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南京 210000
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设计了一种基于智能充电控制的光纤供能系统。系统采用充电控制装置对后级负载稳定供能并灵活调控储能模块的充电方式, 实现对远端富余的能量快速存储和合理利用, 并基于反馈信号实现对系统工作状态的实时调控。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系统在不同场景下能够根据远端的负载及器件的工作状态自动调整本地激光源的输出功率, 从而保证供能系统的安全工作; 当光供能不足时, 所储存的能量可作为备用能源对传感器件或应用设备进行紧急供能。
光纤供能 光伏电池 电源管理 最大功率跟踪 充电控制 fiber optic power supply, photovoltaic cell, power 
光通信技术
2023, 47(6): 0042
邹德春 1,*†吕志彬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北京 100871
2 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全固态纤维电池是纤维态光伏电池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回顾了纤维态光伏电池光学结构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无透明导电氧化物的纤维态光伏电池所采用的双电极缠绕结构设计的创新性和重要性。新材料(包括非富勒烯基的有机分子和钙钛矿)和光学活性层的新制备工艺(如气相辅助沉积法、静电纺织法)的应用使得全固态纤维电池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光电转化效率达到10%~16%。但全固态纤维电池的模块化仍然存在重大挑战。未来面向可穿戴设备的纤维态光伏电池需要融合新材料和新工艺,开发出可回收、可重复利用、高性能、绿色环保、可编织集成的全固态纤维光伏电池。
纤维光伏电池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 气相辅助沉积 静电纺丝 无透明导电氧化物电极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13): 1316007
作者单位
摘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热光伏发电技术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适应热源广泛等特征,揭示其核心部件—电池芯片内部光电能量转换物理机制及影响规律,有利于系统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针对GaSb热光伏电池内部的光-电转换过程,建立了微观载流子输运模型,采用光-电耦合仿真方法对其性能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探究了入射辐射光谱特性及功率密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入射光谱辐射功率相同时,电池转换效率随光谱变化呈现明显的非单调性,在波长1.42 μm处达到峰值22.50%。同一光谱下,随着辐射功率密度提高,电池最大输出电功率密度等比例增大,转换效率也随之增大但增幅逐渐减小,波长1.42 μm时增幅最大约4.85%。
光伏电池 辐射光谱 辐射功率 光-电耦合模拟 thermophotovoltaic cell radiation spectra radiation power coupled opt-electrical simulation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23, 42(1): 78
作者单位
摘要
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原子分子科学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00
研究了GaAs光伏电池在532 nm波长连续半导体激光器辐照下的输出特性,并采用X射线衍射、光致发光、电致发光和光学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高功率密度激光下GaAs光伏电池的损伤。结果表明:当激光功率密度为0.06 W/cm2时,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最高,为26%;被功率密度为15 W/cm2的激光辐照180 s后,GaAs光伏电池的性能开始衰减,衍射强度下降,半峰全宽增加,晶体质量变差。高功率密度激光辐照会使GaAs光伏电池表面产生裂痕,且裂痕处在电致发光测试中不发光。此外,辐照区域的荧光强度有明显降低,发光峰位也发生了右移。综合表征结果表明,高功率密度激光辐照会使GaAs光伏电池的晶体质量变差并产生非辐射复合中心,进一步导致材料内部缺陷的形成以及光伏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下降。
材料 半导体激光器 GaAs光伏电池 激光辐照 光致发光 电致发光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2, 59(17): 171600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哈尔滨商业大学轻工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2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3 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作为光伏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光伏电池中存在隐裂、划痕、热点和断栅等缺陷,这些缺陷影响着电池的性能和电站的运行状况,因此开展光伏电池的缺陷检测是至关重要的。建立脉冲电致红外热成像(PEIT)实验系统,使用该系统开展含有不同类型缺陷的光伏电池的检测实验并采集红外热图像序列。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和二次判别分析(QDA)两种监督学习算法来处理热图像序列,并与主成分分析(PCA)和多项式拟合相关系数(FCC)两种传统处理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PEIT算法可以对光伏电池的缺陷进行有效检测,QDA算法在信噪比、信息熵和均方误差三个指标上均优于LDA、PCA和FCC算法,可以实现对光伏电池各类缺陷的有效识别。
