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华 1,2,*李波 1,2张群莉 1,2胡耀峰 1,2[ ... ]王健君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
2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以Ti6Al4V沉积层为基体,研究基体表面预处理对超音速激光沉积涂层/基体界面结合的影响。试验前,基体表面经过三种不同方式的预处理,分别为抛光、打磨和喷砂。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表面轮廓仪对基体表面的物相组成和粗糙度进行了分析,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涂层/基体界面结合进行了分析,利用单颗粒撞击有限元模型对颗粒与不同表面粗糙度基体的结合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打磨处理的基体由于表面生成氧化钛陶瓷相,涂层发生脱落。抛光处理的基体较喷砂处理的基体有更低的表面粗糙度,其涂层/基体界面结合更紧密。数值模拟表明,基体表面的起伏特征在颗粒/基体界面处促成温度和应变的不均匀分布,阻碍颗粒与基体间的紧密结合。
超音速激光沉积 钛合金 表面预处理 界面结合 有限元分析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4, 61(1): 0114004
陈力 1,2殷一民 1,2李玉栋 1李猛 1,2陈爽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四川绵阳62000
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绵阳61000
为了测量复杂流动速度分布,基于分子标记示踪原理建立了飞秒激光电子激发标记(FLEET)测量装置。开展了超声速混合流动速度分布测量实验,获得了马赫数3.0射流分别与马赫数2.0,2.5及2.9射流形成的混合流动速度分布的测量结果;结合大涡模拟和纹影实验,显示了混合层的流场结构。利用延迟10 μs的荧光标记线与荧光基线的位移差,分析得出实验中FLEET速度测量的不确定度优于5 m/s;在高低速主流区,FLEET测量的速度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在混合层,FLEET实现了较大梯度的速度分布测量,混合层的厚度与纹影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实验表明,建设的FLEET装置具有较强的工程实验能力,能够实现超声速混合层等复杂流动速度的分布测量。
飞秒激光 分子示踪 速度测量 超声速混合层 femtosecond laser molecular tagging velocity measurement supersonic mixing layer 
光学 精密工程
2023, 31(19): 278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太原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 030024
2 太原理工大学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太原 030024
耐高温陶瓷材料氧化钇部分稳定的二氧化锆(Yttria Partially Stabilized Zirconia,YSZ)以其优异的隔热、抗高温氧化等特性,近年来在核电**、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关注。本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方法,建立了关于超音速喷涂(Supersonic Atmospheric Plasma Spraying,SAPS)等离子流场三维模型,分析了不同喷涂参数在拉伐尔喷嘴中产生的射流特性和飞行粒子的熔化和受力状态。当喷涂参数从71 kW降低到36 kW,喷涂功率降低了49.2%,等离子体射流的最高速度降低了8.5%,最高温度降低了22.2%;使用在线监测设备Spray Watch 2i(Osier,Finland)对飞行粒子的速度和温度进行在线实测,与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两者的相对误差在15%以内,模拟与试验结果得到了有效地相验证,这为核反应中的耐事故燃料包壳所需的高性能隔热涂层结构的精确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核材料隔热涂层 超音速等离子体射流 飞行粒子 计算流体动力学 传质传热 Nuclear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Gradient supersonic jet Fluid dynamics In-flight particles Mass and heat transfer 
核技术
2023, 46(9): 090503
马特 1,2王江涛 1,2袁武 1,2,3宋宏伟 1,2,3,*王睿星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
3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空天飞行高温气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强激光辐照面的高温原位观测方法,并开展了高速风洞内的激光辐照实验,获得了典型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在超声速切向气流条件下的瞬态烧蚀与破坏行为;此外,基于Horn-Schunck光流法分析了各典型材料的烧蚀特征与质点的运动速度,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法并结合复合材料铺层结构特征获得了瞬时烧蚀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各材料的动态烧蚀行为有很大差异:在切向气流作用下,熔融态钛合金的流动模式从燕尾状转变为羽翼状,而镍基高温合金则呈雨滴状流动。基于Kelvin-Helmholtz机制分析了切向气流作用下不同金属材料击穿时间存在差异的原因。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的热化学烧蚀和机械剥蚀特征与编织结构类型密切相关,并且高激光功率密度条件下的抗激光烧蚀性能与碳纤维含量成正比。
