恩超 1[ ... ]郑小兵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通用光学定标与表征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26
鉴于目前场地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的非便携性和低效性,开展了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场地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系统的研制。该系统主要由多旋翼无人机和可见-短波红外光谱仪组成,其中光谱仪的观测镜头由高精度无人机云台控制。光谱仪采用两个波段探测单元,整体光谱覆盖范围为400~1700 nm,两个探测单元均以平场凹面光栅分光、线阵探测器探测信号,两个探测单元的光谱分辨率分别优于3 nm和12 nm。为验证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场地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系统的综合性能,利用该测量系统对敦煌辐射校正场进行了地表方向特性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该便携式测量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场地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测量效率,为场地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无人机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可见-短波红外 测量系统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visible-short wave infrared measurement system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23, 18(3): 235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11
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短波红外波段具备全天时、全天候成像的优良潜力,借助焦平面探测阵列在现代社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短波红外成像系统的离焦问题以提升平台适用性,将波前编码技术引入短波红外波段。针对无法配置调焦机构的轻小型短波红外成像系统,在光瞳位置放置三次方型相位板扩展景深。将相位板参数转换为径向坐标系数,利用调制传递函数一致性和图像可恢复性优化该系数。利用640 pixel×512 pixel的短波红外图像仿真波前编码成像性能,通过Lucy-Richardson经典算法还原中间模糊图像。光学设计和图像仿真结果表明,波前编码系统至少在±20倍景深范围内能够有效降低系统对离焦的敏感性,复原图像峰值信噪比最高可达38.5038 dB。
成像系统 短波红外 波前编码 景深 三次相位板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10): 1011005
晋利兵 1,2,*李晓曼 1,2练敏隆 1,2高慧婷 1,2周吉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北京 100094
2 先进光学遥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4
为满足气象水文、天文观测等领域对短波红外遥感器高精度探测需求, 近年来对短波红外探测定量化应用的需求越来越高。本文针对高轨面阵短波红外遥感器在轨各种因素引起的非均匀性变化情况, 基于面源黑体定标结合恒星定标的在轨绝对辐射定标设计方案, 结合某遥感器任务研制过程的具体实际, 分析了定标精度主要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 包括星上定标方案优化、星上黑体温度控制优化、恒星提取算法优化等。通过实验室测试对在轨辐射定标方法进行了验证, 并对在轨绝对辐射定标不确定度进行预估, 评估结果表明定标不确定度能够满足应用要求。
短波红外遥感器 在轨辐射定标 黑体 恒星定标 short-wave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system, in-orbi 
红外技术
2023, 45(2):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短波红外(short-wave infrared, SWIR)一般指900~1 700 nm的光波段, 是肉眼不可见的光波段, 这种波段目前主流的探测器以InGaAs为主, 主要用于**、 生物以及材料光谱分析等领域。 短波红外荧光成像以其对生物组织光学损伤小、 成像深度大、 成像信噪比高、 空间和时间成像分辨率高等特点, 使得基于InGaAs探测器的生物光学成像成为生物组织观测领域的研究焦点。 生物光学窗口的多窗口宽谱段的荧光光谱特性, 使得可以对生物组织采集多谱段的光谱图像, 以此来观察生物组织的在不同光谱照明下的结构特性。 针对生物光学窗口的光谱特性, 设计了一种基于InGaAs探测器的多谱段的小鼠静脉成像系统, 可以无接触采集小鼠静脉红外光谱图像, 对测小鼠的静脉红外光谱。 设计的基于InGaAs探测器的短波红外探测器, 可以实现最高5 000 ms的积分时间; 积分时间的延长, 显著地提升了静脉成像的信噪比, 同时其光谱响应特性很好的覆盖了第二生物光学窗口以及第三生物光学窗口。 针对光学显微特性的成像特点以及静脉组织在图像中的特征表达,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单光谱多焦距融合算法, 可以很好的实现静脉图像的红外光谱观测。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梯度域引导滤波(gradient domain guidedfilter, GDGF)多焦距融合算法, 来补偿显微特性的成像缺陷。 通过多尺度梯度域引导滤波算法, 实现对显微对焦区域的提取, 进而实现对融合决策函数的计算, 最后再通过梯度域引导滤波将得到的融合决策函数精细化处理最终得到我们的融合算法的最终决策融合函数。 实验表明, 设计的InGaAs短波红外探测器很好的满足了对小鼠静脉荧光光谱成像的需求, 分别实现了针对小鼠静脉的1 100, 1 250和1 350 nm等多个波段的光谱成像, 以及在同一激光照明下实现多个焦距下的光谱成像。 同时设计的融合算法很好的提取了小鼠静脉图像的对焦区域, 在将多焦距图像融合的同时又减少了噪声的引入, 实现了高质量全局静脉成像。
光谱成像 梯度域导向滤波 对焦像素检测 静脉荧光光谱 短波红外光谱 光学穿透深度 Spectral imaging GDGF Focus pixel region measure Fluorescent spectroscopy of vein Spectrum of short wave infrared Optical penetration depth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 42(4): 1109
作者单位
摘要
1 哈尔滨理工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2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83
3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83
研究了分子束外延生长条件对高铟组分InGaAs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生长温度、V/III比和As分子束形态对In0.74Ga0.26As材料光致发光和X射线衍射峰强度、本底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适中的生长温度和V/III比可以提高材料晶格质量,减少非辐射复合,降低本底杂质浓度。As分子束为As2时In0.74Ga0.26As材料质量优于As4分子束。当生长温度为570 ℃,As分子束形态为As2,V/III比为18时,可以获得较高的光致发光和X射线衍射峰强度,室温和77 K下的本底载流子浓度分别达到6.3×1014 cm-3和4.0×1014 cm-3,迁移率分别达到13 400 cm2/Vs和45 160 cm2/Vs。
InGaAs 高铟组分 短波红外 分子束外延 迁移率 InGaAs high indium composition short-wave infrared molecular beam epitaxy(MBE) mobility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22, 41(6): 98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