成像系统 脉冲电致红外热成像 光伏电池缺陷 监督学习 缺陷检测 
光学学报
2022, 42(7): 07110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武汉科技大学 冶金装备及其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81
2 武汉科技大学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81
光伏电池片中的缺陷会影响整个光伏系统使用寿命及发电效率。针对现有电池片自动检测中尺寸弱小缺陷漏检率高的问题,建立了一种特征增强型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针对性地设计了特征增强提取模块,提高了弱边界的提取能力,同时根据多尺度识别原理,增加了小目标预测层,实现了多尺度特征预测。在实验测试中,该模型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87.55%,比传统模型提高了6.78个百分点,同时检测速度达到40帧/s,满足精准性与实时性的检测要求。
光伏电池 缺陷检测 深度学习 特征提取 小目标预测 photovoltaic cells defects detection deep learning feature extraction small target prediction 
应用光学
2022, 43(1): 87
邓辉 1,2,*黄辉 1,2黄凤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3
2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智能传感技术与应用联合实验室, 北京 102209
隧道结(TJ)是高压垂直多光伏电池(HVVMPC)的关键技术之一。开展了基于掺硅和掺碲AlGaAs/GaAs TJ制备的HVVMPC的性能对比研究。构建测试系统, 对两种器件在不同光功率和温度下的输出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 分析得到两种器件的功率系数和温度系数, 结果表明掺Te的HVVMPC具有较高的效率。在此基础上, 还讨论了不同偏压下的串联电阻、不同掺杂浓度和亚电池厚度对HVVMPC外量子效率(EQE)的影响, 以及电流失配特性与温度的关系。基于相关分析和讨论, 为对包含更多子单元的HVVMPC进行优化提供了思路。
隧道结 掺杂Te 掺杂Si 高压垂直多光伏电池 tunnel junction Te-doped Si-doped HVVMPC 
应用激光
2021, 41(5): 1105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印刷包装工程系,上海 200093
2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上海 200093
光伏电池作为国家“双碳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转化效率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晶硅等太阳能电池的无效转化区域,通过全反射原理,设计、制备了微结构光增强薄膜,薄膜的微结构为周期、槽深都是80 μm的三角槽型正交光栅。对贴合薄膜样品的光伏电池组件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三组组件的转化效率都提升了2%以上。相对其他提高光伏电池效率的方法,该方法简易、可行且有效,有望广泛用于光伏电池组件,为国家的“双碳战略”做出贡献。
光伏电池 微结构 光增强 全反射 双碳 photovoltaic cell microstructure light enhancement the total reflection double carbon 
应用激光
2021, 41(4): 849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材料学院与光电技术学院,北京 101408
利用分子束外延的方法在GaSb衬底上生长GaSb热光伏电池单元,制作了两种不同的1 cm×1 cm面积尺寸的热光伏电池单元,它们有着不同的电极形状。通过不断优化分子束外延的生长条件,以期得到高质量的GaSb外延层。AFM图中显示的表面形貌表明器件有着高质量的外延层,其表面形貌的RMS只有1.5 Å (1 Å=0.1 nm)。测量和比较了两种热光伏电池的器件特性,包括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密度、光电转换效率、填充因子以及暗电流密度。在一个模拟太阳光照射下,热光伏电池单元有着0.303 V的开路电压和27.1 mA/cm2的短路电流密度。和只有简单电极形状的热光伏电池单元进行对比,有栅形电极形状的热光伏电池单元在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因子上具有更优异的表现。在红外光的照射下,有栅形电极形状的热光伏电池达到了一个最优的填充因子56.8%。
GaSb thermophotovoltaic (TPV) cell open-circuit voltage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fill factor 锑化镓 光伏电池 开路电压 短路电流密度 填充因子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3): 20200224
作者单位
摘要
深圳市裕富照明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86;浙江大学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杭州31007
研究分析Si?PvCA物理结构、光电特性与其电路拓扑结构等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LED阵列照明空间光分布和电池板可细分重构特征,改善信噪比,实现空分多址(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DMA)多输入多输出并发VLC,为LED阵列照明与Si?PvCA的VLC应用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空分多址可见光通信 多信道并发通信 光伏电池细分重构 信道可用评估 SDMA VLC MIMO VLC photovoltaic cell array availability of VLC links 
光电子技术
2020, 40(3): 22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