激光技术 激光破坏效应 原位观测技术 瞬态烧蚀形貌 超声速切向气流 光流法 
中国激光
2023, 50(16): 1602201
Author Affiliations
Abstract
1 College of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2 College of Advance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The infrared imaging windows of the hyper/supersonic optical dome are encountering severe aero-optical effects (AOEs), so a flow control device, the ramp vortex generator array (RVGA)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ramp vortex generator to inhibit the supersonic mixing layers’ AOE, which is done by the nanotracer-based planar laser scattering technique and ray-tracing method. The experiments prove that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 conditions, RVGA can reduce th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root mean square of the optical path difference (OPDrms) and reduce the supersonic mixing layers’ thickness and mixture a great deal. The AOE of the pressure-matched mixing layer is the weakest. Higher RVGA results in better optical performance. RVGA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pplied to supersonic film cooling to reduce aero-optical aberrations.
aero-optical effects supersonic mixing layer RVGA OPDrms flow control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23, 21(3): 030102
庞明琪 1,2,3,4刘海峥 2,3,4张代军 2,3,4史泽林 1,2,3,4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自动化系,安徽 合肥 230027
2 中国科学院光电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016
3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16
4 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169
CO2是中、短波红外探测的主要辐射噪声源,目前针对高温CO2辐射和传输特性的研究尚不明晰。重点研究了激波层中CO2的吸收作用,并对CO2热辐射及光敏面各辐射分量占比进行了计算与分析。采用改进的切线平板法求解辐射传输方程,并考虑了目标与窗口辐射对激波层内辐射场分布的影响,据此推导了激波层红外辐射和传输特性计算模型,最后给出了探测器光敏面各辐射分量及占比计算模型。对某型超声速红外制导导弹飞行高度h=1 km、飞行速度Ma=3~5时激波层特性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中波波段激波层透过率低于短波波段,但总体来说可忽略激波层吸收作用;飞行速度增加导致CO2辐射噪声区间向长波方向拓宽,Ma≥4、h=1 km时,4.4 μm以上波段有严重的CO2辐射噪声淹没目标信号,截止波长为4.4 μm的滤波器无法适用。
超声速 高温激波 辐射传输 辐射噪声 supersonic high temperature shock layer radiative transport radiation noise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2, 51(4): 20210376
王健君 1,2,3田凯 4陈智君 1,2,3,*李波 1,2,3[ ... ]姚建华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2 浙江省高端激光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23
3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4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 宁夏 银川 750011
为了提高铜(Cu)材料的耐磨性能,扩大Cu材料的应用领域,采用超音速激光沉积技术在纯Cu表面制备了石墨/Cu复合涂层,研究了不同石墨含量对复合涂层微观组织、显微硬度以及耐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原始粉末中石墨的质量分数从5%增加至15%时,复合涂层的沉积效率呈下降趋势。石墨作为一种软固体润滑剂,其在复合涂层中含量的提高会降低涂层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进而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随石墨含量的增加,从122.48 HV0.2降至95.02 HV0.2。此外,复合涂层的磨损率也随涂层中石墨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故当原始粉末中石墨的质量分数为15%时,所制备的复合涂层具有最优的耐磨损性能,平均摩擦系数为0.179,磨损率为0.71×10 -4 mm 3/(N·m)。不含石墨时涂层的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随着涂层中石墨含量的增加,磨损机制从黏着磨损转为磨粒磨损。
激光技术 激光辐照 超音速激光沉积 石墨/Cu复合涂层 微观结构 耐磨损性能 
中国激光
2021, 48(18): 1802015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宇航学院,北京 102206
为研究不同结构参数与来流参数下变截面超-超引射器的启动特性,用于指导超-超引射器设计与工况调试,采用二维雷诺平均Naiver-Stokes方程,数值研究了引射器混合室不同收缩比、一次流和二次流的不同总压比、总温比下超-超引射器的启动规律,并定义了“启动系数”来判别超-超引射流场是否建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收缩比(范围0.7~0.9)的增加,超-超引射器启动的临界总压比、总温比均先降低后升高,收缩比0.8时,存在最佳总压比5.88,最佳总温比0.21。结构参数一定,超-超引射器随总温比升高启动难度增加。当超-超引射器处于启动状态下,室压不随总温比、总压比变化而变化,引入的启动系数较引射系数可不依赖具体工况而直接判别超-超引射器是否启动。
超-超引射器 数值仿真 启动特性 收缩比 临界总压比 临界总温比 supersonic-supersonic ejector numerical simulation starting characteristic contraction ratio critical total pressure ratio critical total temperature ratio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1, 33(7): 071006
作者单位
摘要
航天工程大学 激光推进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1416
为详细揭示纳秒单脉冲激光能量沉积激波减小波阻的机理,分别研究了单脉冲激光能量沉积与正激波相互作用、单脉冲激光能量沉积与弓形激波超声速流场相互作用。鉴于常用数值模拟方法不考虑空气的离解和电离,不能合理模拟激光能量沉积诱导等离子体热核的空间分布,采用泪滴形能量分布,且耦合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所得到的激波和热核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吻合程度高,验证了所提出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分别选取马赫数为1.92条件下的正激波和弓形激波,入射激光能量大小为10.1 mJ和12 mJ,研究表明:单脉冲激光能量沉积诱导形成的等离子体热核通过正激波后,形成上下对称的涡环结构;在弓形激波条件下,在波后形成的低压涡环引起波阻减小,这是激波减阻的主要机理。
减阻 激波 纳秒脉冲 激光能量沉积 超声速 drag reduction shock wave nanosecond-pulse laser energy deposition supersonic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3): 20200253
章钢 1,2张杰 1,2李波 1,2,3,*蒋文祥 3[ ... ]姚建华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2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3 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扬州 225200
为了系统研究激光辐照对超音速激光沉积(SLD)Ti6Al4V涂层颗粒界面结合及致密性的影响并揭示涂层界面结合与其耐磨损性能的关系,采用不同功率激光在Ti6Al4V基板上制备了SLD-Ti6Al4V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仪和摩擦磨损仪等对涂层的微观特性、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激光辐照会诱使SLD-Ti6Al4V涂层中的颗粒在界面处发生原位氮化反应,生成氮化钛陶瓷相,且随着激光辐照功率的升高,氮化钛的尺寸和含量会增加。当激光辐照功率为800 W时,氮化钛陶瓷相的宽度可达4.5 μm,且在涂层中的面积占比可达28.06%。由于界面处的氮化钛陶瓷的相对孔隙具有闭合效应,SLD-Ti6Al4V涂层的孔隙率可从冷喷涂(CS)Ti6Al4V涂层的8.28%降至1.85%。由于高硬度陶瓷相的存在,SLD-Ti6Al4V涂层的显微硬度可达到360~370 HV。此外,SLD-Ti6Al4V涂层较Ti6Al4V基体和CS-Ti6Al4V涂层具有更优的耐磨损性能,这是由于SLD-Ti6Al4V涂层在高能激光束加热与高压氮气源的共同作用下,在颗粒界面处原位生成了Ti2N、TiN等氮化物反应层,涂层致密度得到提高,颗粒之间形成了冶金结合,界面结合强度也得到提高。这些原位生成且结合良好的氮化钛陶瓷相使SLD-Ti6Al4V涂层的耐磨损性能得到提高。
激光技术 激光辐照 超音速激光沉积 Ti6Al4V涂层 致密性 耐磨损性能 
光学学报
2021, 41(14): 141400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